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度问题研究室
就在石破茂结束访美行程的第三天,日本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外交风暴——中方宣布暂停对日出口稀土加工技术,俄罗斯冻结日企在俄资产,美国则突然加征日本汽车关税。
这个曾试图在中美间“左右逢源”的国家,此刻正被三股力量撕扯得遍体鳞伤。
3月5日,石破茂带着与美国达成的24项合作协议高调回国,却在48小时内接连收到三份“大礼”:中国海关扣留了23批日本水产品,俄罗斯宣布驱逐日本驻符拉迪沃斯托克总领事,美国商务部启动对日本半导体材料的反倾销调查。
这种“美日热、中日俄冷”的强烈反差,将石破内阁的“外交人格分裂”暴露无遗。
表面上,石破茂试图复刻安倍的“战略模糊”——对华释放经贸合作信号,对美承诺军事捆绑。
他上任后推动的“地方创生2.0”计划,原本指望吸引中资振兴北海道渔业、九州半导体业,却在关键时刻突然叫停中日韩自贸区谈判。
这种“既要中国市场,又要美国安保”的走钢丝策略,最终让日本沦为两头不讨好的“夹心饼干”。
三重绞索:日本如何被套上“经济枷锁”?
第一根绞索来自华盛顿。特朗普在美日联合声明中“鼓励日本将防卫费提升至GDP的3%”,相当于每年多抽走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000亿元)。
更狠的是美国对日本车企的“精准打击”:丰田、本田在美工厂被迫接受政府派驻的“合规审查员”,实质上沦为白宫控制下的组装车间。
第二根绞索来自北京。当石破茂配合美国炒作台海议题时,中方直接掐住了日本科技命脉——限制出口的18类稀土材料,恰好是日本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核心原料。
日立金属负责人哀叹:“库存只够维持45天,生产线可能全面停摆。”
第三根绞索来自莫斯科。因日本持续军援乌克兰,俄罗斯不仅冻结三井物产等37家日企资产,更开放北方四岛海域供中国渔船作业。
日本水产厅数据显示,3月以来北海道渔获量同比暴跌62%,数百艘渔船被迫闲置在港口。
石破茂的困境,源于三大致命误判:
第一,没想到美国的“保护费”要价如此之高——既要日本增购F-35战机,又要求分担驻日美军75%的费用,甚至打算在冲绳部署中程导弹;
第二,没想到中国的反制如此精准——稀土管制直接打穿日本七大产业链,对日水产品检验标准比福岛核事故时期还要严格10倍;
第三,没想到俄罗斯的报复如此迅猛——俄日能源合作项目全部叫停,日企在萨哈林油气田的300亿美元投资瞬间蒸发。
更讽刺的是,韩国趁机抢占日本留下的市场空白:三星拿到俄远东特区免税资质,现代汽车接手丰田在美退出的经销商网络。
当石破茂在国会强调“要维护国家尊严”时,日本经济已陷入“技术被中国卡脖子、市场被美国割韭菜、资源被俄罗斯断供”的三重绝境。
从岸田到石破茂,日本政客始终迷信“傍美国大腿能保平安”。
但历史总是惊人相似:1985年日本签下《广场协议》失去三十年,2025年石破茂签下的24项协议,可能让日本再失三十年。
如今,日本民间开始觉醒。
最新民调显示,62%民众反对“无底线追随美国”,大阪、福冈等地爆发要求“重启对华对话”的万人集会。
但石破茂内阁仍执迷不悟,甚至传出要修改《出入境管理法》,允许美军在日部署生物实验室。
石破茂的“外交平衡术”,本质是拿国家前途给美国交投名状。
当日本的车企、渔民、科技公司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时,那个曾高呼“亚洲主导权”的国家,正在亲手埋葬自己的未来。
或许正如日本网友的自嘲:“我们不是棋手,连棋盘都算不上——充其量是特朗普吃寿司时垫的那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