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事业单位九级职员吐槽自己每月到手工资只有2200元,跟前些年比缩水了不少。因为收入下降,他和妻子两个人的每月收入仅够维持家庭基本开销,几乎没有其他消费了。
1)
每月到手工资只有2200元,确实是比较低的。这可能跟“降薪”有关,据有些地区体制内单位人员说,自己每月到手薪资下降了约20%。如果夫妻两个人都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那每月收入下降得就比较多了,对生活质量肯定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了解体制内单位的人都知道,事业单位是体制内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了体制内工作人员的“大头”。粗略估计,全国有超过三千万名事业单位在职在编工作人员,而公务员的人数不过八百万左右,就算加上群团组织的参公人员也不过一千多万。所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平均薪资,可以真正体现体制内单位工作人员的薪资水平。
不过,很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计算自己薪资的时候,只谈每月到手的工资,不提平时的绩效工资和年底的增量绩效(奖励性绩效)。其实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全年绩效工资加上年底增量绩效(奖励性绩效),是比较可观的,通常有两万到三万。如果把这笔收入算进去,小城市的事业单位普通工作人员(九级职员),每年收入在六万元上下(不考虑公积金)。夫妻双职工,一年收入十二万,在小城市能过上马马虎虎的生活。
只是,现在部分县区财政比较紧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年底增量绩效停发了,每人每年收入少了两万左右,日子一下子就难过起来。
2)
话说回来,体制内单位人员的工资肯定不是恒定不变的,他们的薪资水平不仅要跟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也要跟地方财政能力相匹配,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但可以有一定幅度的波动。
简而言之,在地方财政状况不好的时候,体制内工作人员的待遇可能会下降。只有地方财政比较充裕,体制内工作人员的待遇才会得到保障,甚至会越来越好。
作为准备参加编制类考试的年轻人,应该要明白这些道理,如果想让自己今后的待遇更有保障,在报考编制的时候就要认准2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能考市级单位的,就不要考县区单位
纵观全国,很少有地市级体制内单位出现降薪的,具体原因这里不需要解释。因此我们在选择岗位的时候把地市级的机关事业单位放在第一位。当然,如果有实力,觉得自己能考上省级机关,或者国家级机关的,那就报考省级以上机关事业单位。在现阶段,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降薪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第二个原则:能考公务员岗位的,就不要考事业单位
报考编制,拼的是实力。实力强,国家机关、省级机关事业单位,随便报,但大多数人实力并没有那么强,他们要想提升考上编制的概率,只能选择县区一级的机关事业单位。
倘若是这种情况,就请尽量报考公务员岗位。在县区这个层级,公务员的待遇更有保障,而县区(含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则更容易受财政状况的影响。
3)
需要承认的是,如果某个地区体制内单位在编人员的工资下降了,那当地非体制内工作人员的收入也好不到哪里去。体制内单位待遇再降,基本生活是有保障的,而那些在民营企业上班的人们,可能连饭碗都保不住。
因此我们不要受所谓的“体制内员工待遇下降”这类信息的影响,打算报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的,仍然按照原来的节奏备考,好好准备,争取尽快上岸。
至于考上体制内单位后,工资待遇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这是我们决定不了的。事实上也没必要去想那么多,如果真的考上了编制,那就认真做事,追求进步,当职务级别上去了,待遇自然就会变好,与此同时岗位的稳定性也会变得更强。
今日话题:你身边有在事业单位上班的朋友吗?他们的工资收入有什么变化?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轶工坊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本人小县城事业编八级职员 没有落实公积金车补 每个月到手才过四 年底一点没有 同事大部分还没有我的多 同一个县城内 公务员待遇比较一致 事业单位区别就比较大 有的各项福利待遇都有 有的一点没有
这样算的吗,3000万事业单位,也就几百万是非教师医疗的啊[横脸笑]
我1300多都不想说
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