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人世间最珍贵的财富,不是金钱,不是名利,而是这一点

谢安迪说情感 2025-04-08 10:07:24

苏格拉底曾说:

“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

这句话放到现在,依然能叩击很多人的心。

你发现没,很多人总在追求财富、地位、名声,仿佛这些东西能填补内心的空洞。

可到头来,有人腰缠万贯却活得压抑,有人名利双收却焦虑缠身。

弘一法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那些迷失本心的人,终会被混乱和痛苦反噬。

那么,到底人世间最珍贵的财富究竟是什么?我觉得并不是银行卡上的数字,不是旁人的羡慕眼光,而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真心本性”。

在《静心·弘一法师的人生幸福课》这本书里提到了弘一法师说过的一句话:

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这段话揭示了人性最根本的问题:当一个人背离真心本性,人生必将陷入混乱。

为什么“真心本性”才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

1、不迷路,才能活出坦荡

弘一法师提到的“心神昏塞”“转头即忘”,像极了现代人的日常:明明忙得团团转,却不知为何而忙;明明想做个好人,却在利益面前妥协。这种迷茫,本质上是与内心脱节的表现。

有位创业的朋友曾向我倾诉:“年轻时拼命赚钱,觉得有钱就有安全感。可如今公司做大了,反而每天失眠,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我问他:“你最初创业是为了什么?”他愣了半天,最后苦笑道:“好像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强。”

你看,若没有真心本性的指引,人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看似乘风破浪,实则随时可能触礁。

弘一法师出家前曾是风流才子李叔同,他前半生享尽荣华,却始终觉得“人生如戏”。直到他放下世俗身份,回归本心,才在佛门中找到真正的安宁。

有时候,活得清醒的人,不是没有欲望,而是懂得倾听内心的声音。

2、不内耗,才能活得轻松

“无事而常烦恼”“闻正论而不乐”,不知道这两句话戳中了多少人的痛点?

生活中,我们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纠结,为别人的一句批评耿耿于怀。这些情绪内耗,往往源于内心的浮躁。

有个读者给我留言:“每天刷手机看到别人晒幸福就焦虑,看到同事升职就嫉妒,明明知道这样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

当时我回复他:

“你焦虑的不是别人的生活,而是自己活得不像自己。”

弘一法师出家后,过着极简的生活。一件僧衣穿二十多年,补了又补;吃饭时若菜太咸,他就多喝两碗白水,从不抱怨。旁人觉得他苦,他却说:“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淡的滋味。”

我发现,真正的轻松,不是拥有更多选择,而是接纳当下的自己。

守住本心的人,不会被外界的风吹草动牵着走。就像一棵树,根扎得深了,再大的风雨也摇不动它。

3、不伪装,才能赢得真心

“施惠而人反怨”“见君子而赧然消沮”,这两句话道出了人际关系的真相:虚伪的付出换不来真情,刻意的讨好赢不到尊重。

我曾在一个活动上认识一位老前辈,他退休前是单位领导。在职时,下属对他毕恭毕敬;退休后,却连个陪他喝茶的人都没有。

他在活动上分享说:“以前总觉得别人敬我是因为我位高权重,现在才明白,他们敬的是那把椅子,不是我这个人。”

弘一法师对待弟子从不摆架子。有次小和尚打碎了他心爱的茶杯,他非但没责怪,反而安慰道:“东西碎了,提醒我们万物无常,这不是坏事。”

后来,弟子们都说:“师父的宽容不是装出来的,他是真把众生放在心里。”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唯有以真心换真心。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缘分。

有一句话说:

唯有美而谦卑的心,能照亮世间万物。

弘一法师用一生践行了这个道理。他从锦衣玉食到粗茶淡饭,从风流才子到苦行僧侣,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那颗赤子之心。

人这一生,房子会旧,钱财会散,名声会淡,唯有真心本性如黄金般不朽。

它让我们在迷茫时找到方向,在焦虑时获得平静,在孤独时遇见知己。

0 阅读:2

谢安迪说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