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又不燥热,正是养生的好时机。雨水后天气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可多食红枣、淮山、莲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此节气时北方食疗以粥为好,如莲子粥、淮山粥、红枣粥等;而南方特别是珠三角一带的食疗多以汤为好,如猴头菇煲鲜鸡汤、云苓淮山煲瘦猪肉汤、菠菜滚牛肉片汤、淮山北芪猪横脷汤等;也宜气温湿冷时以炖汤养脾胃,如冬虫夏草炖水鸭、眉豆花生炖鸡脚、杞子淮山炖猪月展肉等。
中药材调养时要考虑脾胃功能的特点,如用生发阳气之法来调补脾胃,可选用西洋参、沙参、决明子、白菊花等。雨水时节,人体的肝阳、肝火、肝风会随着春季的阳气升发而上升,所以更应特别注意肝气的疏泄条达。自然界一派生机,特别是南方万物欣欣向荣。养生者亦须振奋精神、勃发朝气,志蓄于心,身有所务。
除上面提到的有针对性的粥方,和后面附录中的甜味粥外,下面常用的饮食方也可供选用:
拌双笋
【原料】莴苣250克,鲜竹笋500克,白糖、精盐、料酒、姜末、味精及森油适量。
【做法】莴苣洗净削皮、竹笋剥壳洗净后切成滚刀块,莴苣放入沸水中焯一下、竹笋在沸水锅中焯透。竹笋、莴苣放入碗内,加精盐、料酒、味精、糖等调料拌匀,淋上麻油即成。
【功效】清热化痰,利气宽胸,和中调胃。
【适用】适用于肺热痰火、胸膈烦热、咳嗽痰多或脾胃气滞、脘胀胸闷、小便不利者。
三菇豆腐皮
【原料】豆腐皮2张,新鲜冬菇4只,草菇150克,蘑菇150克,干葱头2粒。
【做法】豆腐皮用湿布抹净,用滚油炸至金黄色,在冷水中泡约15分钟后。沥干水备用;冬菇洗净去蒂切成块状,草菇、蘑菇洗净;烧红锅,下油,爆香干葱头,下冬菇、蘑菇、草菇爆香,下豆腐皮炒匀;下适量盐、糖、生抽和蚝油及清水,以慢火焖至汁稠,即成。
【功效】清肠胃积渍,补充体力。
【适用】可作病人、产妇的滋养食品。
砂仁鲫鱼汤
【原料】鲜鲫鱼150克,砂仁3克,陈皮6克,生姜、葱、精盐各适量。
【做法】将鲜鲫鱼刮去鳞、鳃,剖腹去内脏,洗净,将砂仁放入鱼腹中,然后与陈皮共同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烧开,放入生姜、葱、精盐,煮至汤浓味香即可。
【功效】醒脾开胃利湿。
荸荠海蜇汤
【原料】荸荠200克,海蜇皮100克。
【做法】将两者洗净,加水炖煮,饮汤食荸荠,日一剂,分2—3次服。
【功效】清热化痰,生津止渴,疏肝除烦。
【适用】适用于肺热咳嗽、咯痰黄稠,热病伤阴、口干作渴,高血压者。
山药炒蘑菇
【原料】干燥蘑菇15克、新鲜山药300克、芹菜100克
【做法】1、先将蘑菇洗净,再用热水泡约10分钟至变软,并将泡菇水留下备用。同时将山药去皮切小片,芹菜也切成相同大小。2、油热后,依序加入蘑菇、山药、芹菜炒熟,接着倒入泡菇水,待汤汁略收干后,加入适量淀粉勾芡,再加入一点酱油或少许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滋肺养胃、补肾固精。
【适用】适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久痢泄泻、虚劳咳嗽、遗精盗汗、小便频数等症。
猪肝炒豆角
【原料】猪肝、四季豆、淀粉各适量。
【做法】将四季豆清洗干净,洗净后切成小粒,猪肝洗净后切碎放进碗里,以盐、淀粉、胡椒拌匀。先把猪肝放进热油锅里翻炒片刻,接着放入四季豆炒熟调味即可。
【功效】补肝明目。
【适用】适用于肝血不足引起的夜盲、面黄肌瘦等。
凉拌双耳
【[配料】水发银耳、黑木耳各100克,盐、味精、白糖、胡椒粉、麻油适量。
【[做法】水发银耳、黑木耳除去杂质,清水洗净,沸水焯5分钟后放入冷水中冷却5分钟,控干水后装盘。依个人口味将上述调味品放入碗中用冷开水调匀,浇在“双耳”上拌匀即可。
【功效】益气补血、养肝益肾。
胡萝卜洋葱鸡腿汤
【原料】鸡腿、胡萝卜、洋葱各适量。姜、葱、陈皮、盐、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1、鸡腿洗净剥去鸡皮,剁成块状,胡萝卜洗净切滚刀块、洋葱切大块备用;2、将鸡块儿放入锅中焯一下;锅中放入高汤、姜、葱、陈皮煮开;3、将鸡腿块、胡萝卜块入锅武火烧开,文火炖20分钟;4、放入葱头、胡椒粉煮5分钟,加盐调味后再煮一会儿即可关火。
【功效】健脾开胃,去湿补虚。
雨水养生汤
【原料】银耳15克,核桃仁15克,小米适量、枸杞30克
【做法】银耳,核桃仁,小米、枸杞煮粥。
【功效】润和脾胃,护阳气。每日上午10时服用200毫升即可。
雨水时节的粥品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春时宜食粥”,民间也有“春天喝粥,胜似补药”的说法。
中医认为春季肝气当令,肝的功能偏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而粥是以谷物加大量水或高汤熬煮,谷物中所含的淀粉得到充分的糊化,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因此,春季确实适合喝粥。那么,春季我们应该选择什么食物来煮粥呢?
应选择温性或平性的主料。在主料的选择方面,最好选择小米、大米、糯米、玉米等性平或性温的食物,以补益脾胃,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而凉性或寒性的食物,如绿豆、荞麦等则不宜选用,以免伤及人体的阳气,不利于春季人体内阴寒之气的消除。
在食粥的时候,以下三点需要注意:
1、甘味的辅料不可少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还指出,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天人们要少吃点酸味食品,多吃点甘味的食品,以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因此,春季我们在煮粥时候,最好选择一些山药、大枣等甘味的辅料,待粥熬成后,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入蜂蜜、红糖等食用(注意:糖尿病患者不宜)。其中山药大枣粥就是不错的选择。
山药大枣粥:米(大米、糯米各一半)80克,山药50克,大枣20克。将大米、糯米洗净,与山药、大枣一起放入锅里,加水适量,熬煮至粥稠,每日一次。
2、酌加健脾化湿的辅料
南方的春季雨水较多,因此,在煮粥时还要适当加入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白扁豆、薏苡仁、赤小豆等。脾虚湿盛的朋友为了防止湿邪伤身,不妨喝点扁豆粥。
扁豆粥:大米50克、薏苡仁20克、冬瓜子仁(去壳)10克、赤小豆20克、白扁豆15克,共煮粥。每日1剂,连食1周。
3、添加一些具有补肝作用的辅料
按照中医理论“四季各有侧重”的养生原则,春季养生重在“养肝”。而中医理论认为肝开窍于目,因此,视力的好坏与肝的关系非常密切,面色蜡黄、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的朋友不妨经常喝点猪肝粥。
猪肝粥:新鲜猪肝100克,大米100克,将猪肝入清水中浸泡半小时,剁碎,加入适量的生粉、姜末及色拉油,搅拌均匀。将大米煮至八成熟之后,将猪肝下入,并加入盐、白胡椒粉、味精,吃时淋点香油味道更佳。
但注意:肝脏中含丰富的胆固醇,高血脂患者不宜过多食用。
下面介绍的粥品可供选用:
金橘山药小米粥
【原料】金橘20克,鲜山药100克,小米50克,白糖15克。将金橘洗净,切片备用。
【做法】山药去皮,切片,与金橘片及淘洗干净的小米一同入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开,改用小火熬成稠粥,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疏肝健脾。
菠菜粥
【原料】菠菜250克,粳米100克。
【做法】鲜菠菜挑选干净,洗净泥沙,放入沸水内,烫2分钟。把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将米锅置武火上烧开,把菠菜和米放入锅中,用文火熬熟。
【功效】清热解素,利尿降压。
【适用】适用小便不利,痔疮便血,慢性便秘,高血压者。
【注意】便溏及腹泻者慎用。
【说明】菠菜气味俱冷,凡因痈肿毒发,并因酒湿成毒者,须宜用此以服。《儒门事亲》说:“大便涩滞不通者……时复服葵菜、菠菜、猪羊血,自然通利也。”《内经》说:“以滑养窍是也。”《本草求真》说:“能解热毒,酒毒,盖因寒贝疗热,且毒与热,未有不先由胃始及肠,故药多从甘人,菠菜既滑且冷,而味又甘,故能入胃清解,而使其热从肠胃而出矣。”菠菜虽然营养丰富,但有涩味,因它含有草酸成分,所以在煮粥之前,先放入沸水锅内烫2分钟,去涩味后,再与粳米同煮,菠菜粥就无涩味了。
桂圆阿胶红枣粥
【原料】粳米100克、桂圆肉20克、阿胶10克、枣(干)10克。
【做法】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发涨,沥干水分;取一只大杯,倒入开水,将阿胶和白酒放在小杯子里;将小杯子坐于开水中直至阿胶溶解;桂圆肉去杂质,洗净,红枣洗净去核;锅内加入约2000毫升冷水和桂圆、红枣,用中火煮至水分剩余三分之一;加入粳米,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煮成粥;加入融化的阿胶搅匀即可。
【功效】益气滋阴、补肾强身、活血养血、润肤美颜。
仙人粥
【原料】制何首乌30~60克,粳米100克,红枣3~5枚.红糖适量。
【做法】将制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红枣同入砂锅内煮粥,粥将成时,放入红糖或冰糖少许以调味,再煮一会儿,沸即可。
【功效】补气血,养肝益肾。
【适用】适用于肝肾亏损,发须早白,血虚头昏耳鸣,腰膝软弱,大便于结,以及高血脂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痫,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病症。
银耳粥
【原料】银耳3克,大米50~100克,冰糖(或白糖)适量。
【做法】摘净洗好银耳,淘洗干净大米,放入锅内同煮粥,熟时加入冰糖(或白糖),每天一次。
【功效】滋阴补肾。
【适用】适用于自汗盗汗,遗精腰痛,妇女带下等症。
白菜苡米粥
【原料】小白菜50克、苡米60克。
【做法】先将苡米煮成稀粥,再加入切好、洗净的小白菜,煮二三沸,待白菜熟即成。
【功效】健脾祛湿,清热利尿。
胡萝卜南瓜粥
【原料】大米300克,糯米300克,南瓜、胡萝卜各适量
【做法】大米、糯米洗净浸泡2个小时;锅烧热水,倒入米熬粥40分钟;放入去皮切块的南瓜和切碎的胡萝卜,熬煮30分钟至烂即可。
【功效】补水润燥,让皮肤柔润、有弹性。
薏苡仁党参粥
【原料】薏苡仁30克,党参15克,粳米200克,冰糖适量。
【做法】薏苡仁洗净,放凉水中浸泡2小时;党参切成薄片,粳米淘洗干净。三者放入锅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锅开后撇去浮沫,再用小火慢慢熬30~-40分钟,放冰糖调味。
【功效】祛湿健脾,还能补气补血。每天早餐食用。
山药红枣粥
【原料】红枣25克,粳米100克,山药25克,红枣三枚。
【做法】将红枣用温水泡软洗净,粳米淘洗干净,山药去皮洗净切成小块;红枣、粳米、山药放在一起煮成粥,吃时放适量白糖搅拌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镇静安神、祛湿解困。
菊槐绿茶饮
【原料】洁净的菊花、槐花、绿茶各5克。
【做法】放入瓷杯。用滚开水冲泡,加盖后浸泡10分钟,不时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去火。
玫瑰花糕
【原料】糯米粉1500克,黏米粉3500克,核桃肉250克,大枣500克,白糖300克,玫瑰花60克。
【做法】将大枣、核桃肉洗净,切成小丁备用。把糯米粉、黏米粉放在盆内,加适量水,放入白糖、大枣、核桃肉、玫瑰花,用500毫升水拌匀,揉成面团,做成糕状,然后将糕上笼蒸约25分钟即成。
【功效】疏肝理气、健脾暖胃。
雨水养脾吃茼蒿
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又不燥热,正是养生的好时机,当然调养脾胃应首当其冲。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全,则人体营养利用充分;反之则营养缺乏,体质下降。我国古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根据“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孙思邈也提倡“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由此可见这个季节调养脾胃的重要性。
春季调肝养脾的食物很多,如糯米、燕麦、高粱、南瓜、茼蒿、四季豆、板栗、红枣、山药等,而在这些食物中,茼蒿(俗称蓬蒿)既是时令蔬菜,又能养脾,是最适合不过的食疗菜肴了。
在古代,茼蒿不仅是百姓餐桌上的“常客”,后来更是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宫廷菜肴中的珍品,所以又名为“皇帝菜”。现如今,它也是一些知名酒店的菜肴珍品,如北京饭店的蓬蒿丸子汤,就被作为名菜载入了《北京饭店名菜谱》。同时,茼蒿还是台湾省名小吃蚵仔煎的重要原料之一。
茼蒿的茎和叶都可以食用,吃起来不仅感觉脆嫩爽口,更有一股清香气息沁人心脾。它不仅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蔬,更是一种良药。因其一般的营养成分无所不备,所以它有着“天然保健品,植物营养素”的美誉。中医上说,茼蒿性味辛、甘,食之能温脾理气、消食开胃、养心安神、降压补脑,适用于脾胃虚弱、咳嗽痰多、小便不利、脘腹胀痛等症。所以,雨水节气调养脾胃不妨多吃一些茼蒿,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许多人只是将茼蒿作为火锅的必备菜品,台湾省作家张曼娟也曾对火锅中的茼蒿做过描述,说茼蒿叶片上覆着一层细细绒毛,散发着野洌的清香,给人以十足的生命力感觉;在火锅的油滑汤汁里一过,茼蒿就变得柔软、光亮,在炼煮下,愈发光彩焕发……实际上,除了作为火锅“伴侣”,茼蒿的吃法还有很多,或用开水烫后加入蒜泥、芝麻等凉拌,或将其榨汁,或加入粳米熬粥等都是别具风味的。
不过,《本草逢原》上说,“茼蒿气浊,能助相火,禹锡言多食动风气,熏人心,令人气满”,所以,一次不要进食太多。同时,体质虚寒而腹泻者,也要少吃或不吃茼蒿。
雨水时节的最佳时令蔬菜——豆苗
雨水时节,最佳的时令蔬菜就是豆苗。
豆苗,俗称豌豆藤。豆苗作为食品,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豌豆种出西湖,今北土甚多,九月下种,苗生柔弱如蔓,有须,叶似蒺藜叶,两两相对,嫩时可食。”豆苗是豌豆萌发出2~4个子叶时的幼苗,鲜嫩清香,最适宜做汤。
豆苗的营养价值与豌豆大致相同。在豌豆荚和豆苗的嫩叶中富含维生素C和能分解体内亚硝胺的酶,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豆苗所含的止杈酸、赤霉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质,具有抗菌消炎、增强新陈代谢的功能。豆苗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纤维素,可以防止便秘,有清肠作用。豆苗还含有极多的钙质、维生素B、C和胡萝卜素。
中医认为,豆苗性凉微寒,具清热作用,春天吃可清热祛火,还助于使皮肤光滑柔软。另外,豆苗还有利于消除水肿。
豆苗的吃法很多,下面是一道很不错的豆苗蘑菇汤:
豆苗蘑菇汤
【原料】豆苗、口蘑、金针菇。
【做法】在事先炖好的鸡汤或高汤(白水亦可)中放两片姜,加入口蘑。水开后,加入金针菇,煮3分钟,再放入豆苗,加少许盐,注意不要盖盖子,水再开后关火,点入香油出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