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穆宗登基时,年刚二十六岁。按常理来说,这时正是人一生中精力旺盛、大有作为的时期。
但是从小舒适的皇室生活,使他养成了娇生惯养、挥霍无度的作风;无上的权力、富甲天下的家庭又为他吃喝玩乐提供了方便条件。他即位之后,整天扑在享受上,全然不顾国家大事。
而他的儿子,唐敬宗同样是一位顽主,在玩的方面比他老爸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荒淫无度的唐穆宗李唐的祖先们大都喜欢骑马射箭,有着北方游牧民族的风格。及至唐朝建国,李唐皇室子弟虽不能像过去那样天天骑马挥戈、纵横驰骋,但早期酷爱狩猎的风尚仍遗存下来。
1、放纵田猎穆宗李恒就是这样一个爱好狩猎的皇帝。
元和十五年(820年)五月,穆宗李恒刚刚将父亲宪宗的丧事安排完毕,就按捺不住内心的焦急,跑到城外打猎去了。
这种事情在当时看来是与封建礼法相违背的,但穆宗对此毫不在乎,仍我行我素。每隔一段时间就到长安附近的骊山去狩猎,早出晚归,乐此不疲。
元和十五年十一月,正是唐与吐蕃关系十分紧张的时期。此时,穆宗猎兴来临,将幸华清宫。宰相和朝中大臣们三次上表劝谏,并求面对,穆宗皆不听。无奈,谏官们跪伏延英门外,挡住穆宗巡符的道路,至傍晚才回家。谁知第二天天还未亮,穆宗从复道出城,径直去华清宫游猎去了。
谏议大夫郑覃、崔郾等五人实在看不过去,一起进谏道:
“陛下宴乐过多,畋游无度。今胡寇压境,忽有急奏,不知乘舆所在。又晨夕与倡优狎昵,赐与过厚。夫金帛皆百姓膏血,非有功不可与。”
当时朝廷久无上谏言者,穆宗十分惊奇,对宰相说:“此辈何人?”回答说是谏官。穆宗派人对郑覃等进行慰劳,并表示“当依卿言”。宰相们很高兴,认为这次穆宗可能会改邪归正。然而时过不久,穆宗又畋猎如初了。
及至病重,穆宗才猛然悔悟,意识到是嬉游无度害了自己。长庆二年(822年)十一月,穆宗身患中风病,不能下床。
次月,下诏将五坊鹰隼(狩猎时用)全部放生,其他猎具一并毁掉。第二年三月,又下诏将淮南、两浙、宣歙等进奉的鹰犬,除一部分准备用于搜狩外,余皆释放。
因为穆宗知道,他以后再也没有机会骑马打猎了。
2、嗜好百戏和赛龙舟元和十五年(820年)二月,朝廷内外正忙于宪宗的丧事。此时的穆宗,早已沉浸在登基坐殿的喜庆气氛之中了。
他率领几个随从宦官,悄悄地溜出宫,来到丹凤门前,兴致勃勃地观看百戏。百戏,是汉唐时期杂技、音乐舞蹈艺术的总称。百戏名目繁多,精彩绝妙。穆宗看完后,回到宫中,眉飞色舞地讲给宫人们听,不时竞自己亲自表演,哗众取宠。
角抵,是中国传统的娱乐项目。据司马迁《史记》记载,此戏产生于远古时期。黄帝与蚩尤作战,蚩尤为提高士兵战斗力,命士兵头戴双角搏击,故又名“蚩尤戏”。
元和十五年(820年)六月,穆宗驾临宸晖、九仙等门,观角抵、杂戏,自是每三日一次,风雨无阻。穆宗看戏之余,还经常召集倡优,与他们共同玩要,有时还要赏赐给很多财物。
唐穆宗除了喜欢角抵、杂戏外,还爱好观看龙舟竞渡。
所谓竞渡,就是命宫内宦官、警卫人员分乘几条船,在人工湖内参加比赛。穆宗一声令下,选手们拼命划船,奔向终点。
谁先到达,就能领到很丰厚的奖品。
早在宪宗时,由于多年忙于对藩镇的战事,疏于玩乐,致使原来宫内鱼藻池污泥增多,船只不易划行。穆宗即位不久,便发神策军二千人疏浚鱼藻池。工程规模很大,二千余人历时月余日才完工。九月,鱼藻池刚一蓄水,穆宗就率领嫔妃宫女来观看比赛。
3、酷爱马球自开元、天宝以来,社会上击鞠风气浓盛。马球又名打波罗球,是一种健康的体育活动。它源于波斯,东汉时通过丝路传入内地。打球时,人骑在马上,手持一根月牙杖击球,球大小如拳头,空心。球场呈方形,两边各立一门,将球击入对方球门获胜。唐代许多皇帝都好此活动,穆宗也是如此。
如在元和十五年十月,穆宗就幸右军击球,傍晚始归。
长庆二年(822年)十一月,穆宗又与内宫宦官、禁军在禁中打马球。穆宗和一部分宦官为一队,另一些禁军为一队。
双方各催坐马,飘忽在球场上,你争我夺,各不相让。半场下来,队员们已汗流浃背。下半场开赛,场面更加激烈。宫中宦官为博取皇帝宠爱,拼命抢夺,无奈体力不佳,渐渐落后。
忽然,有一宦官因过于疲劳,昏倒马下,有如物击一般。
穆宗跟在身后,看见此事十分紧张,也差点栽下马来,手下宦官赶紧跑过去将他扶住。穆宗罢鞠升殿,“遽足不能履地,风眩就床”。宫中太医诊治结果,是穆宗患了中风病。从此之后,穆宗再也没能下床走路。
4、宴饮狂欢唐初的几位皇帝,由于亲身经历了社会变革,体验到人民生活的艰辛,提倡节俭,非盛大节日,很少举行大的宴会。
唐穆宗则不然,自幼生长在官中,过惯了铺张浪费的生活。即位之后,每逢闲暇,就大摆宴席,歌舞达旦,酣醉狂欢。
如元和十五年(820年)七月,在刚刚安葬完宪宗后的第二月,穆宗偷偷地在宫中与嫔妃们大摆酒宴,调笑嬉逐,父亲逝世的伤戚之心早已被笙歌燕舞冲淡得烟消云散。为了遮人耳目,穆宗告诉身边宦官,若大臣奏事,就说皇帝身体欠安,切勿打扰。
长庆元年(821年)二月初九日,穆宗在麟德殿一边观赏杂技和音乐,一边与大臣们对饮。高兴之余,情不自禁地对给事中丁公著说:
“听说外面百官公卿们经常欢宴,一定是民间太平,五谷丰登,我感到非常宽慰。”
丁公著回答说这样的风俗不见得是好事。
穆宗虽认为公著说的很有道理,但喜欢宴饮的毛病始终也改不掉。
5、求长生不老之药唐穆宗不仅是一个荒嬉的皇帝,而且还是一个非常迷信、希望长生不死的君王。最初,唐宪宗因服用丹药,误入歧途,最终身首异处,穆宗亲眼所见,诛杀方士柳泌等。
可时过不久,穆宗重蹈其覆辙,侍候在皇帝左右的宦官,又逐渐把他们引入宫中,为穆宗李恒炼制仙丹,供其服用。
隐士张皋知道此事,上疏告诫穆宗:
“欲望减少,心情平淡,血脉气息,就会平和。欲望多而强烈,自然容易生病。药物的功用,在于治病,如果没有病,就不应吃药。”
他还引前代名医孙思邈的话:
“药势有所偏助,令人藏气不平,借使有疾用药,犹须重慎。”庶人尚且如此,何况天子!
先帝宪宗就是因为相信巫术师的谎言,吃药吃出疾病,这件事陛下最清楚,怎可循其覆辙!“今朝野之人纷纭窃议,但畏忤旨,莫敢进言。臣生长蓬艾,麋鹿与游,无所邀求,但粗知忠义,欲裨万一耳!”
穆宗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派使节去找张皋,却找不到。
由于穆宗在位时间很短,过早地患中风病,故而服食丹药中毒不深。
二、唐敬宗的继位长庆二年(822年),穆宗在宫中与内侍击球,受奔马惊吓而中风,双脚抽搐,不能履地,好几日不曾临朝视事。宰相李逢吉等多次请求人见皇帝,均未获允。大臣裴度接连三次上章请立太子,且多次入内殿求见,穆宗不得已在紫宸殿召见了群臣。裴度又面请速立太子,以符天下之望。
此时,穆宗虽已即位两年,但仍未册立皇后,尽管宫中佳丽成群,也未尝看出哪位有所专宠。渐渐地对这些终日陪待左右的佳人厌烦起来,反将追逐的目光投向了外廷命妇,以致使立储之事久拖不决。
可眼下穆宗已患重病,立储之事便在大臣们中间引为头等大事,屡请穆宗迅速作出决断,以安人心。
穆宗此时已有五位皇子,即长子李湛,次子李涵,三子李凑,四子李溶,五子李瀍。既然穆宗没立皇后,因此五位皇子也就无所谓嫡庶。
宰相李逢吉认为立嫡以长,极力劝穆宗立长子景王李湛为太子。而穆宗尚犹豫不能决。后经中书、门下两省以及翰林学士等接连上章陈请,穆宗才下诏立十三岁的长子李湛为太子。册立李湛生母王氏为妃。
李湛既被立为太子,自然应该好好读书,尤其是应该熟悉先朝和当代典章制度等。虽然有了人数不少的东宫官属,也选任了太子师傅,可穆宗很少过问太子的学习情况。
李湛虽天资聪颖,但自幼放任惯了,未尝好好读过书,终日只是效仿父、祖,嬉戏游乐。
做了太子之后,身边群小更是一味逢迎,顺从他的心理,不分白天黑夜地陪侍其玩耍逸乐。而穆宗虽已因病不能理朝,但却“忙”于寻欢作乐,对嗣皇帝之成长全然不放在心上。
长庆三年(823年)底,穆宗因纵欲过度而卧床不起,为恢复身体,他便也仿效宪宗,吞服金石,结果躁烈不解,灼损真阴,使本来就十分虚弱的身体更加虚弱,连元旦都不能接受群臣的朝贺了。
无奈,只好传下旨意,命太子监国。当年李湛已是十六岁。
十六岁,通常是帝王之子及冠的年龄,也就是说其已被看做是成年人了,该行冠婚之礼了。可是由于李湛平日不学无术,胸无点墨,加上其从父、祖那里继承来的恶劣习性,虽然十六岁了,已是成年,但给人的印象仍是一个顽冥不化的孩童,让他监国,自然有许多人不放心。
长庆四年(824年)正月,年仅三十岁的穆宗终因荒淫无度,而撒手人寰。国太舅郭钊受穆宗遗命欲立即扶太子李湛即位。
无奈,因太子李湛整日游乐,并无定所,一时竟找不到他。郭太舅便指派内侍四处寻觅,费了多时,一小太监好不容易在西偏殿下寻到了太子。当时太子正与太监踢球玩耍,小太监连唤数声,李湛均充耳不闻,仍旧踢他的球。
小太监无奈,上前拉住太子李湛,告诉他皇上驾崩了,国太舅请他去登基做皇帝。这时,又有几人寻到这里,大家便簇拥着太子来到太极殿东序,即了皇帝位,这便是大唐历史上第十四位皇帝——敬宗。
三、比唐穆宗还会“玩”的唐敬宗敬宗李湛虽然已是一国之君,天下至尊,但其游乐嬉戏的习性,却并未因此而有所改变。非但如此,反而更加为所欲为、变本加厉。
不但自己所好不减,而且继承了其祖父和父亲即宪宗、穆宗两位先帝的所有爱好。从其即位之日起,未曾认真履行过人君之责。或今日往中和殿击球,或明日到飞龙院蹴鞠,或后天又观角抵,看竞渡,或者陈百戏于宫中,与妃嫔宫女狎戏玩耍…日复一日,花样翻新。
日里玩得天昏地暗,夜里也是忙得不可开交,但并非是处理国事、批阅奏表,而是忙于“打夜狐”、摆夜宴、狎戏宫娥。
1、酷爱马球、蹴鞠敬宗李湛虽然懒于过问政事,厌倦读书学习,但他对于体育活动却劲头十足,兴趣盎然。敬宗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很多,如打马球、踢足球、摔跤(即角抵,或称角力)、赛龙舟以及射猎等等。
敬宗除了经常令太监陪他练习击鞠外,还经常将宫中太监或禁军组织起来,进行比赛。当时的比赛规则是,立球门于球场,设赏格。击鞠手各立于球场的两侧待命,待神策军吏宣读完赏格之后,由都教练使将鞠放在场中,诸击鞠手策马冲入球场,先得到鞠并将其击过球门者为胜,先胜者得第一筹,其余击鞠手再入场击鞠,其胜者得第二筹…
打马球之外,敬宗自小就喜欢蹴鞠,他或让太监陪他玩,或自己一个人玩,技术相当不错,而且常常是头、脚并用。当了皇帝后,见中和殿比自己的东宫宽敞多了,便更增加了踢球的兴趣,常常置公务于不顾,只一门心思在宽大的球场中踢球。
有时觉得白天玩得不够尽兴,便在晚上继续玩。上百支碗口粗的大红蜡烛,将整个大殿照得灯火通明,如同白昼一般。敬宗觉得在烛光下踢球别有一番情趣,所以乐此不疲,直至尽兴,方可罢休。
2、喜爱角抵、龙舟角力,也称角抵,很有些像我们今天的摔跤。在唐朝,无论在宫廷、军队,还是民间,角力是一项极为盛行的体育娱乐项目,也可以说,是敬宗李湛比较拿手的一个项目。李湛由于从小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因此练就了一副好体魄,在他为太子时,就已成为宫中有名的摔跤能手,一些成年太监甚至禁军中的力士都不是他的对手。做了皇帝后,他经常在宫中或到军中参加或观赏角抵。
宝历二年(826年)六月,敬宗下令在宫中三大殿同时举行大规模体育盛会,有打马球的,有踢足球的,有角力摔跤的,最精彩的是令教坊和内园分组进行驴鞠(即骑驴击球),敬宗则在宫楼上看得异常兴奋,随着一个个高潮的迭起,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事情发生,如这个因体力不支,被那个打破脑袋,折断胳膊,或两个骑驴击球队员因控制不住胯下之驴而导致二驴相撞,队员坠落驴下,被驴践踏而受伤的…又未免使敬宗感到十分扫兴。
于是他决定在宫中成立一个角抵组织——相扑朋,专门培养训练摔跤能手。
敬宗常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力士。在宝历二年(826年)九月,竟从内府出钱一万贯交付内园,令其招募力士。一时间,各地相继进献力士,敬宗均令其入相扑朋,以备侍奉,有的则朝夕不离其左右。
敬宗李湛也十分爱观看竞渡。一只只轻舟,前建龙头,后竖龙尾,两侧刻上龙鳞图案,漆上各种颜色,再结以彩带,于湖中往来穿梭,不时激起一串串浪花,引出一阵阵的笑声,使敬宗皇帝看了还想看,常常是水手们已是精疲力竭了,敬宗还不允许停止,直到他看够了为止。
3、戏迷的快乐敬宗不仅是一位体育爱好者,而且还是一个戏迷。为了丰富帝王的业余生活,在宫中设有教坊,专门负责组织排练各种舞蹈、编制新曲及唱戏等等。敬宗非常喜欢听戏,观看歌舞。长庆四年(824年)二月,敬宗即位还不满一个月,即令教坊大合乐于中和殿,当时他的父亲穆宗的灵柩尚在,但他却全然无所顾忌,敲锣打鼓,极欢而罢,随即赏赐教坊乐官绫绢三千五百匹。
为了使教坊能排练出使他满意的节目,敬宗不惜血本,为其大力提供赞助。当年三月,即赐给教坊钱一万贯,以备游幸。旋即,又赐伶官绫绢三千五百匹,并亲自到教坊颁赐。
同时还将西域舞女以及胡乐等引入宫中,供其淫乐。
敬宗对于玩乐,真可谓兴趣十足,乐而不疲,而且不断推出新花样。
虽然敬宗皇帝的父祖都曾服食“仙丹”,而仍然短命而亡。但敬宗并不认为道术、仙丹无用,而是承袭父祖旧习,遍求异士,修炼丹药。
由于敬宗喜好道术,所以宫中和尚、道士往来不断,给敬宗讲述修仙、炼丹之法。
四、被“猎狐行动”玩死敬宗在宫里折腾够了,便想走出皇宫看看外面的世界。
他在小的时候,就听说骊山很好玩,他的祖父宪宗和父亲穆宗均曾去过那里,那里不仅有温泉可以洗浴,而且还是避暑胜地和游猎的好处所。
于是敬宗便于宝历元年(825年)十一月,带着侍卫、太监和大批宫娥,浩浩荡荡地开奔骊山。
到了骊山,敬宗先率众嫔妃一同去洗温泉浴。骊山温泉在唐代以前就早已闻名于世。在此地温泉沐浴,既能疗疾,又可健身,所以历代帝王多有巡幸。
洗完温泉浴,天色已是傍晚,敬宗便命打扫行宫,准备在行宫过夜。
这骊山行宫,已是多年荒废不用,许多房舍,年久失修,门窗已经破损,成了野兽的美宅,尤其是狐狸,往往成群结队地出入行宫。
这天,敬宗睡到半夜,就被到处乱窜、撞门爬窗的狐狸从美梦中惊醒。嫔妃们更是慌慌然不能人睡。
敬宗被狐狸闹得好梦难成,便起身命令大小太监起来捕杀狐狸。并鞭杀了管理行宫的太监十余人。
那些太监们,别看平时神气十足,到处逞威风,可是在狐狸面前,个个如同老鼠见了猫,畏缩不前。敬宗见状,便亲自提着灯笼,带领太监捕杀狐狸。
敬宗虽然没有治国安邦的雄才伟略,玩起来却是精明得很,动作十分机敏,箭法也相当不错。他躲在殿角处,握着弓箭,等待狐狸的出现。不到一个时辰,敬宗便射杀了好几只狐狸。随行嫔妃唯恐射杀狐狸引出烦乱,都劝说敬宗不要再捕杀了,可是敬宗却毫无顾忌,仍然兴致勃勃地带着太监继续捕杀。
天色已经微明,敬宗猎兴不减,还带着太监们四处乱转,找狐狸捕杀。一直到红日高悬,狐狸早已隐没到洞穴中不再露头,敬宗才“收兵”,匆匆用了早餐,便带着随员回京师去了。
从此敬宗夜间猎狐成了一种癖好,经常带着力士、太监去打夜狐。由于担任包围工作的人责任重大,随时都有因放走孤狸而丧命的危险。所以弄得每次参加打夜狐的人,都像赴难一样,临行前都得把后事安排好,生怕自己不能活着回来。
到了猎场,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每次猎狐回来,力士或太监们都要饮酒庆贺一番,相互祝贺又逃过了一次劫难。
最后,唐敬宗也因为在骊山那天晚上的“猎狐行动”,误伤宠幸宦官刘克明,最后被刘克明伙同其他因“猎狐”被鞭笞的宦官所弑杀。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