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腾讯网易、押房贷款1000万:下架2个月,他们「死而复生」

游戏葡萄 2025-04-06 21:00:51

3月7日,被Steam下架约2个月的《墨境》,终于恢复了商店页面。

葡萄君一年前聊过这款产品,那时他们的故事就已经挺离谱了:开发商犁浦工作室的负责人小D,本硕博在海外学哲学,进过头部大厂,本能顺利过上条件不错的人生,却最终和小伙伴自掏腰包+贷款,筹了1000多万做独游,而且一上来就要挑战难度不低的「类哈迪斯」产品。

去年9月上架EA版后,《墨境》取得了不错的开局成绩。它在Steam收获了超2千条评测,好评率高达93%;另据VG Insights预估,这款游戏已卖出超8万份,收入可能达1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23万元)。

当然,如果不是被Steam下架了2个月,它的EA版数据或许还能更好看。

游戏下架后不久,小D曾和我吐过苦水:“做个游戏,遇到的事情非常离谱。我们工作室名字还刚好就叫犁浦,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求仁得仁了。”团队已经历过几十次差点散掉的情况,虽早有心理准备,但这次危机还是让他觉得难以置信:“真就是「吃着火锅唱着歌,半路被麻匪给劫了」。”

《墨境》和前不久我们聊过的《杀死影子》情况类似,均因不明原因被下架。事发之后,小D想过很多糟糕的情况,他担心Steam不给机会,也害怕找不到合适的新发行。幸运的是,这些设想终究停留在了设想阶段,《墨境》打赢了复活赛。

如今谈起这一系列大起大落,小D看得很开,甚至还从哲学的角度,和我探讨了离谱和伟大的关系:“只做合理的事情,人往往很难做出伟大的事物。从很多人的视角看待加入犁浦的人,他们的选择也许并不被理解,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现在剩下来的大家真就是想做离谱但伟大的事情。”

01

倒霉透顶,但也幸运至极

得知游戏被下架的时候,小D才刚刚睡醒。他一睁眼打开社群,就看到玩家艾特他:牢D,出大事了!

回想那一瞬间,小D说自己其实没啥感觉,或者也可能是来不及去感觉了:“直接就给兄弟干进防御机制了,赶紧先想办法。毕竟背后还有那么多兄弟,大家都还指望着这款游戏。”

那天他们最优先处理的头等大事,是安抚玩家。事发没多久,小D就和团队决定立马对外发出公告:重要的事说三遍,绝不跑路绝不跑路绝不跑路。

同时,他开始联系有类似经历、先前被Steam下架过产品的业内前辈,试图取经求解。不过业内同僚的回复,给小D泼了盆冷水:“问完之后,感觉游戏大概率没法恢复上架了,因为之前就很少有人能打赢Steam复活赛。”

但学哲学的老哥,思路就是不太一样。他觉得,既然Steam下架的是《墨境》,那团队做一个新游戏重新上架不就行了?具体点说,把《墨境》的内容量翻一倍,它从理论上来说也算是个新游戏了。小D表示:“这就是哲学知识的闪光时刻!”

可别以为他在开玩笑,关于扩大翻新后重上线这件事,小D是认真考虑过的。他不希望团队投入了大量心血、精力、金钱的作品,连上架都要躲躲藏藏,还得和Steam打游击。既然复活机会渺茫,那唯一一条能走的路,就是堂堂正正地重新发售,光明正大地搞宣发。

揣着「以新游戏重新上架」的这个解法,犁浦和原先的合作伙伴解约,开始寻找新的投资+发行商。

这年头,大家都知道以新游戏的形式找投资,非常困难。巧的是,发行商4Divinity(纳斯达克上市公司GCL的全资子公司)曾表示对《墨境》的主机实体版感兴趣,但鉴于当时《墨境》已有发行商在负责,那会儿双方没怎么联系。

没想到辗转几个月后,曾经错过的缘,又续上了。最drama的是,小D前段时间陪夫人在医院生产,孩子正呱呱坠地时,4Divinity刚好给他发来了协议。小D告诉对方:“这应该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一刻了。”即便是后来聊起这事,他还是觉得很震惊:“可能连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太戏剧化了。”

此外,在被下架2个月后,《墨境》的Steam商店页也恢复了,而且游戏先前的好评数据也得以保留。小D原本对此事没抱太大希望,毕竟成功先例不多。我问小D到底怎么做到的,他自己也不知道,只能反复感慨:“我们运气老好了。”

不过至少,《墨境》能恢复上架,那么其他受发行商影响被下架的产品,理论上来说应该都有机会。

02

把后背交给队友

听过《墨境》复活赛的故事后,我总觉得漏了什么——一个成立没几年的独游小团队,烧了1000多万做的首款游戏,被Steam下架、希望渺茫……这期间最容易崩盘、最需要维护的,难道不是军心吗?

出乎我意料的是,这事似乎并不怎么困扰小D:“他们(其他人)不怎么管这件事,都是我在处理。我定期会把情况发到主创群中,他们的反应基本都是‘这事你忙就行了,我们做游戏去了’。”

这2个多月的时间内,犁浦没人离职,《墨境》的研发进度也在如期推进。似乎大家都笃定复活赛这事交给小D就行了,其他人不用太操心,只需按原计划继续做游戏。

至于这种淡定是哪来的,小D解释说,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看好《墨境》。

在过去几年中,他们亲眼见证了《墨境》品质的提升:“现在回看我们2022年做出来的东西,有种「学了三年动画」的粗糙感。大家都说,60分到80分容易,80分到90分比较难,90分到95分非常难。我们的态度也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优,这一路走过来非常不容易,但成长也有目共睹。”

2022年的《墨境》

如今的《墨境》EA。图源B站@劍訣浮雲

在小D看来,「提升分段」的难点在于,团队要能在玩家的骂声里,找到优化游戏、让玩家更爽的要素:“我觉得最合适的是来自于玩家的。只有这样,游戏设计的认知才有价值。”

此外,他和团队相信,目前EA版的表现还不是《墨境》的上限:“我们计划最终完成的正式版,体量要比EA版翻2-3倍。”同时,团队也在准备让《墨境》登录移动端、主机等更多平台。小D表示,《墨境》在大屏幕上呈现出的美术视效相当不错,尤其是在TGS期间,主机版吸引到了不少路人玩家,他们评价说感觉比PC体验还要好。

《墨境》参展TGS。小D(中间)和香港文创产业发展处助理专员、香港数字娱乐协会主席,在展位留影。

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看好团队。在我看来这或许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墨境》被下架后,小D其实有考虑过最坏的情况:Steam页面无法恢复,就算以新游戏的名义上架也被继续封杀,如果真的如此糟糕,怎么办?他表示,游戏可以重做,但团队必须保住:“最坏最坏,可能就是几个主创不拿钱或拿很少的钱,用大头去续血保住现有团队,再去做其他游戏。”

在他看来,这个30人小团队是有自己的特殊之处的。

其一是年轻。目前犁浦团队超80%的成员是00后,小D相信,这么年轻的团队,现在就能做出《墨境》这么“中”(河南话)的产品,以后肯定大有可为。

其二是协作很顺畅。小D说,技术、能力对游戏制作有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要素,因为研发过程更考验团队协作,以及成员的心态:“做独游最忌讳打工心态,就是那种「我没在对应厂商、同类游戏项目组做过,所以我不会」。做独游更需要的是「我不会,因为我没做过,那我现在去学,想办法把问题解决掉」。”

其三是互相信任,或者用小D的话说,团队之间已经构建起了一种革命友谊:大家愿意把后背交给对方,每个人都会拼命把自己负责的事情解决,让别人能安心做其他任务。

这或许也和犁浦的制度有些关系。比如公司要求所有合伙人必须掏钱买公司股份,不存在技术入股,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合伙人真正上心:“有点像投名状,每个人都得沾点血。”

另外,这份信任也关乎一些坦诚相见:“得到大家的信任,又简单又复杂。其实就是真心换真心,但能做好这个事情的人特别少。”

小D记得,他和其中一位合伙人相识,是在几年前北京的一场GameJam上。双方加了微信后,小D发现对方总在朋友圈发疼痛文学,而刚好小D自己又是学精神分析的,就去私聊开导;后来对方准备考研,苦于英语,留学多年的小D又自愿辅导……研考没考成不知道,但对面认定了小D这个人,后来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犁浦。

而且,尽管现在犁浦开的薪资可能不算高,他们的生活水准可能不算抠搜,因为很多成本其实被工作室包了——犁浦北京团队吃喝住工作,都在工作室租下的一栋别墅里。北京的住宿和通行成本并不低,小D这样的安排其实变相给成员减少了压力:“我在后勤这方面还是保障了一些东西,就是为了让大家能长时间、稳定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别墅一层是办公区

他甚至设想过,未来几年,等工作室收益步入正轨后,他能不能帮成员解决安家的问题:“你想让人家跟你一直干,那至少得把人家后路保障好了。中国人最看重的是什么?买房结婚生子。”结婚生子估计帮不了(?),但在买房这件事上,小D觉得,可以通过地方新房平均价,去倒推一个人在3-5年内,需要每年攒下来多少钱才够付70-80平米房子的首付,再结合地方生活成本推算,薪资开到多少能帮员工满足买房的基础条件……

这个算法肯定不严谨,但我想,这种设想解释了什么叫「真心换真心」,也解释了小D有多珍重和信任团队:“引用陈丹青的一句名言:‘喜欢(做)画(游)画(戏)卧槽拦不住的。’真的是很好的团队,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找某种方法生存下去。”

中间是indiecade创始人Prof.Celia

03

“我们想做离谱但伟大的事情”

犁浦成员的有些选择,看上去不像是有理智的人能干出来的,赌得很大。在小D看来,就是因为看好产品和团队,所以大家才愿意牺牲一些看似更好的机会,背上压力。

有人从腾讯、网易这样的大厂离职,降薪加入犁浦;有人放弃了稳定的国企岗位;小D自己也舍弃了在头部大厂的工作机会,押房贷款,找亲戚筹钱,至今仍因烧了1000多万元做游戏而在家里挨骂……

为活跃社群,小D甚至放出了女装预告。他说不是幌子,已经在看衣服了,这何尝不算一种牺牲。

为什么工作室的经历跌宕起伏,为什么大家的选择看上去那么离谱?小D觉得,犁浦和离谱是谐音,不过离谱本身也和伟大有不浅的关系:“哲学家Kierkegaard有句名言:如果一个事情是合理的,你不需要去相信它,只需要去接受它,只有超乎常理的选择,才需要你去做出信仰之跃(Leap of Faith)。”

比如在欧几里得几何中,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个时候人就需要做出“信仰之跃”才能发现有违常识,却铸就了非欧几何的伟大发现。

小D借Leap之意给工作室取名犁浦,如今却聚集了一帮离谱但合拍的人,或许也是一种命中注定:“如果只是做正常的事,那我们顶多只是过上经典白领生活。但来到犁浦工作室的,只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大家都想做些离谱但伟大的事情。”

0 阅读: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