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思考】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家精神的内涵意义

天眼新闻 2025-04-10 00:11:43

2023年9月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提出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这是一个全新的教育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家精神的实质内涵和时代意义,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锻造一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用心用情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培养输出更多有用之才。

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家精神的实质内涵

教育家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为教育工作把舵领航、指引方向、明晰思路,引导广大教师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勉励教师们“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教育家精神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视关心和对教师教育的高度关切,它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教育发展的经验总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新时代教师教育的总要求。我们要以理论的主动把握历史的主动,推动新时代教师教育实现主观世界改造与客观世界行动相统一,切实把教育家精神的内在本质外化为对教育的情感认同和意志行为,共同献力教育强国事业。

教育家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时代应用。重教尚学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优良传统,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梁启超的“片言之赐,皆事师也”等,都诠释着尊师道、敬师德、念师恩的师学道统。教育家精神厚植于这一师学道统的文化根脉,充分汲取以文化人、仁者爱人等传统文化中诚意正心、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将现代意义的教育准则与历史的师道底蕴融为一体,带着浓厚的历史气息与教育的时代特点,赋予现代教育思想鲜明的哲学内涵和文化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体现。我们要以系统的观念把握好教育家精神的脉络源流,立足实际、观照时代,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

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意义

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力量源泉。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建设教育强国既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也是开辟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领域新赛道,融聚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时代选择。教育家精神高度契合建设教育强国目标定位,高度聚焦“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教育战略决策,是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精神力量,是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的科学指南,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教育队伍当中,为早日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而共同努力。

教育家精神是引领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的思想之旗。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在时代的呼唤下,教育家精神的提出对于新时代教育发展和改革创新的深刻影响不言而喻,它从思想层面对教育的外延和内涵作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延伸。可以说,教育家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我国教育发展新形势新任务,为加强教育强国基础工程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时代命题,是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一招”,是新时代一面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的思想旗帜,带着厚重的传承气息和与时俱进的改革底色,在引领广大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家精神是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的行动总纲。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头,强教必先强师。而强师的关键则在于锻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家精神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涵盖了教师政治素质、专业技能、队伍建设以及综合素养等方方面面,既有思想道德层面的要求,也有教书育人的职业操守和教师品质的价值塑造,是“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具象化,也是广大教师们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行动指南,它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指向和任务要求,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教育家精神的提出也为新时代广大教师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责任使命,做精通专业知识的“经师”和涵养德行的“人师”指明了奋斗方向和行动路径。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新时代新征程,要主动顺应数字化转型和人口变化时代趋势,调整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以落实“国优计划”和培育“双师型”教师为抓手,为高等教育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党对教师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作者单位_贵州医科大学 本文系2024年贵州省教育厅“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来源/《当代贵州》2025年第15期

作者/肖静

海报制作/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伊伊

一审/刘跃

二审/郎艳林

三审/吴文仙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