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正经历一场由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深刻变革。
4月3日,美国对对所有进口车加征25%关税的政策正式生效,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加征的关税将于5月3日生效。新关税适用于进口乘用车(轿车、运动型多功能汽车等)和轻型卡车,以及关键汽车零部件(发动机、变速箱等),并将在必要时扩展至其他零部件。美国此前征收的汽车关税整体约2.5%,对轻型卡车征收的关税为25%,对符合美墨加协定原产地规则的汽车产品免税。
据统计,2024年美国新车销量约1600万辆,其中进口汽车约800万辆。在美国销售的通用、福特等美国品牌汽车,大都在墨西哥和加拿大组装,零部件则大多来自欧洲和亚洲国家。
政策生效首周,产业震动已清晰可见,被关税波及的各方正纷纷作出反应。
政策生效,全球各方反应Stellantis集团裁员停产:4月3日,Stellantis集团表示,受美国进口汽车关税政策影响,暂停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部分装配厂生产,并在美国的五家工厂裁员约900人。
捷豹路虎暂停对美出口:4月5日,捷豹路虎官宣,由于需要应对美国关税政策,本月将暂停向美国发货,正在制定中期至长期计划。在捷豹路虎每年销售的40万辆汽车中,约有四分之一销往美国,目前其在美国的库存预计可以维持约两个月。
英国电动化进程放缓:4月6日,英国政府宣布保护本土汽车行业的新措施,延长汽车制造商可出售混合动力车的时限,并减轻对未能如期实现电动化目标的车企的处罚。英国首相斯塔默在宣布该措施前,在英国《泰晤士报》撰文警告称,英国企业必须适应美国政府出台的新关税政策,这些政策料将长期存续,“世界已基本改变”。
奥迪暂停对美交付新车:4月7日,德国奥迪汽车公司决定暂停向美国经销商交付新车。奥迪在一封写给经销商的信中表示,所有在4月2日之后运抵美国的车辆将被暂时扣留,不会移交给经销商,经销商现在应集中精力减少库存。2024年,奥迪在美国的销量为19.66万辆,同比减少14%。据介绍,奥迪目前在美国约有3.7万辆不受新关税影响的汽车可供出售,大约能满足两个月的市场需求。
加方要求磋商:4月7日,世贸组织表示,加拿大要求就美国对来自加拿大的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征收25%关税的措施与美国进行世贸组织争端磋商。该请求已于4月7日分发给世贸组织各成员。加拿大表示,美国这些关税措施不符合美国根据《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各项条款应承担的义务。
印度被曝有意降低关税:据消息人士透露,印度对分阶段将进口汽车关税从100%以上降至10%持开放态度。此前,印度对4万美元以下的进口汽车征收70%关税,对4万美元以上的汽车征收100%关税,对电动汽车征收110%关税。不过,印度本土汽车行业则对印度降低进口汽车关税持反对意见,认为会冲击本土汽车产业。
日韩德车企“腹背受敌”:美国市场一直是日韩德车企的核心销售和出口市场,2024年日本、韩国、德国分别向美国市场出口了137万辆、100万辆、55万辆整车,预计关税将分别影响其约20万辆的出口。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此前曾警告称,若关税长期化,德国汽车产业将面临毁灭性打击,仅大众一家就可能裁员1.5万人。
此外,法拉利计划上调美国售价10%,大众、保时捷等德系品牌酝酿涨价。福特、通用等本土车企虽未直接反对政策,但警告称关税将推高新车成本5000美元以上,最终由消费者买单。
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4月7日,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中国汽车出口美国占比微乎其微,尤其是自主品牌完全没有在美国销售,因此中国自主汽车不受到美国加关税的影响。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出口美国的汽车仅11.6万辆,在中国汽车总体出口量中占据1.81%。
根据美国汽车销量榜,2024年仅吉利集团一家中国车企上榜,销量为134694辆,排名第14,2025年已售20617辆。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预测,关税可能导致美国新车价格平均上涨约3500-10000美元,中低收入群体购车需求可能下降25%,汽车销量从年增长1%转为下降3%。
特朗普此举旨在刺激制造业回流美国,扶持本土汽车产业,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同时通过提高进口成本削弱外国车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保护本土企业。不过,美国汽车政策委员会指出,北美一体化供应链历经数十年形成,强行割裂将导致生产成本永久性上升,例如,福特、通用等美国企业虽支持本土化,但如果墨西哥工厂的零部件供应中断,整车组装效率将大幅降低。
整体来看,美国2025年汽车关税政策以贸易保护为核心,短期内或引发成本激增、贸易摩擦和市场不确定性。长期来看,最终结果将取决于各国反制措施、供应链韧性以及电动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