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2025年才开始4个月,刑侦犯罪剧就烧起了一把冲天烈火。
郭京飞用《漂白》和《黄雀》打底,以真实案件为基础,呈现追凶之路和反扒谜题。
王宝强时隔12年回归电视剧,用一部《棋士》另辟蹊径,以围棋策略隐喻犯罪布局,以兄弟正邪对抗反映底层挣扎与欲望异化。
孙俪在《乌云之上》里当起了刑警,《三叉戟》续集中,三个老炮再度重出江湖缉凶拿恶。
《沙尘暴》虽然热度不高,可已经斩获今年刑侦犯罪最高的8分。
看到没,刑侦犯罪,才是2025年的主旋律。
作为新一代刑警专业户,秦昊自然也不能落下。
《三大队》后,秦昊再次出马,依托央视和爱奇艺迷雾剧场,《借命而生》强势开播。
首播收视率就冲上了同时段第一。
这部剧改编自鲁迅文学奖得主石一枫的同名小说。
一个“借命”引出谜题,警校高材生杜湘东(秦昊饰)因看守所失职,开启了二十年追逃,命运也因此改变。
虽然都是刑侦犯罪剧,但刷完三集,皮哥发现,它与今年所有的同类型剧,都不太一样。
新人设,新类型,新赛道,《借命而生》集齐了这三个“新”字,对同类型剧来了场“降维打击”。
01、开场就是高能:鱼腹藏尸,河沟浮尸,三大谜团让人欲罢不能1992年,西南边陲巴南市。
菜市场,两个小朋友卖掉了在河沟抓来的鱼。
老板利落解剖,可定睛一看,案板上的鱼腹中,两节断指恐怖如斯。
老板慌了神,立马报警。
警方迅速出动,在摸鱼的水坝下,找到一具身披雨披的浮尸。
经辨认,尸体是六机厂车间主任李超。
虽然是被害人,但李超似死有余辜,因为平日里,他不仅为人跋扈,还经常欺负一对兄弟的母亲。
这对兄弟,就是徐文国(韩庚 饰)和姚斌彬(史彭元 饰)。
二人本来因为盗窃罪,被关押在警校高材生杜湘东(秦昊 饰)就职的监狱。
可命案的发生,让两人的处境瞬间艰难了起来。
二人原本凭借高超的机械技术和学识水平,修好了监狱里劳改的机床,还修好了杜湘东的收音机。
可一桩命案,让杜湘东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和这两兄弟的关系。
从他的直觉出发,他觉得,兄弟俩不会杀人。
但刑警调查不仅事实清楚,而且铁证如山。
作为警察,杜湘东的职业嗅觉告诉自己,这件事,并不简单。
于是,他决定以狱警的身份,暗中调查这桩涉及两兄弟的命案。
三个巨大的谜团,也逐渐浮现在他面前。
谜团一:兄弟俩,杀没杀人?
虽然杜湘东的刑警同学张向阳一口咬定,两人的确有杀人的动机。
因为李超霸占兄弟俩母亲已久,而且常常出言不逊,践踏兄弟俩的尊严。
当时也有证人,看到他们开枪打死了李超。
这把枪,是两兄弟利用自己六机厂职工的身份,偷偷在车床上制造的。
可问题是,无论用尽什么方法,兄弟俩都一口咬定,造枪拿枪是为了吓唬李超,没准备杀人。
那么,枪到底是谁开的?
兄弟俩到底有没有真正杀死李超?
这一点,谁都无法确定。
谜团二:撞针,是谁安上去的?
为了进一步确认,李超真不是自己所杀。
徐文国坦白,枪是自己造的,但为了安全起见,自己早就拔掉了这把枪的撞针。
也就是说,无论怎么开,这都是一把坏枪,打不响。
而且,徐文国告知了杜湘东自己藏撞针的地点。
警方也在厂职工宿舍,找到了这对撞针。
但问题是,警方寻找到的凶器里,撞针是完好无损的。
也就是说,撞针一共有两对。
徐文国虽然拆除了撞针,但在弟弟姚斌彬扣动扳机吓唬李超之前,有人偷偷将撞针,装了回去。
根据技术人员鉴定,这两对撞针,一对有徐文国的指纹,一对没有。
而且虽然警方判断,撞针都是徐文国兄弟做的,但从工艺到形状,似乎完全不同。
也就是说,徐文国兄弟,很可能被当枪使了。
有人想杀李超,但自己没动手,而是“借枪杀人”,利用自己造的撞针瞒天过海,导致姚斌彬扣动扳机误杀李超,造成兄弟俩故意杀人的假象。
那么,装回撞针的人是谁?
他跟李超,又有什么深仇大恨?
谜团三:幕后的大手,属于谁?
自从杜湘东开始查案以来,就发现,这桩命案,不寻常。
一切的背后,似有一双无形的大手,一直在暗中操控着一切。
首先,徐文国进入监狱后,“待遇”奇高。
监狱里的老大不仅主动让出了自己的床位,还处处照顾徐文国。
在杜湘东的逼问下,老大承认,外面有人拿自己的老婆孩子相威胁,让他多关照徐文国。
但当问及是谁指使的时候,老大却吓得抱头蹲地,瑟瑟发抖。
其次,六机厂保卫科,不简单。
按理说,保卫科属于厂子保卫力量,是正义的一方。
但杜湘东去厂里查案,却被处处监视,处处针对。
尤其保卫科的科长,是个笑面虎,不仅嘴严,而且圆滑,关于案件信息,不透漏半点。
杜湘东好不容易找到当时的目击者,问了两个问题。
结果第二天,她就因事请假,消失不见了。
而且,她看保卫科长的眼神,明显带着恐惧与害怕。
最后,徐文国姚斌彬的母亲,一直在被监视。
徐文国是孤儿,被姚斌彬母亲崔丽珍收养,两人形同兄弟。
姚斌彬父亲名叫姚文武,早早就撇下母子不见了,所以姚斌彬对这个生理上的父亲恨之入骨。
而李超,便是崔丽珍之后处的对象。
但李超不仅不好好对待崔丽珍,还出言不逊,当众侮辱她是“公共汽车”。
也因此,两兄弟对这个车间主任恨之入骨。
随着两兄弟入狱,崔丽珍也进了医院。
但杜湘东发现,医院里有冒充医生的人,随时都在监视着崔丽珍。
这一切,看上去似乎并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一条人命,三个谜团。
不仅是杜湘东,作为观众,我们也被带入到这桩“辱骂杀人”案中。
谁是真凶,扑朔迷离。
而杜湘东作为狱警,并没有查案的权利。
要弄清真相,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一切,似乎没有尽头。
02、好演员归位:秦昊老到,韩庚反差,女三号这次要火向全国了相较而言,《借命而生》的年代质感,是很到位的。
90年代老国企的重工业场景,人物粗糙的皮肤,各种还原的建筑和家具,让人沉浸感十足。
不过,更厉害的,是剧中的几位演员。
我们先说说秦昊。
一部《隐秘的角落》,让秦昊成了恶人和罪犯的代名词,“爬山”一度因为他成了热梗。
但其实,更多时候,秦昊演的都是警察。
从《无证之罪》里的严良,到《猎狼者》里的魏疆,再到《三大队》中的程兵,秦昊的警察角色,从不在一个模子里转悠,而是各有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严良的痞气,打眼就是黑白通吃的那种角色,怪不得会被叫“阎王”。
魏疆的粗犷,在西北大漠的风沙中,有种粗粝的大侠风格和塞外质感。
而程兵,从开始的飞扬跋扈到后来的隐忍追凶,看得人动容。
这次的杜湘东,更绝。
杜湘东是个什么人?警校高材生,但命运不济,一心想当刑警,但困在深山的监狱中,三年又三年。
所以,他心里有壮志未酬的愤懑。
无论是借用象棋,对领导的一顿吐槽,还是对同事们调侃的冷嘲热讽,秦昊把一个心系刑警的,警校生的高傲和不可一世,演得很好。
既不张扬讨人嫌,又有锋芒刺人眼。
这是只属于学霸的高冷。
除此之外,杜湘东又有着刑警的敏锐的直觉和观察力。
他心思缜密,考虑问题全面,虽然感情用事,却也公私分明。
让皮哥印象深刻的一场戏,是他对有技术的徐文国和姚斌彬很好。
但得知他们涉及命案的时候,隔着铁窗的瞬间变脸,一下子让人感觉到了只属于警察的威严和压迫感。
莫说是罪犯,皮哥看着都有点上不来气。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短短一刹那的眼神变化里,这也正是秦昊演技的细腻之处。
除了秦昊,韩庚也值得表扬。
当下的韩庚,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唱跳偶像生了。
剪去长发,留着平头的他,演出了徐文国这一角色的神秘感。
刚入狱时候,眼神里都带着怯懦和老实,说话温声细气,丝毫看不出跟命案有什么关系。
可有些场景,仅是一个闪光,就能读出,这个人物内心深处的故事感。
刚进监牢时的警觉,
干饭时的缩手缩脚,
面对劝解时的自悔和诚实。
每个场景,都有徐文国的复杂。
当然,正因为之前对这个角色初印象的呈现,当韩庚真正爆发演技的时候,才让人觉得惊艳。
第一次,是杜湘东知道他犯了命案,在监狱外的对视。
眼神里明显带着偷感和心虚。
第二次,是监狱老大郑三闯给他献殷勤。
他表情凶狠,跟之前判若两人。
尤其后来,一只手抓住郑三闯,顺便夺取他手中的鸡蛋糕,大口咀嚼的戏码。
一看就是个狠人。
这号人物,你要说身上没点事儿,皮哥还真不信。
这种人物本身自带的扑朔迷离,是韩庚通过演技表现出来的。
剧情中,他也通过自己的表演,给徐文国这个人物,赋予了一层极为神秘的面纱。
最后,也是剧中演技最亮眼的,实力派演员艾丽娅。
艾丽娅参演电影居多,在国剧中,几乎不怎么露脸。
但这次她演的崔母,仅仅几个镜头,就让人十分感动。
花白的头发,肿起的眼袋,沧桑的表情,斜靠的坐姿,一看就是个精神萎靡身体不好的老人。
但当听说儿子的名字时,依旧有一个明显的抬眼动作,眼神瞬间改变,流露出关切和警觉。
询问自己两个儿子状况的时候,身体前倾,满眼含泪,声音颤抖,让人动容。
尤其为自己儿子开脱的时候,明显能感受到,她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和毕生的情感,希望警方能接受自己的说辞。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这个老母亲的善良和舐犊。
虽然在阵容名单中,艾丽娅仅是女三号,但演技表现却不输剧中其他演员。
希望这部剧的大火,能够带动更多观众认识她。
除了这三位外,其他演员的发挥,也都可圈可点,有的甚至有惊喜。
比如钟楚曦的猪肉西施,就很有意思。
眼神里有股刁蛮劲儿,又有着那个年代女生独有的清纯和可爱,一眼万年。
比如,跟秦昊三次合作的史彭元,也将青涩但莽撞的姚斌彬,演得刚刚好。
再比如,《欢颜》里饰演马天放的张晶伟,这次演了个保卫科科长,周身带着狡黠和神秘的气场,像的极了那个年代的斯文败类。
从主角到配角,《借命而生》演员的强,是全方位的。
这也让皮哥对它后面的剧情,充满了期待!
03、走出了另一条大路,央视悬疑剧,要有新天花板了!我们看过的刑侦剧,太多了。
但皮哥可以负责任地说,很多都是大同小异。
要么,以警察的视角展开案件,以案件的猎奇吸引观众,揭开人性灰度。
要么,以上帝视角俯瞰全局,在观众知悉整体案件的情况下抽丝剥茧,严密推理。
但《借命而生》,还真不一样。
它至少有三个,区别于一般刑侦犯罪剧的特点,值得细细品味。
首先,是以心理博弈,取代案件侦破。
《借命而生》将案件弱化为背景,深入刻画警察杜湘东与逃犯徐文国之间长达二十年的心理拉锯。
剧中,杜湘东因看守所失职背负愧疚,徐文国的逃亡、洗白、甚至自愿回狱,形成了一种近乎宿命的“共生关系”。
这种设定跳出了传统“猫鼠游戏”的框架,让观众看到的不仅是破案过程,更是人性在极端境遇下的异化与救赎。
其次,是时代洪流下的叙事野心。
之前皮哥就说过,有不少剧,类型上可以归为刑侦犯罪,但本质上,却是年代剧。
比如《漫长的季节》《三大队》,甚至《我是刑警》。
这部《借命而生》,也有类似的优点。
《借命而生》以二十年时间跨度(1990年代至2010年代),将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紧密结合在一起。
我们能看到剧中,秦昊警服的转变和时代的变迁。
徐文国从逃犯到企业家再到自首者的身份转变,实质上,映射了中国经济转型期的法律漏洞与道德困境。
杜湘东从意气风发的警校精英到潦倒偏执的边缘警察,暗喻体制与个体的碰撞。
这种叙事不仅增强了故事的厚重感,也让犯罪题材超越了类型局限,成为一部大家都能看懂的时代类刑侦作品。
最后,是反类型的结局。
一般的刑侦犯罪剧,对“黑”和“白”,有清晰的界定,对好和坏的结局,有明确的呈现。
但《借命而生》并非如此。
相较于传统刑侦剧以正义胜利或真相大白收尾,比如《狂飙》中高启强的,《漫长的季节》里最后的释然。
《借命而生》的结局,更加跳脱,更加反类型。
徐文国最终选择自我毁灭式的赎罪,导致杜湘东也未能获得心理解脱。
两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有胜利者吗?
皮哥并不觉得。
一个人失去了大好的警界生涯,半辈子纠结于追捕一个并未确定犯罪事实的逃犯。
另一个,努力一生,最后却因为命运轮回,回到最初的起点。
这种反类型处理,让剧集脱离了刑侦剧常见的“爽感”逻辑,转而引发了我们对罪与罚、救赎与执念的深层思考。
其实,片名《借命而生》,就概括了整部剧的全部。
它用犯罪刑侦的外壳,包裹了一个关于人性、时代与宿命的故事。
而这个故事,推而广之,也能让我们看到,人的一生,真正应该珍视的,到底是什么。
放出三集,《借命而生》的好戏,才刚刚开始。
皮哥相信,它能以12集的体量,拍出一个好的故事,也确认,它的特殊和创新,必是2025国剧中,最为特殊的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