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5日,韩国成为了世界级的小丑。他的主人美国在一声不吭,就把他打入了“敏感国家名单”,15日制裁生效韩国一脸懵。
就在美国对韩“敏感国家”名单正式生效的同一天,韩国向中国送出一份“大礼”——40多人的代表团前往北京,就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展开密集谈判。
这难道仅仅是巧合?还是韩国在面对美国压力下的战略选择?中韩FTA的加深,又是否会成为韩国对抗美国压力的“护身符”?
韩国与美国
韩国一直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相当于美国在东北亚的一个重要支点。这突然被贴上“敏感国家”的标签,让韩国非常尴尬,脸上挂不住。
更让人恼火的是,韩国政府居然是快到生效前,才通过别的渠道知道这事,感觉就像被盟友背后捅了一刀,憋屈得很。
韩国没有想到自己会被美国“背后捅刀”,毕竟在韩国人眼里,他们和美国是关系最好的朋友。美国在韩国驻军,提供军事保护,用来应对朝鲜的军事威胁。
在多次国际争端中,韩国人都天真的认为,如果韩朝,中韩之间有什么冲突,美国一定会保护韩国。
为此他们对美国可谓是予取予求,特朗普曾经炫耀说,他一个电话就问韩国要到了80亿的保护费。
既然主仆关系如此和谐忠诚,美国怎么还翻脸了呢?因为美国的欲望是无尽头的,中国和美国较劲,美国没少让韩国当工具人。
比如,在半导体行业,美国拉拢韩国一起限制高端芯片对华出口,这直接影响了三星等韩国企业在中国的业务。
2022年拜登要求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供应“去中国化”,迫使韩国LG新能源放弃了中国新能源崛起的大好商机。
美国向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想把韩国变成对抗中国的“打手”,但是这些政策都让韩国损失惨重,韩国有点受不了了。
文在寅能够高票当选就意味着韩国民间的反美情绪在上升,可是尹锡悦的当选也意味着美国在韩国政坛的影响力仍旧很深。
如今尹锡悦的弹劾案闹得有多大,民间的反抗情绪有多大,美国那边就有多不开心。尹就像是皇上派去督军太监,为的就是收拢权力。
韩国把督军太监给抓了,这不是要造反吗?而有望接替尹锡悦的李在明更是不亲美,他多次强调要退出南海等所有与韩国无关的领土争端,以换取中国的友谊。
近年来,随着朝鲜核问题的持续发酵,韩国国内关于拥核的讨论再次升温。这就更罪不可赦了,不仅不想去东南亚捣乱,还想拥有核武器。
美国将韩国列入“敏感国家”名单,其实一点也不意外。明面上是为了防止韩国核扩散,实际上是想在中美竞争中对韩国施压。
韩国就这样成了唯一一个被美国列入敏感国家,与恐怖主义并且的发达国家。韩国议员哀嚎这是外交惨剧,韩国之前的求饶和协商毫无效果。
这个时候韩国开始转向中日韩和中韩贸易,东亚三国虽然谁也看谁不顺眼,但是联系就是这么紧密,尤其是经济方面。
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最大的三个国家,就是美国,韩国,日本。排名第二韩国,一个和中国有逆差的国家。
也就说,美国进口的中国商品,远远多于中国进口的美国商品。但是中国进口的日韩商品,其实要比出口的中国商品更多。
美国总是说中国靠着贸易逆差占便宜,其实中国作为一个14人的巨大消费市场,进口量惊人,并不是一个仅仅输出的国家,韩国就是我们重要的贸易伙伴。
近年来,随着中美战略竞争加剧,韩国就像走钢丝一样,在“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之间艰难地保持平衡。
安全上完全依赖美国,美韩同盟是韩国在朝鲜,日本,中国之间求生存的底气。但是这种“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双重依赖,让韩国的日子很不好过。
尤其是在半导体、汽车、石化这些关键产业上,中国既是韩国的大客户,又是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
所以中韩两国在政治上和外交上似乎并不亲近,但是在经济上却一年比一年紧密。15号到18号,中韩自贸协定将在北京举行谈判。
双方都派出了40人的团队,进行郑重的商谈。韩国的诉求是希望中国放宽服务领域的限制,比如美容医疗,韩国留学,影视歌曲等方面。
而中国希望韩国能进一步放宽外贸框架,在制度上给自贸区开更多的绿灯,让中韩自贸区的交易更自由。
这个协定覆盖了货物、服务、投资等等多个领域,有希望降低了关税,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快速增长。
韩媒:美将韩列为“敏感国家”措施生效 韩积极展开交涉
环球网
2025-04-15
中韩自贸协定谈判“移师”北京 韩媒:双方代表各率40多人团队参与
人民网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