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女子家中现金无处存放,重量更是达到四吨,会计员数钱到手麻

经略随心世界 2025-04-19 11:52:58

在浙江诸暨老城区的一条巷弄里,45岁的王秀芳蹲在自家二楼的实木柜子前,用布满老茧的手指扒拉着蛇皮袋口——成串的1元硬币顺着裂口滚落在地板上。

在春日的阳光里泛着青灰色的光。这个场景她已经重复了无数次,只是这一次,她盯着满地硬币突然红了眼眶。

眼前三组高2米、宽1.5米的定制木柜里,86个蛇皮袋被硬币撑得棱角分明,像等待检阅的金属士兵,而它们的总重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4吨。

硬币堆里的市井人生

王秀芳的硬币“长征”始于2008年,那年她刚离婚,带着10岁的儿子在诸暨小商品市场租了个2平米的摊位,专卖袜子、发卡、钥匙扣等小商品。

“最便宜的袜子3元一双,买主常拿10元纸币来,找零就得给7个1元硬币。”她记得第一个月收摊时,铁盒里的硬币足有半盆,叮叮当当的声音像极了儿子攒的玻璃弹珠。

起初,硬币只是零钱罐里的点缀,直到2012年冬天,一位常来的老奶奶坚持用硬币付款:“闺女,我这攒了半年的硬币,你帮我消化消化呗。”

那天下着冻雨,王秀芳看着老人从布兜里掏出用红绳扎着的10卷硬币,突然想起自己母亲临终前攥着的零钱罐。

从那以后,她不再拒绝硬币,甚至养成了主动问顾客“要不要硬币找零”的习惯。,每天收摊后,她都会在台灯下清点硬币:1元的码成圆柱,5角的按颜色分类,1角的铝币和不锈钢币要分开得单独装袋。

儿子上初中时,曾用硬币在书桌上搭过埃菲尔铁塔,13岁的少年举着手机拍照:“妈,咱家的硬币能买辆自行车了!”

谁也没想到,这辆“自行车”后来变成了“钢镚山”,2018年换房时,王秀芳特意让木工打了三组带防潮层的柜子:“想着零钱嘛,总得有个像样的地方收着。”

第一个柜子装满用了5年,第二个柜子只用了3年,到2025年初,第三个柜子的第86个蛇皮袋即将封袋,硬币堆到了天花板,连衣柜顶都摞着备用的编织袋。

邻居张阿姨曾开玩笑:“秀芳啊,你这屋里的硬币声,比我家的挂钟还准时”,可当她掀开蛇皮袋看到码放整齐的硬币时,声音突然轻了:“这些年一个人拉扯孩子,不容易啊。”

4吨硬币压在楼板上

真正让王秀芳感到恐慌的,是2024年梅雨季的那个深夜,雷雨天里,她听见储物间传来“吱呀”声,跑去一看,中间那组柜子的承重板竟向下弯出了一道明显的弧度,底层的蛇皮袋被压得变形,硬币的撞击声像绷紧的弦。

“楼板是1998年的现浇板,设计承重每平米200公斤,这三间屋少说堆了15平米,”她特意找了做装修的表弟来测算。

对方用手机计算器按了半天:“4吨就是4000公斤,相当于每平米266公斤,超过荷载了!”表弟指着墙角的细微裂缝:“再这么下去,说不定哪天楼下天花板就掉硬币雨了。”

原本放换季衣物的柜子成了硬币专属,儿子的旧书桌被用来码放刚收的零钱,甚至厨房的橱柜里都塞着临时装硬币的饼干罐。

最尴尬的是去年春节,表妹带着孩子来拜年,5岁的小侄子掀开蛇皮袋抓了把硬币往地上撒,清脆的响声里,王秀芳笑着收拾,心里却在滴血——那些被踩脏的硬币,她得一个个擦干净才能收纳。

去银行兑换的经历更是碰了一鼻子灰,2023年夏天,她用三轮车拉了两袋硬币(约5000枚)去最近的银行,柜员看着排到窗口的硬币愣住了:“大姐,我们一天最多清2000枚,您这得排到猴年马月?”

她又跑了三家银行,得到的答复都是“清点设备不支持大量硬币”“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有个大堂经理悄悄告诉她:“我们柜员清点硬币算绩效,但这么大数量,没人愿意接,太耗时间。”

七人团队的“硬币攻坚战”

转机出现在2025年4月8日。社区网格员小陈来走访时,看到满屋子的硬币惊得手机差点掉地上:“王大姐,现在有银行推出‘硬币清点专车’,专门解决您这种情况!”

他掏出手机翻出新闻——当地城商行为响应“普惠金融”,组建了硬币处理专项小组,第二天上午9点,两辆运钞车停在巷口时,整条街的邻居都围了过来。

银行运营部主任老周戴着白手套掀开蛇皮袋,硬币的金属味混着木头的潮气扑面而来,粗略估算,所用硬币加上蛇皮袋和木箱,总重确实接近4吨。

运输过程比想象中惊险,由于巷弄狭窄,运钞车无法直接停靠,工作人员只能用防爆箱一趟趟搬运,每个箱子限重50公斤,足足搬了80趟。

王秀芳跟着运钞车去银行时,看着自己的“硬币大军”驶入金库,突然想起儿子小时候问她:“妈,我们为啥不把硬币存银行?”那时她回答:“等攒够了,就能给你买房子。”

清点团队由7人组成,平均年龄28岁,最小的柜员小林刚毕业半年,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硬币分类:部分硬币因长期存放粘连在一起,1角的铝币氧化后表面发暗,得用放大镜分辨年份。

“最麻烦的是5角硬币,2002年的荷花币和1991年的梅花币材质不同,得分开计数”,小林展示着磨破的指尖,手套内侧沾满了铜锈。

为了提高效率,团队发明了“重量换算+抽样复核”法:先称出100枚同面值硬币的重量,再通过总重量反推数量,最后随机抽取10袋人工复核。

即便如此,第一天结束时,他们只清点完15万元硬币,老周的笔记本上记着:“1元硬币15万枚,重907.5公斤,码放长度可绕标准操场1.2圈。”

第六天下午3点,当最后一袋1角硬币封装完毕,会计小李揉着酸痛的肩膀敲响了主任办公室的门:“总金额726,312.5元,其中1元硬币435,200元,5角硬币152,800元,1角硬币138,312.5元。”

老周特意让财务抹去了零头:“小数点后的零头让大姐看着闹心,就按72.6万元算吧。”在银行的会议室里,王秀芳盯着手机银行的余额发呆。

屏幕上的数字跳动时,她突然想起2016年台风天,摊位被雨水灌了,她蹲在水里抢救没被泡湿的袜子,脚底板被碎硬币划出血,那时她捡起来的每一枚硬币,如今都变成了屏幕上的数字。

硬币清点期间,银行同步为王秀芳定制了收款方案:安装支持硬币识别的智能POS机,配备便携式硬币收纳盒,摊位上方挂着显眼的二维码牌帮大姐减轻甜蜜负担。

网友的热议从本地论坛蔓延到全国:有人算出她17年平均每天攒120元硬币,“相当于每天卖出40双袜子,每双赚3元”。

有人晒出自己攒的硬币罐调侃“原来我也有成为‘钢镚富翁’的潜力”,更有金融机构注意到硬币处理的痛点,开始研发“硬币智能清分流水线”,宣传语直接用了王大姐的故事。

信息来源:

财经头条 2024-06-20:浙江一女子家中钱堆成“山”!达到4吨重,银行看呆,清点了5天5夜…

贵阳网 2020-08-11:女子家中钱堆成“山”!重达4吨,银行看呆

钱江晚报 2020-08-11:70万枚硬币,4吨重!来见识一下诸暨女子家中“钱堆成山”

0 阅读:0

经略随心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