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被“割韭菜”——场讨论引发的思考

拂尘记 2022-03-10 14:59:10

听说纯原创的公众号不超过7%,这是拂尘记的第723篇原创文章,字数1968,阅读大概需要5分钟

一 为什么

有小伙伴说,他成了“学习难民”。

原来,他去年花了20万学习拜弟子,可最后发现,他根本不可能如老师说的那样,一夜暴富,而且,他发现他们跟他价值观不符。

最终他毅然选择离开,因此欠了债。

现在很迷茫,手头做的事,不是他想做的;赚的钱,也不多。

二 分析判断

他身上有一点很值得赞赏,那就是不同流合污,即使自己亏了钱,也不愿因此去骗别人。

至少,他本性善良。

当今时代,信息爆炸,知识付费盛行,只要你想,你在网上能找到任何想学的,这是学习最好的时代,当然,也更需要你有一双慧眼。

仔细分析他“踩坑”的原因:

1 客观因素

那些“大师”们,贩卖焦虑,营造氛围,令人欲罢不能,跟着疯狂。

大多数模式:先洗脑,“不以变现为目的直播,都是耍流氓”、“视频号是风口,猪都能飞上天”、“再不抓住就晚啦,时不我待”……

然后炫耀高收入、豪车名宅,包私人飞机,旅游,发上亿奖金……吸引眼球;

并营造出跟着他们,就能轻松攫取的氛围,似乎这近在眼前,唾手可得。

最后用稀缺性、紧迫性来敲锣打鼓:僧多粥少,只有10个名额,仅剩3个啦……

最终,“韭菜”们仅存的理智,消失殆尽,纷纷拿出全部家当+贷款,成了“合伙人”、“嫡传弟子”。

2 主观

骗子千千万,上当的毕竟是少数,区别在哪里呢?

一个人的认知局限,思维层次、底层逻辑。

1) 过于相信别人的话,以为找到了捷径

内心渴望一夜暴富,并相信有捷径,他认为从A到B,直线就是最短的,以为那是条捷径,而现实是,螺旋式前进是规律,曲线才是最近的。

2)没有保持理智,守住底线

生存是基础,学习要有底线,只能用收入的10-20%作为学费。

3)看不到表象背后的本质

别人的成功,是有很多综合因素累积的,可他只给你看的,是他想让你看到的,他说的是真的,可并不是全部。

真话只说一半,有时是弥天大谎。

比如乔布斯的父母是IBM高管,可别人宣传的,只是他辍学并且取得了成功。

骗子说的话,100句,有99句是真的,有价值的,可能就有1句,是偏的,是别有用心的。

人看到的都是他想看到的,一个人展示出来的,也都是他想展示的,还有很多阴暗面、不为人知的一面。

3 换一个维度

同样这堂课,有人同样付了这么多学费,他并不会被骗。

原因是,他自身达到一定的高度,可能他花了10万,能因此赚到100万;

这由他本身的能力、资源、格局、平台决定。

所以看清自己、读懂他人,很重要。

三 如何避免被“割韭菜”

1、认清自己

你处在什么样的场,你周围都是哪类人,你现在处于什么状态,是生存阶段,还是发展阶段,还是?

小方法:思考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拿出纸和笔,写下你遇到困难时,可能会帮到你的7个人,看看都有谁,家人、朋友、亲戚?他们有多大可能帮你?

他们都处于什么阶段,有多少资源背景?

要明白一点: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

左手财富,右手精神,生存很重要,不能盲目自信,要先保证自己基本生存需要,不能把好好的工作辞了、把家当都赌了,不能跟着疯狂,赌徒大概率会输。

认清自己的另一方面,要挖掘自己的优点,思考真正热爱的、擅长的是什么?

宁掘一口井,不挖十个坑,深入这一点钻下去,3年后,你一定会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2、读懂他人

拆卸思维的墙,学会批判性思维,远离让人疯狂的场,远离那些拼命制造焦虑、灌输观念的人。

不要用自己惯有的思考方式,要学会换个角度、维度,分析总结,保持理智,不能不信,不能全信,避免以后踏进同一条河流。

3、去彼取此

既然已经被割,那也尝试在那有价值的99%中,找到自己热爱的点,比如视频号、营销、国学,深耕,实践,成长,学习,到达一定高度,你也可以变现。

你可以不认同他的价值观,但你可以研究他的变现闭环,用你认可的方式来实现。

四 当下要做的

1、写出来

把不堪回首的经历写出来,站在别人的角度,未来的角度,让他们不要踩自己踩过的坑,这就是价值。

你给予别人价值,你就能收获别人的关注与尊重。

2、想明白

想明白,当下最需要的是什么,不要急着去报名学习,想清楚明白后,再作出选择。

真正想明白,自己当下最重要紧急的事情是什么?

思维层次提升,如何找到弯道超车的途径;

要学会去找学习的源头,这句话出自哪里,背后有什么真相;

只有找对人、找对方向,成长才能加速。

3、慢慢来

人生没有捷径,想清楚、努力做,对未来有信心,对当下有耐心。

九层之台,始于累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点一滴的累积,才能慢慢强大,没有人随便成功。

懂得反思,找到方向,作出选择,每一步都需要时间,需要过程。

一个人的改变,也不是瞬间,而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后记:

聊到最后,他一直在说,他现在跟的人,在最高层次,他多牛多牛。

我长叹一声,这个人,大概率也是“大师”。

换个思维、角度、高度,再去看他,看看答案会不会不一样?真怕他从一个“大师”的坑里跳出来,又跳进另一个。

不管怎样,希望看到这里的你,不再当“韭菜”。

极简思维创新人

充满好奇心,探索新领域,

成为创新思维引领者

脑中有图心中有数脚下有路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