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西山口白刃战:解放军三棱对决印度弯刀,126名印军无人生还

生远谈历史 2025-04-19 11:30:52

印度一向认为自己是超级大国,因此从来不把周边国家放在眼里,哪怕是我国,印度也总是一副看不起的样子。

但你能想到么?被印度人认为是王者之师的弯刀部队,竟然在近身肉搏之中遭遇了惨败。

印度人不是一直自诩强国么,那么究竟是为什么会吃瘪,惨败又败到了什么程度呢?

肉搏战

在工业革命以后,近代战争和现代战争,就越来越依靠武器装备的强悍程度了,很多时候,拥有更先进的武器,就在战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比如清末时期,清王朝虽然坐拥百万雄师,可是真的遇到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即使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也还是在大多数时候处于劣势。

这里面固然有清王朝本身腐朽无能的原因,但武器装备的差距,也是造成实际战力差距的重要因素。

自从热兵器流行起来之后,就已经很少发生肉搏战了,毕竟,枪炮一响,相隔甚远也可以击杀敌人。

但1962年,也就是二战都结束了快20年的时间的时候,我国和印度之间却发生了一场罕见的肉搏战,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国和印度之间,一直以来都有领土争端,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麦克马洪与西藏的一些卖国分子伪造的协议,将西藏东南部近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入了印度。

尽管历史上,我国从来不承认这条线的存在,并且我国也坚决不承认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应该为印度所有。

但是印度人却对此非常执着,他们坚持认为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土地应该归属于印度。

正因为如此,中印两国才剑拔弩张,边境地区的局势非常危险。

尤其是1962年9月20日,印度军队开始跨越中印边境,向着麦克马洪线的方向进发。

印度人这样的做法,毫无疑问触碰了我国的底线,不但严重危害了我国边境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也让我国的领土遭遇了非常巨大的损害。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毛主席下令,出兵开展自卫反击。

于是,在1962年10月20日,也就是在印度军队第一次越过边境后的一个月的时候,解放军战士开始反击。

起初,我军的攻势主要是从东部一带向南进攻,主要是针对藏南重镇达旺而去的。

原本气势汹汹的印度军队,不过只是外强中干的模样,眼看着我军攻打过来,根本就不敢恋战,短短三四天的时间,就已经逃之夭夭,我军可谓兵不血刃的占领了达旺。

事实上,在麦克马洪线南侧,虽然有9万平方公里的巨大区域,但实际上这一区域正是喜马拉雅山向恒河平原的交界处。

在短短几百公里的区域里,海拔就从平均四五千米的高度陡降到不足500米,如此高的落差,使得这里地形非常崎岖,很多地方甚至可以用险峻来形容。

在这一区域,并没有太多的城市和聚居点,随着我军收复达旺,也就意味着在这一区域,印度人已经丧失了所有的大型据点,除了部分散兵游勇,可以说,已经是没有什么人了。

眼看着印度人已经大部分撤出,我国也就见好就收。

毕竟,这一次的行动,是自卫反击的性质,我国自然不会像印度人一样,总是想要侵占别国的领土。

但有一说一,印度毕竟与我国是邻居,就算有再大的分歧,我国也从来不想真的与印度兵戎相见。

眼见着印军已经溃败,麦克马洪线以南的领土已经为我国控制,因此,我国就打算与印度展开和谈,把这块所谓的有争议的区域的争议给谈谈清楚。

但是印度哪里甘心失败,而且,虽然在达旺的战役是输了,但总体来说,这也不是一场惨败,更不是一场大规模的战役。

因此印度人的心气还是很高,他们认为自己并不是真的输了战争,仅仅只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如果能够有充足的准备,两国之间的战斗谁输谁赢可还说不准。

因此,印度人果断的拒绝了我国提出的和谈的建议。

就在印度拒绝了和谈之后不久,10月底11月初的时候,印度再度调集军队,准备大举进攻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区域。

不过,这个时候,印度人明显是高估了自己的实力。

在当时,印度可不止是在东边与我国之间存在争端,在西边克什米尔高原上,还与巴基斯坦打着仗,所以说印度当时可是妥妥的双线作战。

若是真的强大的国家,这样的双线作战或许还能应付,但是对于印度来说,这样的双线作战,可就是打肿脸充胖子了。

别看印度在南亚地区狂的二五八万的,但实际上,跳出南亚这个小圈子之后,印度还真的就啥也不是了。

南亚虽然面积不小,但其实只有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锡金7个国家。

除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之外,其他五个国家可以说都是全球数一数二的穷国,这几个国家别说是打仗,就算是想要吃饱饭都成问题。

所以印度在南亚地区成为霸主,并不是因为印度太强大了,而是对手实在是太菜了。

当印度信心满满的卷土重来的时候,其实连印度人自己都没想明白这个仗要怎么打?

抛开武器装备和人员技能的问题不论,印度当时高层对于军队部署的问题就争吵不断。

有人认为应该以达旺为核心,主要进攻大城市,而有人由认为解放军想要收复失地,就必然会一路向南,因此只要在解放军南下的必经之路埋伏,就足够牵制解放据,甚至取得胜利。

乍一看,这些讨论还有几分道理,但事实上,高层之间对军队部署的问题存在争议,就意味着下面的军队也不知道该如何行动。

这是印度军队在这场战争中,彻底失败的一个最重的原因。

眼看着印度军队比较成规模的展开了进攻,起初,我军还是给予了迎头痛击。

果不其然,原本战斗能力和武器装备就不如我国,再加上当时印度国内的指挥不但乱七八糟,更是极大的拖了印度军队的后腿。

因此,在一次次的战役中,印度人基本上都是铩羽而归,输了一场又一场。

而最夸张的无疑是在邦迪拉的一场白刃战,这场战役的发生说起来很奇怪。

原本印度第四部队的五百多人应该是在邦迪拉山口的左侧防守,但正因为印度的指挥系统一团乱,第四部对的战士们走了一半的路程,不得不折返回来。

而折返的时候,因为辎重武器太多,因此,印度军队不得不放弃了一些重型武器,而就在他们撤退的途中,刚刚好遇到了解放军。

因为遭遇的太过突然,印度士兵根本来不及准备,战斗过程中,很快随身携带的子弹就差不多打完了。

眼看着没有武器了,无奈之下,这群印度兵只得抄起印度传统的弯刀,向着解放军冲去,想要来个近身肉搏战。

按照印度人的理解,正面打或许真的差了一些,但如果是拿起弯刀来个肉搏战,那谁赢谁输可还不一定的,毕竟,印度人对于弯刀这种传统武器,那是相当自信的。

可是,印度显然再次高估了自己的实力。

虽然一群人手举弯刀气势汹汹,但实际上,我军的近战能力也不是吃素的,我军抄起三棱刺刀就跟印度军队打起来了。

结果,印度人引以为傲的弯刀,根本就不是我军三棱刺刀的对手,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印度人竟然丢掉了126条人命。

再加上之前战斗中伤亡的人,第四营就这样全军覆灭了,可以说不论是热兵器还是冷兵器,印度人都过分高估了自己,因此收获失败一点也不稀奇!

【免责声明】: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