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述人:美姝
记录人:穗雪
来源:作者身边的故事
(为方便叙述,本文采用第一人称)
我今年58岁,退休七年多,每个月有着2242元的退休金。我在家中排行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妹妹。
对儿子全心全意的付出,是母亲这代女性所共有的特性。再加上我们家男女配比,物以稀为贵,哥哥的在家中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
从小到大,家中的好吃的、好用的,必定都是哥哥的;我们一起犯的错误,受罚往往是我和妹妹;就连到了冬季,那家中唯一的热水袋,必定也是最先放在哥哥的被窝里。
而我和妹妹也很有自知之明,因为从小就被父母灌输:要记得娘家的好,记住自己的根在哪里。

五年前父亲过世后,母亲便把家中的老房子卖了。并把卖房款给了哥哥家的侄子买婚房用,随后母亲就跟着哥嫂居住来养老。
那个时候我和妹妹并没有意见。因为不得利也不用付出。
开始的时候,我天真的以为,既然母亲去了哥嫂家,那里就是我的家。我隔三差五的就会过去。可是慢慢的我发现,每次去哥哥家,我拿不拿东西或者拿的东西是否令哥嫂满意,他们的脸色以及对我的态度,会明显的不一样。
从那以后,我才明白,自从母亲把她的房子卖了之后,那个属于我的家就已经不复存在了。眼前哥嫂的家,虽然母亲在那里住,但那并不是属于我的家。
从那以后,我只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拿上几样像样的东西,才敢登门。
就这样相安无事的生活也算过了几年。直到去年,哥嫂家的侄子有了孩子,哥嫂两口子要去外地带娃。
这时母亲把我和妹妹召集回家,说要在我们三家轮流居住,每家四个月。

当时我和妹妹有些面露难色!为什么小的时候我们处处让着哥哥,到如今成年了,还要处处为哥哥让路呢?难道做女儿的,这一生就注定欠父母、欠哥哥的吗?
这时,母亲赶忙说,她手里有存款,去谁家都不白住,每个月4000多的退休金,住谁家退休金就给谁花。
小妹快人快语,直接说:“当初卖房时,您说让我们两个姐妹大度些,不要跟哥哥争房款。以后养老的事也不用我们操心,可是这才几年怎么就反悔了?又逼着我们一起轮流养老。”
听小妹说到这里,母亲又拿出了她的那一套理论:明明站不住脚,却要一阵言辞!“我的房子,那是咱们老路家的财产,不给我的大孙子难道还要给外姓人吗?”
嫂子是一个圆滑的人,看到这里连忙打圆场说道:“小妹你也别担心,这房子还算你们兄妹三人的共同财产,我和你哥给你们姐妹俩打个借条都行,将来有钱了,还你们就是了。”
我自知这空头支票说的比唱的还好听。真到将来需要用钱的时候,他们必定又得是另外一套说辞。而至于起决定性作用的母亲,只要她不糊涂,那必定是站在哥哥那里的。

既然哥嫂要去外地为侄子带孩子已成事实。我和小妹纵使千般万般不愿意,也只能勉强答应。只是小妹对母亲说:“在您老人心里,儿子都是最重要的。他不能受半点儿委屈,谁都得为他来让步!”
按照母亲的意愿,哥嫂即刻出发,就先从我家开始,然后是小妹家,最后再是哥哥。哥嫂赶忙告诉我,他们买了下周一的高铁票,让我周末把母亲接走就行。
我躺在床上,往事一幕幕如过电影般从脑海中浮现。大概是做了一天的家务活,好久没有这么劳累过了,我不知不觉的睡着了。
不知道睡了多久,我被窗外的滴滴答答声吵醒。掀开窗帘儿望了一眼窗外,天空有些鱼肚白,原来外面下起了小雨。多么难得的凉快天气呀!
伴随着那清脆的雨滴声,我翻身继续又睡了去。
迷迷糊糊中也不知道我睡着没,就听见手机突然间响了。本以为是闹铃,可拿过来一看,竟然是母亲的电话。

他大着嗓门说:“都几点了,怎么还不过来接我?”
我以为自己睡过了,赶忙解释道,我这就起来出发过去。可挂了电话,看了一下手机上显示的时间,这才凌晨5:30。为了顾全大局,我只能忍辱负重,早早的去把母亲接回家。
母亲虽然80多岁,有一些基础病,但是能吃能睡,总体而言状态还是非常不错的。有时候说起来比我这个快60的人精神头儿还要好呢。
母亲想来我和小妹家住,我们心里当然是明白的。我家里丈夫还没有退休,并且常住工地经常不在家,母亲来到我家常常就我和她两个人。
而小妹又是独身一人。母亲到她家里也是就她和母亲在家。唯独是就是在哥哥家,中间隔着一个嫂子,她多多少少地还是会有些别扭。

只是年龄大了,总都有些嘴硬,她嘴上不愿意承认罢了。其实我们心里都清楚。母亲是给了哥哥不少钱,本想着养老全指望儿子,如今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
她会不会后悔呢?恐怕只有她心里最清楚了。
就这样母亲在我家生活了四个月,随后去了小妹家。小妹把母亲接走的时候,我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她在小妹家又生活了四个月,倒也是相安无事。
可四个月后,又该轮到哥哥了,这麻烦事儿就又来了。
哥嫂把侄子的孩子带了回来。他们两口打算一起带娃,顺带着也能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
可本来婆媳处的就貌合神离,再加上家里又多了一个小孩子,家庭矛盾与日俱增。母亲总是会打电话哭诉,哥嫂不管她,总是围着个小孩转,又说她不愿意在哥嫂家住了。

都说老小孩儿,老小孩儿。人到老了真的也会和小孩儿一样,母亲每次给我和妹妹打电话说这个事儿的时候,真的像极了,那弄丢心爱玩具而不停哭诉的孩子。
也就是从那次起,我和小妹再次商量,我们俩再次共同担负起给母亲养老的责任。
于是我第二次把母亲接到了我家。跟我走的那一天我看得出来,母亲高兴的像个孩子。而且我也看得出来,这一次的她的精神头明显不如从前。
此情此景,还是会让我不禁心头一酸。
尽管在接母亲的路上,她不停地唠叨着嫂子的不是,可我始终一句话都没有说。我没有和她共情,也没办法共情。

在我看来,或许母亲把这心中的不快与怨气都讲了出来,可能就都释然了。
母亲的状态是一日不如一日。尽管我想到当年我因孩子上学,回家找她借钱时,她的语气和态度还是会生气,可是如今看到她那苍老的模样以及期待的眼神,那所有的过去就也都去了九霄云外。
说多了都是眼泪。既然做了女儿,就尽到做女儿的本分吧,照顾赡养老人也是一种福报。
我退休金不高,母亲跟着我去住,虽然我没办法出去干活挣钱,但是母亲的退休金会给我,也能让我的日子不那么紧吧。

眼前也只能这样,过一天算一天了。我也不会再去和哥哥计较谁赡养的多,谁赡养的少。对于母亲,她愿意在我这里住多少天就住多少天吧。
有的时候不是子女不孝,而是人生本来就不易。父母能够体谅子女,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子女着想,子女才会真心的付出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