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论胡适:最无品格之文化买办,为害民族文化之蟊贼,野犬狂吠

花开无田 2023-05-26 22:08:03

1962年2月24日,71岁的胡适突发心脏病去世。

在其葬礼上与之相交甚深的蒋介石送上了一副挽联,上书:“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

此联也可以说是对胡适一生的总结。胡适一生主张“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治学方法,同时大力提倡民主、自由思想和理性主义,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著作等身,自然可如此评价。

然而与挽联上的褒奖不同,在日记中蒋介石对胡适的评价却是主打的人间真实。

“(胡适)害民族文化之蟊贼、卑劣之政客、最无品格之文化买办、其人格等于野犬之狂吠!”

从中可见,蒋介石对胡适是直接以“蟊贼、买办、野犬”称之,对胡适可谓是极尽鄙夷之能事。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蒋介石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呢?

胡适与蒋介石的关系

胡适与蒋介石之间,在冗长的历史时间段内,其实是至少保持了“朋友”间的体面的。

1938年,蒋介石委派胡适担任了中华民国驻美大使。

1945年,胡适又作为国民政府代表团代表出席了联合国制宪会议,以首席代表身份出席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

1946年,胡适又出任了北京大学校长。期间的国民大会上,蒋介石代表国民政府接受了胡适递交宪法。之后,蒋介石又想请胡适出任考试院院长、国府委员等职。

1948年,蒋介石还曾力荐胡适担任“总统”。

1949年,蒋介石又派遣蒋经国拜访胡适,希冀胡适能前往美国为调停出力。

至于胡适在对待蒋介石上,虽然二人的观念上有冲突,但却也始终保持了尊重和支持,这也包括了其败退台湾后的支持。

1952年,英国牛津大学曾邀请胡适前往担任讲座教授,但是考虑到英国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胡适一时难以决断。因此便征询到了蒋介石,最终胡适也按照蒋介石的意思并未前往 任职。为此,胡适甚至于只能沦落到在美国的图书馆打工。

而在胡适返回台湾演讲之时,蒋介石更是给予了极高的规格迎接。不仅有接见邀宴,甚至还邀请他共同阅兵。

胡适六十九岁生日时,蒋介石甚至登门拜访,为其办寿。

蒋介石为何大骂胡适

可是既然有着看上去不错的“朋友”关系,蒋介石又为何会在日记中大骂胡适呢?

事实上,此事倒不见得的是蒋介石表里不一,而是胡适有太过之处。

首先,在文化上胡适曾经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为新文化运动立下了赫赫功勋。但是,在接受了充分的西式教育,又有着媚西方情结之下,胡适成为了一个典型的西化主义者,他尤其提倡西方一套,力主全盘西化。

因此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他嗤之以鼻,甚至有语“中国不亡,世无天理、(中国)百事不如人。”这套歪理断脊之论。

更令人不耻的是胡适为此还丢掉了膝盖——面对日寇侵略中国的行径,他却主张不抵抗、呼吁妥协。

1933年,长城抗战失败,被迫签订了《塘沽协定》,他鼓吹“非如此不可”;1935年甚至还致信蒋介石,要求放弃东三省,承认伪满洲国,大赞汪伪所谓日华和平政策。听闻此论,鲁迅先生都忍不住说:“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而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蒋介石在庐山号召举国举民抗日,可是胡适却上书表示“彻底调整中日关系,谋五十年之和平”。

1937年,蒋介石委任胡适赴美担任大使时,其实是给予了胡适任务的——宣传抗战。但是胡适到了美国却行的是以权谋私之举,为自己搞到众多的博士学位。至于抗战他则是毫无帮助,以至于在此时的蒋介石日记中,蒋介石便已经对他很是不满。

1949年,胡适还与雷震二人创办了报纸,鼓吹美式自由、民主。这显然又触及了蒋介石的逆鳞。

1951年-1955年间,身在美国的胡适又做了令蒋介石不爽的事——以学者身份勒索钱财。

日记中蒋介石写道:“平时唱中立,不送钱就反腔,而胡适今日之所为亦几乎等于此矣”为此,蒋介石以5000美元/每篇的价格,付给胡适,胡适则收钱写文赞颂台湾。

至于梁漱溟、钱穆、唐德刚等人所言说的胡适学问不值一提,这里反倒只能算作是额外的附送条件。

于是有着诸班的“恶行”,又总能让自己不爽,可地位、影响力又极强以致于自己不能明面怒骂之下,也就有了蒋介石在日记中对胡适的“皮里阳秋”之论。坦白讲,虽然蒋介石这辈子看人总是走眼,对于胡适的评价却当得透彻二字。

0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