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提出“政不旅旧”的主张,要求以革新的精神对待旧措施。他推行全面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方略。对内划分政区,分设官吏,选拔士子,赏勤罚惰,开征赋税,奖励农耕,统一铸造和管理钱币,领布捕鱼和煮盐之法;对外“尊王攘夷”,即尊奉周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从而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三选之法,为齐桓公选人用人的制度,一是每年正月乡长报告公事时要举荐人才,有而不报,治罪五等;二是安排被举荐贤士到官府做事,由官长进行考查,举荐上报;三是桓公亲自面试,考量其德才,确定职位。

行政组织方面,管仲实行“叁其国伍其鄙”的制度,即分国都临淄为二十一乡,其中士农之乡十五,由国君、高氏、国氏各率其五,此所谓“叁其国”。“伍其鄙”指将鄙野(郊外)之地分为五属,分层加以管理,这样加强了国家对农民的直接控制。


军事制度方面,管仲推行 “作内政而寄军令”,这是管仲专门设计的一种军事编制方案,由国君、高氏、国氏掌握的十五个“上乡”,组建成为齐国的三军,“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即实行军事组织与行政组织合一的管理体制。这也是管仲“叁其国”的真实意图。

管仲经济改革方面的举措之一是“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肥瘠和产出的不同,分等级征收赋税。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粮食产量。

“四民分业”是富国重大措施之一。通过将百姓分业,分区定居的措施,大大提升了经济生产中的专业水平和经济人才的培养,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巩固了国家的经济基础,使临淄成为先秦工商业最大城市。
“轻重”是齐文化对我国商品经济理论最早、最突出的贡献,它是利用物品时贵时贱的差价,调控市场流通,收取利润,平衡物价的一种经济策略。充分开发齐地山海资源,使地处东方的齐国迅速繁荣,成为最显赫的霸主。
盐铁官营是管仲“官山海”政策中的重要内容。所谓“官山海”,指山海川泽等自然资源属国家所有,允许民众开采,渔猎,而国家从中收税。齐国的盐业措施是“正盐策”,采取食盐民产、官府征收的方式,官府统一经营,按人口卖盐征税。食盐官营,大利于国家,故多为后世效法。

管仲实施优惠工商政策,一是视来齐贸易的车辆货物多少,提供等次不同的服务;而是在入齐贸易和市场,只稽查登记,而不征收关税。这些政策可使来齐客商获得更大的利益,故吸引天下商贾纷纷前来,从而推动了齐国商贸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繁荣提供了重要财富来源。

管仲认为人民道德水准的高低,是关乎国家存亡的大事。他首次提出治国之“四纲”,即礼、义、廉、耻:礼指上下有节,有礼,人们就不会僭越等级限度;义指以法进士,有义,就不会妄自求进;廉指明察善恶,有廉,就不会掩饰恶行;耻是羞恶知耻,有耻,就不会顺从邪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