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万里,62岁,退休工人。妻子张淑芬,60岁,性格温顺贤惠。他们有一个独生子在外地工作。
"老伴,我做了你最爱吃的酸菜鱼,快来尝尝。"张淑芬端着热腾腾的菜肴,朝客厅里的赵万里招手。
赵万里放下报纸,嘴角微微上扬:"好香啊,就知道老伴的手艺最好了。"他跟着张淑芬来到餐桌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神情。
"老伴,女儿前阵子生了孩子,实在太辛苦,我得去给她把把手。"张淑芬一边收拾行李,一边解释道。
赵万里点点头,眉头却轻轻皱了起来。他知道这是应该的,可心里还是有些不舍。
赵万里用力点头,目送妻子上了出租车,直到它消失在街角。
他打开电视,可半个小时后就对里面的节目失去了兴趣。他去厨房找点吃的,发现冰箱里只剩下些残羹冷炙。赵万里叹了口气,拿着一盘子菜坐回了客厅。
赵万里无奈地笑笑:"淑芬去我女儿那里帮忙了,我在家就太闷了,只好出来走走。"
邻居会意地点点头:"那你可得找点事做打发时间啊,一个人在家可受不了。"
就这样,赵万里开始了他的"消遣生活"。白天他会在小区里闲逛,和老伙计们下下棋、聊聊天。到了晚上,他就跟着几个酒肉朋友去酒吧小酌几杯。
起初,赵万里只是想借酒消愁。可没过多久,他就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酒精了。每天晚上,他都要喝个烂醉才能安然入睡。
赵万里却理直气壮地辩解:"我现在一个人在家,就是无聊嘛,喝两杯又何妨?反正也没什么事做。"
他的言行开始有些反常,有时甚至会在酒后胡言乱语、做出一些失态的事情。可赵万里似乎已经完全沉浸在酒精带来的短暂慰藉中,听不进任何人的劝阻了。
当赵万里被呛人的烟雾惊醒时,整个客厅已经被火舌吞没。他惊恐万分,连忙向外跑去。
"救命啊!着火了!快来救救我!"赵万里大声呼救,引来了一些邻居。
那时,赵万里已经被烟熏得够呛,瘫坐在地上,身上到处是烟渍和烧焦的痕迹。他茫然地望着自己的家,眼神里充满了无助和恐惧。
就在这时,张淑芬匆匆赶到了。她看到赵万里这副狼狈模样,顿时吓坏了。
赵万里低着头,支支吾吾地解释起来。张淑芬听后,脸色铁青,狠狠地瞪着他。
"你怎么能这么不把家当回事?我不在的这段时间,你到底在做些什么?!"
事后,张淑芬决定搬去和女儿同住一段时间。面对赵万里的哀求,她斩钉截铁地说:"在我看清你的为人之前,我们是分居吧。"
赵万里痛哭流涕,却无法改变妻子的决心。他看着张淑芬慢慢收拾行李,内心无比绝望。
随后,她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赵万里呆坐在原地,眼神麻木,就像失去了全部生命力一般。
几天后,赵万里开始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他意识到,自己之所以会酗酒成瘾、最终酿成大祸,根源就在于太依赖妻子,一旦她不在身边就会完全失去生活的目标和意义。
他开始检视自己的过去。的确,退休后他就将全部心思放在了妻子身上,很少有自己的爱好和事业。而当妻子暂时离开时,他就彷徨无助,以为生活将一片黑暗。
有一天夜里,赵万里望着窗外的明月,内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
小明一开始难以置信,但听到父亲诚恳的口吻,渐渐冷静下来。
"爸,您要保重身体啊。您要是一个人在家的话,我们还是考虑让您搬来和我们住吧。"
"放心吧,我已经懂得教训了。"赵万里笑着说,"我会过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你们就安心工作吧。"
从那之后,赵万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开始每天早起晨练,中午会去社区活动中心报了个手工班。有时他也会和几个老伙计们相约钓钓鱼、下下棋。
日子就这样缓缓重新充实起来。赵万里脸上重新绽放出久违的笑容,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活力。
赵万里读着妻子的话,泪水夺眶而出。但这次,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希望和期许。
"好,淑芬,我一定会努力的!我会成为一个独当一面、对得起你的人。你就放心吧!"
赵万里打开窗户,阳光温暖地照射在他的脸上。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眺望着街景,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