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说“全程智驾”开车却要“随时接管”?文字游戏套路太坑人!

嘉慧浏览趣事 2025-04-17 10:48:17

科技飞速发展,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

走在大街小巷,或是打开各类媒体平台,汽车广告中“全程智驾驶”的宣传语屡见不鲜,仿佛在向人们宣告:驾驶的新时代已然来临,双手解放、轻松出行不再是遥远的幻想。

车企们信誓旦旦地展示着车辆在特定条件下完美实现全程智驾的场景,一次次成功的演示,让不少驾驶员心动不已,渐渐对这一先进技术产生依赖,甚至将其视为日常出行的得力助手。

然而,当消费者满心欢喜地将爱车开回家,真正与这所谓的“全程智驾驶”亲密接触时,现实却给了他们重重一击。

购车时被车企宣传话术所吸引的美好憧憬,在翻开用户手册的那一刻,宣传语又开始变得不一致:那一行行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小字——“驾驶员要随时接管”,背后却隐藏了巨大的问题。

据调查,绝大多数人在买车后,往往只是匆匆浏览一下基本操作指南,便将用户手册扔到了一旁,几乎没多少人会认认真真的学习“操作指南”。

于是,这就导致了一个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车企在宣传时着重强调车辆的智能驾驶功能,给消费者营造出一种近乎“自动驾驶”的错觉;而消费者却因忽视用户手册中的关键提示,对驾驶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浑然不觉。

这种宣传话术与实际责任的冲突,绝非个例,而是在整个汽车行业中普遍存在。

一些车企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过度夸大智能驾驶技术的成熟度和可靠性,甚至有意模糊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界限。

他们在宣传中频繁使用“自动驾驶”“零接管”等极具误导性的词汇,却在用户手册的角落,轻描淡写地提及驾驶员需要随时保持警惕、接管车辆。

从本质上讲,这是车企企图利用法律免责条款来规避自身责任的一种手段。但这种做法,无疑违背了《民法典》中关于人身损害免责条款无效的规定。

毕竟,汽车作为一种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一旦因智能驾驶技术故障或误导性宣传导致事故发生,将对驾乘人员以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不久前备受关注的小米汽车事故,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这起事故中,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NA仅仅提前了两三秒向用户发出预警。

对于驾驶员来说,这短暂的两秒,往往根本来不及做出有效的反应和操作,更难以实现对车辆的有效监管。

这样的预警时间,在紧急情况下几乎等同于没有预警,极大地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而事故发生后,网友们纷纷扒出雷军在宣传中多次使用“自动驾驶”等相关术语,这无疑将小米汽车乃至整个行业在智能驾驶宣传方面的问题,赤裸裸地暴露在公众面前。

面对如此乱象,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对汽车智能驾驶宣传进行规范和整治。

首先,统一话术规范刻不容缓。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应当肩负起责任,制定严格的宣传术语白名单,明确规定在不同智能驾驶等级下,车企哪些术语可以使用,哪些绝对禁止。

以当下较为常见的L2级智能驾驶为例,鉴于其本质上仍属于辅助驾驶范畴,车企在宣传时应严禁使用“自动驾驶”这样容易误导消费者的词汇。

同时,诸如“零接管”等夸大其词的表述,也应被列入禁词名单。只有从源头上规范宣传话术,才能避免消费者被误导,对智能驾驶技术形成正确的认知。

其次,车企在广告销售话术方面,必须加入明确的风险提示。

对于L2级别的辅助驾驶,应清晰告知消费者,这一技术需要全程监控,驾驶员的手一刻也不能离开方向盘,时刻保持对车辆的控制权。

通过这种方式,让消费者在购买车辆前,就充分了解智能驾驶技术的局限性和潜在风险,从而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

此外,用户教育前置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环。在车辆激活智能驾驶功能前,车企应强制用户完成一系列交互式培训。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模拟各种需要驾驶员接管车辆的场景,让用户亲身体验并掌握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及时、有效地接管车辆。

同时,利用车辆内置的摄像头,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时监测驾驶员的注意力状态,一旦发现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及时发出提醒。

通过这样的方式,确保用户在使用智能驾驶功能前,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汽车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无疑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但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车企绝不能忽视自身的社会责任,更不能以误导消费者的方式来推销产品。

只有通过统一话术规范、加强风险提示以及做好用户教育,才能让智能驾驶技术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发展,真正为人们的出行保驾护航。

否则,当虚假宣传的泡沫被现实戳破,受到伤害的不仅是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整个汽车行业的信誉和未来发展也将变得迷茫。



文本来源:@刘兴亮

3 阅读:160
评论列表
  • 2025-04-21 08:51

    我买个油车,用户手册是什么鬼?我一眼没看过。

  • 2025-04-18 15:24

    没文化别开,没钱别买,穷人别说话,

  • 2025-04-17 14:44

    合资老古董们急了,各种抹黑电车,各种抹黑智驾

  • 猴王演讲还说自家车“端到端自动驾驶”呢。猴车的“智驾”连吉利的智能巡航都比不上,智能巡航介于定速巡航与智驾之间,至少可解放脚踩油门,而且稍拈方向盘即可,设好速度后它会自动在两界线中间行驶,当前方有障碍物或有车并线时会急刹根据距离调减速度,且方案偏保守。我用过开了二千公里了感觉不错。它不如智驾的是无法结合导航走,在选择不继续沿路前行时须人工打方向盘换道。但即使如此,开车的疲劳已大为减轻,中途都不定得入服务区休息。十几万的国产油车有这些功能(含360全景、语音控制窗开合和空调.导航.音乐等),合资.进口的做不了,所以我拥抱科技买国产车尝试。

嘉慧浏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