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生活有感》
新冠三载乱尘寰,疫去方知世事艰。
生活已非昔日貌,新风旧忆两相关。

普遍认为新冠疫情开始于2019 年底。2019 年 12 月 8 日,武汉市卫健委通报了首例新冠病例。国家宣布结束时间为2023 年 11 月。新冠疫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几乎蔓延到了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疫情三年间各个省市都曾出现过感染病例。
疫情给国家和人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不过是改变程度的差异。现盘点如下:
躺平增多

经济压力与不确定性:
- 疫情对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许多行业面临困境,如旅游、餐饮、线下零售等。不少企业倒闭、裁员或降薪,导致很多人收入减少甚至失去稳定收入来源。面对经济上的压力和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一些人觉得努力工作也难以实现较大的经济改善,从而产生躺平心态,认为只要维持基本生活就行,不再积极追求事业上的高成就。
- 例如,一些在旅游行业工作的导游、酒店员工等,疫情期间长时间失业,疫情后行业虽有恢复但竞争更激烈,收入也不如以前,他们觉得努力也难以回到从前的生活水平,进而选择相对躺平的生活态度。
职业发展受阻:

- 疫情期间,企业发展受限,很多人的职业晋升机会也相应减少。原本规划好的职业发展路径被打乱,培训、学习、出差等提升机会也变少。疫情后,一些人发现自己在职业技能提升、人脉拓展等方面落后于预期,重新追赶又面临诸多困难,对职业发展感到迷茫,觉得即使努力也难以获得理想的晋升,于是选择躺平,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进取。
- 比如,一位原本在企业里有望升职的员工,疫情期间公司业务停滞,没有了项目锻炼机会,也无法参加行业交流活动拓展人脉,疫情后看到同事进步,自己却感觉追赶乏力,就可能会产生躺平心态。
心理疲劳与焦虑积累:

- 疫情期间,人们长期处于对疫情的担忧、防控措施带来的不便等压力之下,心理上早已疲惫不堪。疫情后,虽然生活逐渐恢复正常,但之前积累的心理疲劳和焦虑并没有完全消散。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缺乏足够的心理动力去积极应对,更倾向于选择一种相对轻松、不那么较劲的躺平状态来自我调节。
- 例如,一些人在疫情期间每天要关注疫情动态、配合各种防控要求,精神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疫情后回到工作岗位,面对工作任务就觉得力不从心,只想放松休息,慢慢就走向了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