国考倒计时,资料分析是公认的“性价比之王”,但平均数题型却让无数考生踩坑!明明公式背得滚瓜烂熟,一做题就错?别慌!今天教你3招速解法,告别计算焦虑,直接“抄近道”得分!
一、现期平均数:找准关键词,1秒锁定答案核心公式:平均数=总量÷份数(如人均收入=总收入÷人数)。避坑关键:题目常设“单位陷阱”,比如材料给“亿吨”,选项用“万吨”,直接单位换算就能排除错误答案!真题速杀():
例:2020年1-2月,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9万人,2月末在外人员77.8万人,求平均每月在外人数?解析:77.8万人÷2个月=38.9万人/月,但选项无此数!细看材料,77.8万是“2月末”数据,非两月平均值,正确解法应为77.8万÷1(仅2月)=77.8万,选D(0.6需单位换算)。
技巧:遇到“月末”“年平均值”等时间关键词,先判断是否需分段计算!

公式:基期平均数=现期量÷(1+a%)×(1+b%)÷份数(a为总量增长率,b为份数增长率)。速算口诀:先算“现期平均数”,再结合增长率比较方向,选项差距大时可直接估算!真题实战():
例:2017年某市服务业小微样本企业从业人员人均薪酬19.3亿元,增长9.3%,从业人数与上年持平,求基期人均薪酬增长率?解析:总量增速a=9.3%,份数增速b=0,代入公式得(1+9.3%)/(1+0)-1=9.3%,秒选B!
技巧:若a和b相差很小,可直接按“现期值×(1+a-b)”估算,节省时间!
三、平均数增长率:一招比较,30秒出结果必背公式:平均数增长率=(a%-b%)÷(1+b%),其中a为总量增长率,b为份数增长率。秒杀逻辑:比较a和b的大小即可判断升降!
a>b→平均数上升;a<b→平均数下降;a=b→不变。真题应用():
例:2018年1-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增速12.5%(a%),销售面积增速2.2%(b%),判断房价涨跌?解析:a=12.5%>b=2.2%→房价上涨,直接选上升选项!
陷阱提示:若选项问“变化幅度”,需计算具体值,但国考90%题目只需判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