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疑问贾母对林黛玉是不是真爱的,一般就是受三个方面的影响:
其一,林黛玉在《葬花吟》中说“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其二,贾母没有为林黛玉和贾宝玉做主成亲;
其三,续书写贾母与王熙凤策划“调包计”,放弃了林黛玉。
关于这三点,我觉得只需要讲一讲前面的两点。先说林黛玉在贾家的处境。
林黛玉是贾敏的女儿,贾母的外孙女,血脉骨肉之亲,贾母焉有不爱之理。林黛玉母亲才去世,贾母就派人接回贾府,亲自抚养。等林如海病重时,贾母又嘱咐贾琏无论如何,都要再将林黛玉带回来,就可证明林黛玉在贾母身边的着紧程度。
可林黛玉在贾母的关爱之下,依旧无法融入贾府,还会觉得孤苦伶仃,在贾府的生活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只因她与贾母的感受和立场不同。
对于贾母来说,给林黛玉提供好的生活和教育,对她多方照顾,就是关爱有加了。但林黛玉到底是外人,那种寄人篱下的处境和心情,贾母就算明知道,也无法更改这个现实。
对于林黛玉来说,贾母为她提供了一切,可还是无法自由惬意,就有点像是父母都用他们的方式爱我们,提供优良的资源和富足的生活,但我们自己却未必觉得“幸福”,是一个道理。
两代人终究还有代沟,林黛玉不可能事无巨细都向贾母倾述,贾母年纪越来越大,也确实无法面面俱到。
那么多子孙,林黛玉已经是与贾宝玉看齐的存在。真要说偏心,贾母对贾迎春如何?她毕竟是贾家的祖母,在外孙不如亲孙的世俗观念中,贾母对林黛玉的疼爱,已经超出了外祖母的责任和义务。但她也不可能将林黛玉捧在手心,含在嘴里。她终究也要照顾家里头的媳妇、孙男娣女的感受。
林黛玉在贾府,需要学会自己成长和承担,贾母护佑不了她一辈子。有些事越不放手,就越会导致恶性循环。所以,贾母对林黛玉的疼爱,一直都很克制,就不让林黛玉被特殊对待,导致她被进一步孤立。
林黛玉初来贾府,贾母待她与三春等同,日后也不见特别的倾斜,就源于贾府人多嘴杂,且都是势利眼。林黛玉自己都说:“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可见林黛玉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贾母以外的人。尤其王夫人对林黛玉越来越不喜欢,更是导致林黛玉的自由空间被极限压缩。而这一切都源于宝黛姻缘。
贾母是最支持宝黛姻缘的,这一点始终没有任何变化。尽管《红楼梦》至八十回止,没有写到贾母为宝黛做主之事。但通过第四回香菱与冯渊的三日婚约,既可以推测出林黛玉和贾宝玉曾有过短暂的婚约,而这个做主之人,肯定是贾母。小厮兴儿都说过:“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贾母之前不为林黛玉做主,主要是年纪还小。再一个也是贾政没有回家,她也不可能就做主。
等到贾政回来,至八十回截止已经是年底,等过了年后,众人又大了一岁,不排除贾母就会提出要给宝黛定亲之事。以贾政评价潇湘馆“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读书,不忘虚此一生”来看,他对林黛玉无疑也是十分满意。
既然贾母做主,贾政绝不可能违拗,王夫人就算不同意,也不敢提出来。只可惜,宝黛姻缘最终横生变故,反而给了王夫人推波助澜的机会,但这与贾母就无关了。
贾母支持宝黛姻缘之心从没变过,续书的调包计,真正有点扯,不提也罢。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