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高管言论引争议,友商技术落后?产品实力才是制胜关键

逐梦破晓光 2025-03-20 15:01:30

在汽车行业的舞台上,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激烈上演。上汽大众,这个曾经在汽车市场有着辉煌历史的车企,在新车发布会上却陷入了一场舆论风波。

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傅强在新车发布会上的言论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他直言“日系车已全面落伍”“BBA智能化落后”“新势力缺乏走四方的能力”。这些话语一出,立刻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先看看日系车的情况,以日产为例,在电动化转型方面,日产虽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也在积极探索。比如日产N7即将搭载高通8295芯片和端到端大模型智驾系统,从参数上看,这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代际优势。而傅强说日系车已全面落伍,这无疑是一种比较强烈的表态。

再看看BBA(奔驰、宝马、奥迪),在智能化方面,它们确实在某些地方存在着短板。这也是整个汽车行业在转型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毕竟智能化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大家都在摸索前进。至于新势力,虽然目前在续航方面可能存在局限,但新势力也有着自己的创新之处,比如在智能座舱的打造上,一些新势力品牌有着独特的用户体验。

上汽大众的这一言论策略似乎是想通过“贬低竞品”来凸显自身的技术优势。傅强强调“油车也能智能化”,并力推自家搭载高通8155芯片、支持6屏联动的途昂Pro,试图为其贴上“油车智能化标杆”的标签。但是,这一策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遭到了反击。

东风日产新能源品牌总经理王骞在微博公开回击,称其言论是“五十步笑百步”,并强调“当下不应分德系日系,大家都是中国本土车企”。这一反驳可谓直击要害。从数据上看,上汽大众虽然在合资阵营中电动化步伐相对较快,其ID系列2024年销量13万辆,同比增长23.8%,但与头部新势力相比,仍然显得乏力。而且进入2025年之后,上汽大众的销量并没有明显好转,2025年1 - 2月份,上汽大众的累计销量为138150台,同比下滑了12.59%。

在如今的中国车市,合资品牌车企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上汽大众也不例外。曾经,上汽大众等合资品牌凭借品牌溢价与机械性能轻松“躺赢”市场。时代在变,消费者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消费者更加关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补能效率等“新三大件”。

上汽大众也意识到了这种变化,正在努力转型。它的“油电并行”战略,试图在保留传统燃油车优势的同时嫁接本土创新资源。就像途昂Pro接入文心一言与DeepSeek双AI引擎,这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但是,在自主品牌的“全栈自研”攻势下,这种“混血式”技术路线能否成功突围,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从整个行业格局来看,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智能化、电动化正在重塑行业规则。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没有哪家车企能够独善其身。对于上汽大众来说,它所面临的困境也是整个合资品牌群体所面临的共同困境。

一方面,合资品牌需要维护自身的品牌调性。品牌是车企多年来积累的无形资产,在消费者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智能电动化赛道上,仅仅依靠品牌是不够的。合资品牌又不得不向本土供应链低头。本土供应链在智能化、电动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比如在成本控制、对本土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等方面。而且,合资品牌既要应对销量压力,又需投入巨资研发。就像上汽大众,2024年的销量为1148091辆,同比下滑5.51%,这样的销量数据无疑给企业的转型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研发投入就显得捉襟见肘。

在我们不禁要思考,合资品牌该如何转型?是继续坚守传统的技术优势,还是彻底放下身段,全面融入本土创新生态?从王骞的呼吁“不分德系日系,聚焦本土化创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思路。合资品牌需要真正地融入中国智能化生态,将本土的创新资源与自身的品牌、技术优势相结合。

对于上汽大众来说,途昂Pro的推出是一个尝试,但是要想在市场上真正出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智能电动化时代,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汽车不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更是一个智能的移动终端。自主品牌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它们通过全栈自研,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从数据上看,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以某几个知名的自主品牌为例,它们在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了超过50%,而合资品牌在这一领域的增长则相对缓慢。这说明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汽车时,更倾向于自主品牌。

上汽大众要想改变这种局面,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在技术研发方面,要加大投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能仅仅依靠引入外部的AI引擎等方式,而是要建立起自己的研发体系。在市场定位方面,要更加精准地把握消费者的需求。不能仅仅以品牌历史和传统技术为卖点,而是要突出自身在智能电动化方面的特色。在品牌营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更加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

汽车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上汽大众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它的转型之路充满了坎坷,但是这也是整个合资品牌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上汽大众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战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回顾上汽大众的发展历程,它曾经创造过许多辉煌的业绩。桑塔纳车型在中国的畅销,让上汽大众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汽车品牌。时代在变,市场在变,如果上汽大众不能与时俱进,就很可能会被市场淘汰。

在智能电动化的浪潮下,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主品牌凭借着对本土市场的深入了解、快速的创新能力和灵活的市场策略,逐渐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而合资品牌则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上汽大众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自主品牌的产品在智能化配置方面越来越丰富。比如,一些自主品牌汽车的智能座舱可以实现语音控制、手势控制、多屏互动等多种功能,而且这些功能的用户体验越来越好。相比之下,合资品牌在这方面的表现则相对滞后。

再看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方面,自主品牌的进步也非常明显。许多自主品牌车型的续航里程已经能够达到500公里以上,甚至有些车型能够达到700公里以上。而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普遍较短,这也成为了消费者选择自主品牌的一个重要因素。

上汽大众要想在市场上重新获得竞争力,就必须要正视这些问题。它不能仅仅依靠过去的品牌优势,而是要在产品创新、技术研发、市场定位等方面做出改变。否则,它将很难在智能电动化的浪潮中生存下去。

汽车行业的发展是不可逆的,智能电动化已经成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上汽大众作为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汽车企业,有着深厚的技术底蕴和品牌影响力。如果它能够抓住机遇,积极转型,还是有机会在市场上重新崛起的。

转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企业有坚定的决心、足够的资源和正确的发展战略。上汽大众需要在保持传统优势的积极拥抱新技术,加强与本土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汽车行业的智能化、电动化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上汽大众还需要注意与友商的关系。虽然市场竞争是激烈的,但是同行之间也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贬低友商并不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反而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上汽大众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与友商共同探索汽车行业的发展之路。

上汽大众在智能电动化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战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只有这样,它才能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中生存下去,并且取得更好的发展。

0 阅读:13

逐梦破晓光

简介:热爱能让平凡日子闪闪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