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贫寒的李秀成,起初只是太平天国的一名普通军人,却是一位英明果敢的领导人物。
《自述》 最早见于清政府公布的投降文书。这份投降书是曾国藩对李秀成《自述》的删抄抄录的一部分,后送交军机处,由九如堂出版,即“九如堂版”。曾国藩保留了《自述》的原件,但从未公开展示过。因此,人们对曾国藩手中《自述》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另外,这个《自述》极有可能是著名囚犯或曾国藩手下所伪造的。不过有人提出,如果《自述》是伪造的,曾国藩为什么要把这样的伪造文件藏在家里呢?
《自述》是九天写的,每天送一本书,所以书中间一定有八个间隔。天天在路上写发,正品要分九份。但是现在看到的《自述》手稿复印件是连在一起的,每天都写到最后一页的最后一行,没有空格。因此,极有可能曾国藩为了得到如此连贯的手稿,每天派人抄写李秀成所写的原稿。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也有不少人认为《自述》是李秀成所为。广西同志博物馆卢继义来到曾国藩故乡湖南湘乡,有幸看到《自述》的原稿,并据此题写了《忠王李秀成自述教补本》。随后,罗尔刚先生将《忠王李秀成自述教补本》与李秀成的其他信件进行了比较,从文字、词汇、用词、语气、内容等方面鉴定了这份手稿,认为这份手稿是真品。
至于原稿一头一尾紧紧相连,一口气完成的问题,陈路老师认为,这与个人的写作习惯有关。成年后的李秀成早已养成了写作的习惯。
对于字数不足,有人认为李秀成多半是在夸大其词,因为无论是曾国藩还是李秀成本人,都无法去掉字数。调用50,000 到60,000 字是您高估的结果。曾国藩在抄写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给不同人的信中对这个《自述》的描述也是不一样的。
在曾国藩递交清廷的文件中,很少提及湘军与太平军交战的话题,这也可能是曾国藩撤掉了原稿,以示他对镇压太平军的贡献。
钱元荣先生也认为,这份“原稿”是李秀成的真迹,至今仍完好无损。曾国藩只拆改改,并没有偷换。
关于《自述》的真伪,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