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艺乡行|觅味兴化:一场秋日的大闸蟹溯源之旅

肆艺乡行 2024-11-19 14:40:46

"菊瘦酒初熟,霜浓蟹正肥"。在这个深秋时节,我们循着霜降的脚步,追寻着蟹香的诱惑,来到了有着"中国河蟹之乡"美誉的江苏兴化。走进国蟹市场,漫步肥沃广袤的河塘湿地,开启了这一次独具匠心的肆艺乡行大闸蟹溯源之旅。

水乡兴化,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秋雨阴绵,纵横交错的湖塘如同银灰色的网,将一片片蟹塘串联成錾刻着岁月痕迹的画屏。据统计,兴化现有水面面积达80多万亩,其中优质蟹塘面积超过50万亩。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这片孕育肥美蟹种的沃土。

凌晨时分,国蟹市场就开始沸腾。蟹农们肩挑手提,将一网网泛着青玉色、釉黑色和浅蓝色的螃蟹送进市场。

在这个被誉为中国最大的大闸蟹集散地之一,从收蟹、称量、分类、捆扎、包装到邮寄,一条龙的交易服务让这里成为蟹市的晴雨表。墙上"产品是钱,质量是命,不能要钱不要命"的标语,道出了这里人们对品质的坚守。

我们遇到了有着二十余年经验的刘师傅,只见他娴熟地翻看着眼前的螃蟹,"好蟹要看四个标准:金爪黄毛,青口白肚,蟹身上口微红,蟹屁股要翘。"随着他的讲解,一旁的蟹商们正在熟练地为甄选出的优质螃蟹捆扎蟹腿,系上蟹扣。

据市场管理方介绍,高峰期日交易量可达数十万斤,"全国每8只大闸蟹,就有1只产自兴化"这句话绝非虚言。在旺季,像刘师傅这样技术精湛的挑蟹师傅,月收入可达十万元。

深夜的蟹塘别有一番景致。连绵的秋雨过后,河塘边的泥地松软湿润,大闸蟹们纷纷爬上岸堤,在泥泞中留下交错的痕迹。

水面漂浮着一片片翠绿的水藻,不时有螃蟹悠然穿梭其间,激起圈圈涟漪。更多的螃蟹则深深探进泥里,只露出一双眼睛,腮部轻轻起伏,吐着细小的气泡,仿佛在跟这片滋养它们的水土对话。

这样的夜晚,整个蟹塘都沉浸在一派生机勃勃的静谧中。养殖户老王告诉我们,兴化的蟹塘采用"天然养殖"模式,投喂的都是优质饲料,严格控制水质,确保每一只螃蟹都健康生长。"要得螃蟹肥美,关键在于对水质的把控和科学的投喂。

餐桌上,几只刚出笼的大闸蟹整齐地摆在不锈钢盆中,腾腾的热气裹挟着醉人的蟹香。金黄的母蟹通体呈现出诱人的橘红色,蟹壳上细密的颗粒在灯光下泛着润泽的光。掀开一只母蟹的蟹盖,饱满的蟹黄立刻流淌开来,附着在壳内的橘色软膜上,如同秋日里最灿烂的晚霞。翻开一只公蟹,乳白的蟹膏如同凝脂,散发着浓郁醇厚的香气。取一块蟹肉,雪白的肉质纤维分明,轻轻一拨就能分出丝丝缕缕。入口的瞬间,先是浓郁的鲜,继而是绵长的甜,层层递进的滋味让人回味无穷。这正是一份来自兴化水乡的秋日馈赠,每一只蟹都承载着这片土地的滋养与匠心的坚守。

从河流湖泊到千家万户的餐桌,是这些精心养殖的大闸蟹的价值所在;而从餐桌溯源回它们真实的产地,则是肆艺乡行的价值所在。

在市面上充斥着贴牌蟹、假冒蟹扣的今天,肆艺文旅始终坚持走进乡野,探寻食材的原产地,只为给消费者带来最真实、最优质的味道。我们深知唯有用心走近产地,才能带给您舌尖上最真实的感动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