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觉得肌酐超过700就要透析了,其实这三种情况一般是不需要透析的,大家看完后别再盲目的焦虑了。
一、血肌酐升高但未达到尿毒症诊断标准
尿毒症的诊断单纯名字来看就能看出是以多种症状为主的一项综合性疾病,而不仅仅是看肌酐来说的。
正常的肌酐超过707就被认定为尿毒症了,但实际上部分患者却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尿量正常,肾脏没有显著萎缩,滤过率也没有降到10以内,只是单纯肌酐升高了,这类情况大多数通过积极的改善肾脏血液循环,清血清毒治疗,同时控制饮食减少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可以把肌酐很顺利的控制下来,而不需要太早的透析干预。
二、刚确诊的尿毒症患者
如果调节水,酸碱,电解质平衡等功能,还有造血功能还算良好,且身体状态比较好,没有明显尿毒症并发症,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还有皮肤瘙痒,骨质疏松等,失眠,便秘等等情况,可以先尝试药物保守治疗干预。
通过积极改善肾脏血液循环,恢复部分自主的排毒排水的能力,疏通肾脏清除血液毒素水平,把并发症风险降下来,尿毒症风险自然降低,拉长到透析的时间。
三、肾衰竭已经得到缓解的患者
有些类型肾病后期进展速度比较快,往往可能刚进入到肾衰竭阶段没有2、3个月,肌酐,尿酸,尿素等毒素指标就迅速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则大幅度下降,就进入了尿毒症阶段。
比如糖尿病肾病大家都有所耳闻,微量蛋白尿阶段就已经进入了三期,肌酐刚刚升高之间进展到4期,且在5年内尿毒症风险比较高。
对于这类患者积极去控制原发病包括血压血脂血糖,纠正受损肾脏细胞的血氧供应,恢复部分受损较轻的肾细胞,是阻止肾脏进一步硬化纤维化发展的关键。更有助于提升肾脏滤过能力,延长尿毒症距离。
所以如果你处于4期那也不用太担心,只要积极干预让肾脏有重新喘息的机会,就可以无限延长透析时间。且还可以逐渐减停药物。
如果肌酐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并发症也稳定,没有太多不适,大家不要过分担忧,符合以上三种情况的患者,都是有保守治疗机会的,不需要必须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