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跃檀溪”是三国中的经典桥段,虽然有过渡神话的描述,但也说明了刘备是真龙天子,不是那样容易被人暗算的。
马跃檀溪
刘备在禳山之战被曹操击败后,内心十分气馁,甚至都想把团队解散。此时孙乾却劝说刘备“死马当活马医”,眼下只能去投奔荆州的刘表。并表示刘表是汉室宗亲,而且兵精粮足,是个不错的去处。刘备当即命孙乾前往。孙乾以出色的外交天赋成功说服刘表,刘备随即来到荆州。
刘备是天下枭雄,在三国中人人尽知。刘表此时年事已高,所以即想利用刘备去抵御曹操,孙权,又在暗中提防,但对刘备始终是好言相抚。在刘表招刘备来商议后事时,问道两子立谁为主?刘备说道:“自古废长立幼,取乱之道。若忧蔡氏权重,可徐徐削之,不可溺爱而立少子也。”可以说,刘备此言十分正确,袁绍就是因为废长立幼而导致基业尽毁。刘表也认为应该如此,谁知此话被刘表夫人蔡氏听到,刘备也因此惹来大祸。
蔡氏的兄弟蔡瑁是当时的荆州二把手,在刘备准备投奔刘表时,就认为刘备此人“有始无终”,但因刘表阻拦而作罢。刘备今天又说出此话,蔡瑁便与手下商议如何除去刘备。在刘备走后,蔡瑁便要亲自率军“先斩后奏”,幸好有伊籍提前通知刘备逃走,才免过一劫。
蔡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因刘表身体不适,所以丰收聚会就邀请刘备主持。因为是荆州盛世,刘备不得不去。所以刘备以防万一,带着赵云前往。蔡瑁见刘备后,满面谦恭,并招呼武将陪赵云饮酒。其实早已安排好军士在城中,准备趁机杀了刘备。正巧此时伊籍也在场,伊籍不敢高声,只得轻声对刘备说:“请更衣。”,也就是暗示刘备有事要相告。刘备随即起身说去如厕,伊籍告诉刘备此时蔡瑁已经安排好了军士,刘备大惊。伊籍让刘备悄悄从西门而走。
把门士卒将刘备已逃禀告蔡瑁,蔡瑁马上率五百军士追赶。此时襄阳城其他三门已经有兵把守,而西面却有一条檀溪阻隔,所以没有埋伏人马。而等到刘备来到檀溪时,只见“那檀溪阔数丈,水通襄江,其波甚紧。”刘备前后大河,后有追兵,不得已骑着的卢马向河对面而走。由于河宽水急,刘备大惊“今番死矣!”
而蔡瑁等人却十分高兴,认为刘备此次必死。都说的卢马防主,可这次的卢大显神威,一跃三丈,飞上西岸。
原著中写道:玄德着慌,纵马下溪。行不数步,马前蹄忽陷,浸湿衣袍。玄德乃加鞭大呼曰:“的卢,的卢!今日妨吾!言毕,那马忽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跃三丈,飞上西岸。玄德如从云雾中起。
可以说此次刘备脱险,一者是伊籍通风报信,二者就是的卢马的功劳。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刘备在檀溪没有越河,而是选择与蔡瑁单挑,能取胜吗?
刘备武艺
刘备作为三国的主角,尤其是主公,自然少有亲自上阵的时候。不过在刘备前期的奋斗中,也多少有所描述。如在与关张结义后,便加入了平定黄巾贼的战斗中。刘备不但富有军事头脑,箭法也很厉害。在宛城与朱儁,孙坚等人围攻黄巾贼时,贼将孙仲引贼突出北门,正迎玄德,无心恋战,只待奔逃。玄德张弓一箭,正中孙仲,翻身落马。
在禳山之战时,刘备遇到大将高览,本想自刎,而刘辟制止刘备,便与高览交锋。而刘辟仅三回合便被高览所斩。其后刘备不仅没有自尽,而是选择自战高览,但没等交锋,赵云赶到一枪结果了高览。
由此可以看出,刘备并不是没有战力,只是没有过多出手。在虎牢关之战中,关羽张飞两人力战吕布“三十回合”不分胜负。而刘备加入战斗后,吕布不多时便招架不住了。虚晃一戟,败回关上。
而在原著中写道:“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也就从侧面说明,刘备的武艺相当不错,没有拖累关张二人。
蔡瑁武艺
蔡瑁是荆州的富户,同时也是刘表手下统领水军的大将。蔡瑁在早期也有几次出手,不过战力却十分拉胯。在孙坚回江东时,刘表率军拦截,蔡瑁就与黄盖交手过,“斗到数合”黄盖一鞭打中蔡瑁护心镜,蔡瑁败走。第二次交锋是在孙坚攻打襄阳时,蔡瑁与另一位老将程普交战,这次更惨,“不到数合”就被程普击败。可见蔡瑁的武艺也就是三国的三流水平。
对比刘备“三英战吕布”,以及欲战高览的情况来看,刘备的战力应该在蔡瑁之上。因为刘辟与高览大战,“仅三个回合”便被高览斩杀,而此时的刘备挥动双股剑想要亲自出马,也就可以看出,刘备至少与高览有一战之力。认为自己的战斗力怎么也比刘辟强,有逃生的希望。
高览与张郃同为“河北四庭柱”,在官渡之战时也曾与许褚厮杀过,不分胜负。其战力肯定在黄盖,程普等人之上,列为一流战力毫不为过。
综上来看,刘备战蔡瑁,就算不能快速取胜,但也能在“三四十回合”之内击败蔡瑁!
以上资料主要参考《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