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用归化?区楚良:球迷只凭印象,我们清楚他们实际水平!

斜风须归 2025-03-19 18:09:05

几年前,中国足球在亚洲赛场上屡屡碰壁,面对日韩、伊朗等强队,毫无还手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归化政策被提上日程。足协希望通过引进拥有中国血统或曾在中超效力多年、实力突出的外籍球员,快速提升国家队的战斗力。这一政策最早在南美国家尝试,并在亚洲部分国家初见成效,中国足球决策层也希望借鉴这一思路,为国足争取更大竞争力。

首批归化球员大多是中超的明星球员,他们在联赛中表现出色,拥有稳定的出场时间和不俗的数据。因此,球迷们对他们寄予厚望,认为他们可以迅速融入国家队,带来技战术上的飞跃。然而,事情的发展却与预期大相径庭。归化球员并没有在国家队占据核心地位。这让外界充满疑问,归化到底有没有用?教练组为什么不愿意重用这些球员?3月18日,前国足门将教练区楚良在接受《足球》报采访时,对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他表示,球迷对归化球员的期待,往往停留在他们巅峰时期的表现,但足球不是静态的,竞技状态会随着时间、环境、训练水平等因素发生变化。归化球员的真实实力,并不像外界想象得那么高,甚至可以说,有些球员的状态在归化后不进反退。

区楚良透露,国足教练组掌握的数据表明,归化球员的竞技状态并非天生强大,而是需要持续高强度训练来维持。然而,一旦训练松懈,他们的体能、速度、对抗能力都会明显下滑。事实上,部分归化球员在完成归化程序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非系统训练期,导致体重和体脂率严重超标,回到俱乐部后甚至连主力位置都保不住,更别提在国家队占据一席之地。区楚良强调,国家队不是用来培养状态不佳球员的,教练组的目标是挑选最适合当前战术体系、状态最好的球员。

谈到侯永永,区楚良承认,这位球员本赛季在俱乐部的表现值得认可,两次出场展现出了极高的跑动积极性和对比赛的投入度。但他同时指出,中超和18强赛是完全不同的比赛,面对亚洲顶级强队时,侯永永能否继续保持这种表现,仍然存疑。至于另一位备受关注的归化球员塞尔吉尼奥,区楚良坦言自己并未与其共事,因此无法直接评价他的能力。他强调,归化球员的加入确实为主教练提供了更多选择。

区楚良坦言,国足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归化球员,而是整体缺乏稳定性。无论是速度、防守强度、中场组织,还是前场配合,国足都没有形成明确的战术特色。球队很难在高强度比赛中保持稳定发挥,哪怕偶尔踢出好球,也难以复制。“我们经常讲‘有一没二三’。”区楚良说道,“你能不能再做一次?这就是国足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有一有二有三’,而不是偶尔的爆发。”在他看来,进入世界杯并不是衡量中国足球进步的唯一标准,真正的进步,应该是通过十年以上的系统积累,建立成熟的青训体系和技战术风格。

归化球员的使用问题,反映的是中国足球整体发展方向的迷茫。仅靠几名外援球员,并不能改变足球的整体水平,真正的问题,仍然在于基础建设和体系完善。与其争论为何不用归化球员,不如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中国足球有没有真正为未来十年做好准备?在归化政策之外,我们的青训、联赛质量、球员培养机制,是否真的能支撑一支稳定的国家队?归化球员能否真正融入球队体系,还是只是被寄托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些问题,才是中国足球真正需要回答的。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