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之后,大家牢记:1不脱,2不动,3不睡,4不吃,安稳过春天

我的新聊社会 2025-03-21 18:12:32

春分之后,大家牢记:1不脱,2不动,3不睡,4不吃,安稳过春天

“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古人之言,道出了春分时节的独特韵味。春分,这个在二十四节气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时节,不仅标志着春季的正中,更寓意着昼夜平分、寒暑平衡的自然法则。

古时,春分有着诸多雅称,如“升分”、“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等,每一个名字都蕴含着古人对春天最深切的期待与赞美。而“春分”的“分”,恰如一字千钧,将春天一分为二,既是对过往冬日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盛夏的迎接。

然而,春分之后,天气渐暖,却也暗藏玄机。早晚温差相对较大,人体阳气初升,毛孔张开,极易受到寒邪的侵袭。在这样的时节里,老祖宗留下了四句箴言:1不脱,2不动,3不睡,4不吃,以保我们安稳度过春天。这不仅是智慧的结晶,更是对后代子孙的深切关怀。

1不脱:不要着急脱棉衣

春分虽至,但春意并未全然盎然。古人云:“二八月乱穿衣”,春分正处在二月与三月之交,天气多变,早晚温差大,有时甚至可达十度以上。此时,若急于脱去冬装,换上轻薄春衣,极易因寒风侵袭而感冒。据气象数据显示,春分时节,我国多地日温差可达10℃至15℃,甚至更大。这种剧烈的温差变化,对人体免疫系统是一大考验。

从中医角度来看,春分时节,人体阳气初升,皮毛腠理疏松,若骤然脱衣,寒邪易乘虚而入,导致风寒感冒、关节疼痛等疾病。因此,老祖宗提醒我们,春分后不要急于脱去棉衣,应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逐渐适应天气变化,保护身体阳气,防止寒邪入侵。

实际上,现代医学也支持这一观点。研究表明,适当的“春捂”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减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所以,即使天气渐暖,也不要急于脱去冬装,让身体慢慢适应春天的节奏,才是养生之道。

2不动:不要动怒发脾气

春分时节,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但人的情绪也容易随之波动。中医认为,肝属木,与春季相应,春季肝气旺盛,若情绪过于激动或易怒,易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身体健康。据心理学研究,春季是情绪波动的高发期,人们更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

老祖宗告诫我们,春分后不要动怒发脾气,应保持心情平和,以顺应春季生发之气。这是因为,怒则伤肝,怒则气上,过度的愤怒会导致肝气上逆,影响气血运行,甚至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

春分时节,我们应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可以通过散步、听音乐、赏花等方式放松心情,让心灵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春天的美好。同时,也可以练习一些养生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以调和气血,平复情绪。

3不睡:不熬夜晚睡

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天地阴阳交替,人体也应顺应自然规律,调整作息。然而,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经常熬夜晚睡已成为常态。据睡眠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存在睡眠不足问题,其中熬夜晚睡是主要原因之一。

老祖宗提醒我们,春分后不要熬夜晚睡,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是因为,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季节,晚上是阳气收敛、阴气滋生的时段。若熬夜晚睡,会耗伤阳气,影响身体健康。同时,睡眠不足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春分时节,我们应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早上7点左右起床,以顺应春季生发之气。同时,也可以尝试一些助眠方法,如泡脚、按摩、听轻音乐等,以改善睡眠质量。

4不吃:不吃大寒油腻食物

春分时节,饮食也应顺应季节变化。老祖宗告诫我们,春分后不要吃大寒油腻食物。这是因为,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季节,饮食应以清淡、温热为主,以促进阳气升发。若食用大寒油腻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据营养学研究显示,大寒油腻食物如冷饮、冰淇淋、油炸食品等,不仅热量高、脂肪多,而且难以消化,长期食用易导致肥胖、高血脂等健康问题。而清淡、温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粥品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吸收功能。

春分时节,我们应调整饮食结构,多吃清淡、温热的食物。建议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促进肠胃蠕动;同时,也可以适量食用一些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枸杞、桂圆等,以补益身体阳气。

0 阅读:114

我的新聊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