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俄乌问题上“倾向于”俄罗斯的做法,给到了普京调整全球布局的历史性机会。因为随着俄乌冲突或将进入尾声,俄罗斯将腾出“精力”关注之前可能被遗忘的点,和美国等大国继续争夺世界话语权和影响力。
普京近日签字批准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俄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根据条约内容,俄伊将在经贸、防务、外交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甚至在一方可能遭受到敌国武力进攻或者威胁时,作为协议的另一方将提供涵盖情报共享、武器研发、联合军演在内的一系列帮助。
应当讲,这协议来得正当其时,或让美国闪击伊朗的行动无果而终。因为就在协议批准之际,为配合特朗普针对伊朗的“72小时通牒”令,美国两艘航母携带大批战机抵达了红海、阿拉伯海等指定作战地点。战争一触即发,谁曾想,最后关头半路竟杀出个程咬金。
相信面对俄罗斯可能介入战争的复杂情形,美国应会收敛针对伊朗咄咄逼人的姿态,甚至暂时搁置所谓的攻势,而这就给到了伊朗可能“极限翻盘”的历史良机。据悉,在普京批准《俄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之际,伊朗外长阿拉格奇的专机飞向了北京。
分析指出,伊朗这时候选择访问中国,旨在向中国寻求帮助,甚至有伊朗议员呼吁中国为伊朗提供“担保”。即在联合国层面,监督美伊就“伊核问题”具体协商进程;让中国购买更多伊朗石油,打破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封锁……
军事上有了俄罗斯的政治背书,经济上又可能获得中国的鼎力支持,外加中俄在政治层面上偏向于伊朗的做法,相信美国即便再怎么自信,也不会轻易将武力付诸实践。所以说,办法远比困难多,即便面对绝境,只要当事人不愿意放弃,那么破局之窗不是没有。
于特朗普而言,伊朗的“极限自救”举动,可视为对美式单极霸权的强力反击,将迫使自己在“伊核问题”上不得不采取更为“稳妥”的办法。至少在中俄伊可能形成铁三角的大背景下,美国是不能轻易对伊朗动武的,除非美国下定决心和伊朗打一场看不到结果的消耗战。
于普京而言,俄伊结成紧密的“政治同盟”,除了帮自己分担在俄乌战场的压力外,还能让俄罗斯孱弱的战时经济得到喘息。比如伊朗可通过出口石油等战略物资,获得俄罗斯的高价值军事装备,避免因为俄乌冲突突然冻结,让俄罗斯军工复合体失去反应时间。
于中国而言,伊朗在中东方向牵制美国,将使得自己面对西方阵营拥有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美国当前纠集了超过1万的兵力,在南海台海方向持续对中国施压,而作为美国海军主力的“杜鲁门”号和“卡尔文森”号航母,竟陷于中东海域动弹不得。
上述事例无不表明:美国不具备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的能力,只能依靠有限的资源去做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勾当。美国的“虚张声势”,只可能在越南、印度、印尼、马来西亚等中小型国家身上得到反馈,但凡碰到中俄伊等强国,就只能流于形式,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