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妄想取消对叙制裁,但是中方一句话让大家都保持安静

采梦说国际 2025-02-23 23:43:39

2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围绕叙利亚问题展开了激烈交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一项解除对“沙姆解放组织”及其部分成员制裁的提案。这一提案表面看似“示好”叙利亚,实则暗流涌动,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猜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使得这一提案最终搁浅,也凸显了中国在国际反恐问题上的坚定立场。这背后究竟有何玄机?美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中国的“一票否决”又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纽约时报的报道揭开了这场政治博弈的神秘面纱,指出提案的幕后推手很可能是美国,而台前的“提议国”可能是土耳其。美国此举的动机耐人寻味。

这可能是在叙利亚战事结束后,美国试图争取新政权支持的一种策略。目前,这个新政府还未被国际众多国家普遍认可。

美国可能试图以解除制裁为诱饵,换取叙利亚在能源合作、遏制伊朗等关键问题上的妥协,进一步巩固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布局。更有甚者,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可能已经对叙利亚新政府施加了强大的影响力,牢牢控制着叙利亚的经济命脉。因此,解除对“沙姆解放组织”的制裁,实际上是为美国自身在叙利亚的行动开辟道路,方便其进一步掌控叙利亚局势。

除了拉拢叙利亚新政权,美国此举的另一个目的可能是为了进一步搅乱叙利亚局势,培植更多的恐怖势力。当前的叙利亚四分五裂,其东北部地区被美国在中东的“代理人”库尔德工人党控制,南部地区则盘踞着“东伊运”、“基地组织”等众多恐怖组织。

虽然“沙姆解放组织”自称是“温和反对派”,但其前身“努斯拉阵线”曾与“基地”组织关系密切,并且已被联合国安理会1267委员会列为恐怖组织。美国试图通过解除制裁,为“沙姆解放组织”等势力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进一步加剧叙利亚的混乱,从而更好地维护其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

然而,美国原本的计划因为中国坚决的态度未能实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记者会上明确指出:“目前解除制裁的条件尚不成熟,我国对此保持高度谨慎态度。”

”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据报道,在中国代表表态后,安理会现场几乎“鸦雀无声”,这足以证明中国否决权的巨大威慑力。任何国家试图强行推动这项提案,都将面临被中国“一票否决”的风险。

中国为何坚决反对取消制裁?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的回应虽然简短,却包含着重要道理。他强调,反恐原则是国际社会决不能逾越的底线。

叙利亚内有些团体仍具极端倾向,现在取消制裁就像是把老虎放回山里,可能助长恐怖主义重新兴起。再者,叙利亚新政府在反恐方面的表现还不够让人满意。

郭嘉昆特别敦促叙利亚新政权“采取切实举措,积极回应国际社会的反恐关切”,这与傅聪大使此前的表态遥相呼应。傅聪大使直言不讳地指出,叙利亚是恐怖活动的策源地之一,决不能成为恐怖分子的庇护所,这是必须坚守的底线。他敦促叙利亚当局打击所有被安理会列名的恐怖组织,包括“东伊运”,以防止其威胁他国安全。

我国在反恐问题上坚持一贯原则,展现大国责任。恐怖主义是全球共同敌人,任何宽容容忍都会引发严重后果。

中方认为,解除对“沙姆解放组织”等恐怖组织的制裁,不仅无助于叙利亚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加剧地区局势的动荡,甚至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中国坚决反对解除制裁,并敦促叙利亚新政府采取切实行动,履行国际反恐义务。

叙利亚制裁引发的争斗,实为全球在反恐领域的重大较量。美方的行动再次显现出其在反恐问题上的标准不一和策略操控。

中国的坚决态度给全球反恐合作带来了动力,同时也显示了中国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的决心和责任。面对当前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各国更需要携手合作,共同对抗恐怖主义,努力打造一个更加和平与安全的世界。

我国对叙利亚问题的态度体现了对当地人民的责任感,也是对全球和平的贡献。今后,中国打算在国际场合积极作为,助力解决叙利亚问题,并为地区及全球的和平稳定添砖加瓦。

中国对这一决议投了反对票,这不仅仅是个程序上的决定,更体现了我们对原则的坚持,对恐怖主义的不容忍态度,以及对世界和平的坚定支持。在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斗争中,中国的这一立场向全世界传递了明确信息:反恐没有捷径可走,妥协只会让恐怖主义更加猖獗。

只有坚守原则和强化国际协作,我们才能有效地对抗恐怖主义,保卫世界和平与安全。在联合国安理会的讨论中,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关键角色,这也预示了未来全球反恐斗争的趋势。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