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都区主城区翠微湖片区调规公示,主要内容涉及:

商业用地调整为文化设施用地原规划中的13.33公顷商业用地将被重新定位为文化设施用地,涉及地块F和G。这一调整意味着该区域将不再用于商业发展,而是转向文化和公共利益项目。根据《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新的文化设施用地需要满足特定的建筑退距和建筑密度要求,以确保文化设施的功能性和周边环境的协调性。这将有助于提升该区域的文化氛围,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设施用地调整为住宅及商业混合用地原规划的文化设施用地将转变为二类住宅用地,并兼容商业服务业设施。这一调整将允许在该地块上建设住宅和商业设施,容积率设定为2.5,整体建筑高度限制在80米以下,商业兼容比例为30%-40%。商业建筑将沿育英路TOD站点布局,这将有助于促进该区域的商业活力,同时提供更多的居住选择,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调整为教育用地和住宅用地地块E将从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调整为中小学用地,规划设立36班小学。这将为该区域的居民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同时,剩余地块将调整为二类住宅用地,面积为33969平方米,容积率为2.5,建筑高度同样不高于80米。这一调整有助于平衡区域的居住和教育需求,提升居住环境。城镇开发边界与永久基本农田的落实根据自然资源部批准的“三区三线”方案,城镇开发边界将得到明确。原规划中的公园绿地城镇开发边界内区域将保留为公园绿地,而边界外的区域将依据新都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转变为耕地、林地和园地。这一措施有助于保护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确保城镇发展的有序性。公共设施的新增与调整地块A将新增居民健身设施,地块C将新增日间照料中心和公交集中停靠站。这些公共设施的增加将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原规划文化设施用地范围内的综合运动场将调整至地块A公园绿地内,具体方案将结合公园设计方案进行布置。这将有助于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这些规划调整旨在优化土地利用,提升居住环境,丰富文化生活,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增强公共设施的覆盖和服务质量。这些措施将共同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