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首领名和所在的部落名是一样的,而且没有太大变故的话,历代首领都叫这个。造父时期已经不算上古了,文化已经相当发达,已经有丰富的文字记录。虽然那些文献一手的没传下来,这样广为天下人知道的事情,不至于连造父是否存在都怀疑。完全赞同你提出的,姬姓方国数量远远少于嬴性姜姓等,明显是上古并不辉煌。我姓赵,我家里的族谱好厚一本,我都没怎么看,就看了第一位祖先,伯什么来着我忘了。
早先的继承,就是继承这个祭祀的权力,这可比继承财产重要多了对他们来说。又不是让你去祭祀不是祖先的人。你懂祭祀么?别说上古了,你知道现在过春节我们国人烧香磕头都是祭祀的什么吗?天地神人这是基本顺序。祖先是人,上供的贡品和香蜡永远是先祭天地再祭诸神再祭祖宗,以什么身份祭祀不重要吗?用赢的身份祭祀,这是周天子批准的,当然很重要。
刘邦和秦始皇年纪差不多,司马迁距离秦统一六国也就几十年时间,司马迁也见过很多战国时期的老人。如果战国结束算成秦统一来算,司马迁基本见不到战国老人,因为司马迁儿童时期那些人最少八九十岁了,那时候人生七十古来稀哦,我觉得还都是听人言,观其书弄的。秦朝前221年统一六国,太史公约前140年出生,中间差了80年,相当于90年生的人听亲历辛亥的人讲故事,不太可能。
但不其簋的白氏,多半是特指,原因很简单,铭文基本不可能浪费字去多刻一个字;造父时代已经不能算上古了。中国所说的正史虽然从共和开始,那是说明确认定的纪年,而过去的事情发生,已经脉络清晰了。造父应该有这个人,虽然他已经成为贵族,一个族长,但不是一个部族都叫造父。而是确实有这个人,给周王驾车。
即使焚书,没有文字记载了,但数量广大的赵姓人的共同记忆,不会那么离谱。那么问题来了:姬姓祖先要么是没出过霸主,要么是出过霸主但是逢遭大难,后裔不丰,周人未曾记述过什么大难,窃以为姬姓恐怕祖上没阔过。我其实在想,到底是始皇帝焚书的危害大还是项羽烧秦宫的危害大。伯赵氏如果可以证实其后的传承,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