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访、撰文 | 旺仔
编辑|三金、野格
十点人物志原创
日本房产市场的账簿上,正写满中国人的名字。
前段时间,日本低价房产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尤其是“10万以下任选”“六七万入手一套”等极具吸引力的宣传,仿佛日本就是另一个“鹤岗”。
数据显示,2024年,在东京都核心地段的新建高档公寓中,外国人购房比例普遍在2成至4成之间,有些甚至超过5成。
甚至有日媒担心,外国购房者接管日本核心区域住宅,“东京都中心是否会变成一个‘没有日本人居住’的城市?”
华人购房者的选择折射出截然不同的生存逻辑:
有人为节省民宿开销,有人为子女教育押注学区房;一边是富豪投资者追逐核心区塔楼的抽签炒房游戏,一边有人单纯迷恋“一套别墅6.5万”的捡漏叙事。而当房屋交接完成,真正的考验才悄然开始。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安居乐业可以说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之一。这片土地上的交易从不只是钢筋水泥的置换。当中国买家以候鸟之姿掠过日本房产市场,他们携带的不仅是资本,还有对生活方式的试探、对归属感的追问,以及一场关于风险与机遇的漫长博弈。

6.5万一套,
国人抄底日本白菜价房产?
今年,28岁的独立摄影师尼鹿,在日本北海道的雪国小樽以70万日元购下一栋两层“小别墅”,按照当时汇率约人民币3.2万元,加上中介费和其他杂费,最后共计花了143万日元(约6.5万人民币)。
这座被当地人称为“一户建”的独栋住宅,占地150平方米,屋内空间宽敞到甚至能骑行自行车。落地窗如画框般镶嵌在墙体间,清晨的阳光倾泻而入时,连空气都仿佛被镀上一层碎金,让身处其中的尼鹿无时无刻都感到“十分治愈”。

尼鹿家外观
买房前,尼鹿因拍摄工作已往返小樽几十次。每次停留约一个月的她,单人就需支付一万多元民宿费用,若带团队同行,开销更如雪球般翻涨。直到某次闲聊中,朋友提及小樽“一户建”均价仅20万人民币左右,她合计下来觉得划算,才动了买房的念头。
与尼鹿的工作需要不同,莫琪选择在日本置业,考虑的是长期生活的未来图景。莫琪来日本已有六年,先是留学,然后工作结婚,如今夫妇俩计划在横滨稳定下来。
此前,莫琪夫妇蜗居在横滨市郊一间不足30平的老旧公寓,月租折合人民币四千余元。想到日后国内父母探亲时连榻榻米都铺不开的窘境,她算了一笔账:当地50-60平的两居室月供仅七千元左右,与租房成本几乎持平。

莫琪看过的新房
日本的华人购房者如同候鸟群,翅膀下挟着不同季候的风。但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低价与投资属性仍然是日本房产最具吸引力的两大标签。
日本低价房要么够旧,要么是无人继承。尼鹿所购买的便是前者——一栋中古房屋。按照日本房产的法定耐用年限折旧规则,木结构房屋在22年后资产价值将归零(售卖价格趋近于零),混凝土结构房屋则是在50年后归零,这一折旧制度导致老旧房产的市场价值极低。

尼鹿家内部,中古风格
无人继承房屋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日本社会的老龄化与城市人口流动。
许多老年人独自居住,当他们去世后,房屋便成了“空置房”。与此同时,年轻一代从地方向城市流动的趋势加剧,他们通常不会继承地方上老人的房子。
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布最新数据,全国空置房屋综述为899.5万户,空置房屋率为13.8%,创历史新高。
为了缓解房屋空置的问题,自2024年起,日本国内启动了“空房银行”项目,由地方政府提供空房信息,并邀请有意购买或租用者,一些房屋甚至可以免费转让。但这些空房大多位于偏远地区甚至是农村。尼鹿曾经看过一套免费的房子,距离最近的车站开车都要一小时,交通极为不便。
至于有投资价值的房子,更多集中在东京等核心区域。
艾林目前居住在东京的公寓。据她观察,相比廉价的地方房屋,东京圈的大部分房子价格都在上涨。新房子定价较高,一栋60-70平的房子,可能需要1亿日元(约5100万人民币),相同大小的房子十亿百亿日元都有可能,差异很大。
部分塔楼还带有炒房性质,位置好的大型开发商开发的楼盘甚至需要抽签购买,很多人抽中后会加价转卖。“这种情况下,购买的人其实是在赌房价会继续上涨”。

低价的隐忧:廉价中古房问题不少,
中介成踩雷重灾区
在实地看房时,尼鹿仅用五分钟便被房屋吸引,签下了购房申请书。
尼鹿的卖方是一位老人,由于年事已高无力再承担为房屋铲雪的重任,因此急于将房产出手。正因如此,房屋的售价远低于市场价,显得格外实惠。
小樽的低价房多,但暗藏的隐患也不少。受当地气候影响,一些房屋外观存在明显缺陷,有的屋顶年久失修,有的被积雪长期挤压后结构受损,这些都是购房者必须避开的硬伤。

尼鹿家内部
除了关注房屋本身,日本购房还需留意是否存在“借地”情况。
例如房屋门口的道路若属于他人土地,购房者在日常出行时可能需要与土地所有者协商通行事宜。此外,购房者还可能需要承担“借地”路面的修缮费用或支付租金。
尽管这类房产价格相对较低,但对于不熟悉日本房产市场的中国人来说,可能会因缺乏了解而陷入不必要的麻烦。
异国购房难免面临“人生地不熟”的窘况,找中介则是日本买房的另一个踩雷重灾区。
由于对当地情况不熟悉且急于购房,尼鹿曾在社交媒体上找到了一位中介大姐翻译协助。然而,这位大姐从选择装修公司到购买家具,全都擅自替她做出决定,最后还要求将房产购买到自己公司名下。大姐还曾向尼鹿索要小费,但在日本购房市场并不存在这一文化。
当尼鹿察觉到问题并拒绝这些不合理的要求时,大姐被惹怒了,向中介诬陷尼鹿的证件造假。原房主和中介都将尼鹿拒之门外,只丢下一句“中国人真麻烦”。
哪怕在日本生活多年,莫琪夫妇的买房路也并不容易。
印象中,日本人说话委婉且极具边界感,但在做生意时可不是这样。莫琪在看房后的第二天,中介便迫不及待地催促他们尽快敲定下来,当他们表达了自己的顾虑并拒绝了中介的催促时,中介却开启了“疯狂骚扰”模式。每天通过Line(一种在日本常用的通讯软件)发送消息,不断追问“你决定好了吗?”“可以定下来吗?”
甚至直到莫琪夫妇买下另一套新房,中介还打来电话,带着一种质问的语气逼问:“你们为什么要买那个房子?”

莫琪夫妇看的坡上的房子
艾林不愿选择日本中介。在她看来,日本中介的收费标准相对固定,缺乏灵活性。例如在购房时,手续费一般固定在3个点,几乎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华人中介为了吸引客户,甚至不收取买方的中介费,反而会给予客户一定的返现或优惠。
但她也了解到部分中国投资者在日购房时,因过度依赖华人中介渠道而遭遇欺诈。这类骗局本质上利用了跨境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艾林认为:“如果想要在日本投资,一定要自己实地看房,不能全权委托中介。”

买房不等于安居,
房子翻新费比购房费还贵
在日购房并非一锤定音的交易,有时翻新房屋的费用要比买房还贵。
莫琪跟中介和卖方在银行会客室签约,一手交钱一手交钥匙。房子原属一对老夫妇,屋龄达二十年之久,卫浴、厨房等设施均已老化,榻榻米也显陈旧。中介为促成交易,已预先出资进行了基础翻新。
日本二手房市场普遍存在“翻新包装”现象,但翻新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仅为表面修饰,采用廉价材料快速处理。莫琪建议,购房者应尽量避免选择未经翻新的二手房,因为自行承担翻新的费用高昂。
拿到钥匙的第三天,尼鹿就睡在了自己的新家里。
入住前,她主动向原房主询问了一些关键问题,比如热水器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原房主主动向尼鹿提供了检查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在上门检查后确认能安全使用,整个过程快速顺利。
尼鹿认为,与原房主做好充分的对接以及与专业人员进行检查确认,对于顺利入住至关重要。

尼鹿在家中生活照
尼鹿与莫琪在反复权衡后,最终都选择了一户建。对她们而言,宽敞空间、个人隐私以及良好的景观视野,远比都市的便利性更值得珍视。
尼鹿尤其欣赏一户建的精妙设计细节。入口处设有专门的换鞋区,一进门就能换上室内拖鞋。在门口,扫帚、铲子等清洁工具触手可及,使用后可以方便地挂在墙上预留的钉子上。五金用品如螺丝刀、配件、锤子、针线包甚至斧子等,都被合理地安置在易于取用的地方。
但在莫琪看来,一户建往往会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以及前房主的生活习惯,这些并不一定与自己的生活方式完全契合。
有些插座的位置十分奇特,比如位于墙角,这可能是二十年前房主习惯使用充电式吸尘器而特意设计的;电视的摆放也成了谜,房屋设计通常不会刻意设置电视墙,这需要购房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重新规划和调整。于是,她不得不买来长长的插排,在陌生的格局里重新编织自己的生活逻辑。

日本房子没有地方放电视
艾林则更倾向于安全性更高的公寓。门禁系统、监控摄像头、24小时的管理员,一切都让她觉得更安心。刷卡进门时“滴”地一声轻响——仿佛一道无形的屏障,将外界的纷扰隔绝在外。
公寓的生活便利性也是艾林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日本,垃圾分类规则极为复杂,每天都有特定的垃圾丢弃类型——周一可燃、周二纸质可回收……而公寓通常设有专门的24小时垃圾房,居民只需将垃圾丢在那里,管理员会负责汇总并丢弃。而一户建则需要居民自己留意垃圾丢弃的时间。
此外,日本的高级公寓有诸多附加福利:健身房、儿童活动室、甚至直达车站的免费班车。莫琪的朋友就住在那样的“超级公寓”里,公寓旁边就是大型超市,购物后,居民可以将推车推回小区,甚至还有人帮忙归还。

跨国买房,一段全新的文化之旅
在日本购置一户建住宅,由于涉及共有道路、边界土地等公共空间的使用,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居住课题。
莫琪家的停车位实际上是与邻居共享的一块土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莫琪在交房时就通过中介与邻居进行了沟通,并签订了协议,明确双方共同使用这块土地的方式和规则。
尼鹿的家与邻居共有几条道路,每到冬季,铲雪便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公共事务。
邻居们都会自觉地参与铲雪工作,但尼鹿有时无法及时返回,这让她感到十分自责。一些在当地买房的中国居民,会选择远程雇佣专人来上门铲雪。

尼鹿在小樽
一个大雪天,尼鹿提着40斤的油桶正发愁,一位邻居老爷爷二话不说便帮她提回家。直到他将油桶稳稳放在她家门口的台阶上,才摆摆手拒绝了尼鹿用翻译器表达的谢意。风雪中,这份陌生的善意让她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消融。
然而,这种亲密的邻里关系有时也会带来一些微妙的负担。
莫琪邻居家的柿子树枝繁叶茂,每到秋冬季节,树叶便会纷纷飘落,洒在莫琪家的土地上。起初,莫琪并不在意这些落叶。但有一天,她偶然发现,邻居每天都会悄悄来到她家门口,默默地清扫这些柿子叶,还会顺手拔掉土地上的杂草,而这一切,从未向她提及。
后来,邻居修剪柿子树需占用她的车位,莫琪觉得这只是举手之劳。然而,对方却拿着一个精致的信封,里面装着停车位的租金,亲自送到了莫琪的手中,反复说着“不好意思”。
这种近乎仪式感的礼貌,让莫琪开始用日本式的敏感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自己家的植物会不会影响到邻居?大声说话会不会打扰到对方?原本自在的居住,有时被温柔的枷锁环绕。
跨国买房从来不只是选择四面墙和一个屋顶。当钥匙转动门锁的那一刻,她们开启的是一段全新的文化旅程。在日本居住的每一天,她们都在感受着与此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融入这片土地的呼吸节奏。

日本新房,莫琪提供
莫琪和艾林都发现,日本本土居民购房意愿较低,市场活跃度主要由外国投资者推动。从市场本身来看,日本房地产市场已经相当成熟,购房流程安全且合规,因此其实不容易“捡大漏”。

尼鹿家窗外
艾林提到,在日本购房时,首先需要明确购房目的,究竟是用于自住还是投资。事实上,目前日本市场上多数低价房并不符合自住需求,买家需要付出更多时间精力来照顾房子。
尼鹿也提到,那些能在日本享受低价房的人群,大多是自媒体从业者,他们通常无需过多考虑外部环境因素。
现在,尼鹿在小樽注册了一家公司,这让她得以随时来到这里居住。她曾受抑郁症困扰,当站在小樽家的窗前,广厦千万间在雪幕中若隐若现。尽管家在异国,她也感到那些辗转难眠的夜晚,此刻都被雪落的声音温柔覆盖。(旺仔、三金 十点人物志)
文中配图来自受访者。
参考资料:
1、三菱UFJ信托银行《2024年度下半年开发商调查》
2、《全国の空き家数は約900万戸で過去最多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