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是清明,一个反思生命的好日子。
我们日常的所有努力都围绕着现世的安好而进行,更好的学校,更好的公司,更好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更好的友伴,更好的衣饰,更好的美味,更好的家具,更好的名声,更好的地位,更好的财富......
然后清明节到了,我们看到那些躺在地下的人什么都不能带走,身边不能拥有一样东西,只有一个两尺见方的坑,最多还有一块刻着名字的石碑,证明曾经有这么一个人来过。等到续费结束,连这个坑和这块石板也会不复存在,会有新的灰填埋进来。
他们所谓的「家」呢?
我曾经在文章中分享过一段我喜欢的话,说人生就像是一处热闹的集市,里面美食、佳酿、物件、马戏应有尽有,而且进入集市还会有同伴一起玩耍,让人感觉快乐、充实且安稳。然后日暮时分到来,摊贩游商和马戏团收起家当,拉着马车离开集市。而自己身边的友伴也带着微醺挥手,彼此道别,背影隐没在暮色深处。这时候你会突然发现自己孑然一身,站在空无一人的集市里,你并不拥有这里的任何东西,你也并不属于这里。只有无尽的晚风卷起垃圾从你身边掠过,仿佛在催促你赶快离开。
喜欢这段话,是因为它很清楚地讲述了梦境和现实之间的区别。
安稳的生活是个梦境,幸福的感受是个梦境,可以依托和仰仗的人是个梦境,有人陪伴一路同行远离孤单的想法是个梦境,让人心花怒放觉得一旦拥有就别无所求的人和物也都是个梦境,所有人因为自己的成就、品德、名望、才华而尊重和仰慕自己,自己因此具有非凡价值,自身存在因此就具有非凡意义的想法或者感受还是个梦境。
现实是所有人都只拥有自己,自始至终都和自己在一起,只要从梦境中醒来,就会直面这一幕。太阳总是会落山,集市总是会散场,人也总是会落单。
因为在梦境中不愿意醒来,所以我们会相信某样特别的东西,相信自己只要得到了它,就会感觉到幸福和满足。所以我们也会相信某件特别的事情,相信自己只要达成了它,就会感觉到自信和快乐。所以我们还会相信某个特别的人,相信彼此之间可以建立羁绊,相信在一生一世之中都可以信任可以依靠可以托付对方,并且觉得这就是现世幸福的基础。
于是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失望,永远无法止歇的厌倦,所有人内心里迟早都会清楚---自己永远也不可能达到那种期待中的完满无缺状态,总是有缺憾,总是有不满,总是快乐不过三秒钟。但也因为这样,我们又会转而相信会有下一样特别的东西,下一件特别的事情,下一位特别的人。然后失望和厌倦再次到来,如此往复循环下去,直到最后时分,期待下一种特别的药物,下一种特别的疗法,下一位特别的医生。
如果从梦境中醒来,承认人生的真相就是自己和自己在一起,放弃对外追求所谓恒久之物,不再把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寄托于身外之物身外之事身外之人,每走一步都靠自己,每走一步都相信自己,也许生活会显现出更为真实、清晰的一面来,也许生命本身也会显现出更为丰富、充盈的一面来。
一定要想着「我」是什么东西的主宰,「我」是什么事情的关键,「我」是什么人的最爱,「我」因为拥有而感觉到幸福,那么人就很容易被东西主宰,被事情控制,为他人所束缚和压制。清明节的时候看看那些睡在地底的人,他们还主宰什么,控制什么,他们所爱的人在燃烧完纸钱和蜡烛之后是不是毫不犹豫地掉头离开?
离开所有这一切想法,人还是可以继续人生路。但喜乐都是因为自己,无需等待,更无需期待什么。一个人和自己在一起,并不会因此而让手里的一杯酒变味。相反他倒有可能全心全意品尝出这杯酒的所有滋味,因为斩断了所有外部的关系,酒就单纯是酒,喝就单纯是喝,感受也纯然是个人的感受。
所有人在太阳落山,集市散场之前都需要喝完最后一杯,但是每个人感受到的滋味却彼此并不相同。很多人喝酒和喝水没有多大区别,因为他们的心从来都在别处,从未认真投入地饮过一口。而有些人却可以潜入酒的深处,在酒杯里上下翻腾起伏,因为喝酒的时候只有他自己和那一杯酒同在。没错,酒依然是外物,但即便是外物,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方式。没错,人生依然是有限的,但即便有限,不同人也会过出不同的滋味来,也并不是所有人都真正经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