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三十七年(公元前707年),河南,郑国。
周天子突然下令:在参与周朝议政这件大事上,郑国被排除在名单之外。这对郑庄公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眼下周天子衰微,各个诸侯国都想趁此机会讨好周天子,好间接瓜分周天子势力,发展自己国家。
此后,各大诸侯王一旦到了朝觐天子的那天,郑庄公一次次缺席。周天子一怒之下,带着四个国家去讨伐郑国。结果呢!周天子本想大干一场,结果却被郑庄公大干一场。
混乱中,郑国的人一箭射中周天子肩膀。仅此一箭,打破封建王朝好几百年的礼乐制度,周天子颜面扫地,这一箭,成功影响了中国往后好几千年的历史。01以下犯上,郑庄公如何这么胆大?这当然有着非常深厚的因果关系。早在周幽王迁都洛阳后,天子势力就开始被手下的各大诸侯王疯狂瓜分。当时,郑庄公对周天子还非常忠心,作为诸侯王,郑庄公看着其他诸侯王疯狂瓜分天子势力,他当然也不甘心落后。
“他喵的,你一个小小诸侯,势力竟然要超过本王,我必须压制压制你!”周平王因此对郑庄公疯狂打压,想要瓦解郑庄公的权力。但郑庄公压根不搭理他,马不停蹄赶到洛阳,不断给周平王施加压力。周平王最终认输,对郑庄公不断赔礼道歉,但郑庄公依旧不依不饶。
周平王被逼无奈之下,提出“互换人质”的建议。这个建议怎么展开呢?周平王和郑庄公各自把儿子交给对方,以此来维护君臣之间的信任。
周桓王无论如何都咽不下这口气,更可气的还有一件事。当年,周平王去世后,专门放权给了另一位大臣,而没有给郑庄公。周平王用行动告诉大家,他很讨厌郑庄公,即便郑庄公实力很强,他到死也不认可郑庄公这个臣子。
郑庄公得知后,当即被气得半死。二话不说带着人从郑国跑到周国,去收割周国种植的小麦和水稻。收割小麦和水稻是小事,关键是这些水稻和小麦全是周国的庄稼,郑国如此大摇大摆去收割,无疑是狠狠抽了周天子一耳光。
威胁天子,恶意收割天子的庄稼,这两件事放在一起,影响十分恶劣。大家看到诸侯王竟然敢公然和天子叫板,纷纷效仿,再也没人把天子放在眼中。郑庄公这两个举动,将天子尊严按在地上摩擦,周桓王上位后,怎么可能放过郑庄公?
所以啊!郑庄公后来发现自己的举动给周王室带来了毁灭性打击,他也通过各种方式,想要强化周桓王的势力,只要谁对周桓王不敬,他就去讨伐。
直到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直接下令,把郑国从参政名单上除名。郑庄公得知后,暗想:“好你个周桓王,你爷爷我都不放在眼里,更别说你这个小子!当初打了你爷爷的脸,确实是我不对,我后来不
也一直在弥补吗,为了扩大你们王室的影响力,谁对你不敬,我就去打谁,我为了谁?还不是为了维护你的尊严?你现在竟然想灭我郑国,既然你不仁,那就休怪我不义。”
郑庄公说到做到,当即连诸侯朝觐天子这种最基本的礼仪,也不再遵守。就此,郑庄公想要恢复周天子尊严的梦想,被他自己亲手戳破。03周桓王带着四个诸侯国,当即浩浩汤汤的前往郑国讨伐郑庄公。郑庄公得知后,当即破罐子破摔。心中对周桓王骂道:
“我并不想让你在全天下面前丢人现眼,你自己非要打我,那就别怪我还手。”郑庄公虽然这样想,但内心还是不想和周桓王发生明面上的冲突。(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旧说历史,作者:刘新旧)在双方交战中,郑庄公对周桓王处处留手,但打仗并非儿戏,在混乱中,郑庄公的一个属下,一箭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
双方所有人马,在这一刻全被惊呆。郑庄公同样被惊的呆在原地一动不动,过了好一会儿,才认清现实,心中大叫道:
“你这个猪头,我都说了不要和我打吧?你非要干我,现在被我的人射中,我看你怎么收场?”这种结局,郑庄公也没想到。很明显,周天子带的几个国家,并不是郑庄公的对手,但郑庄公也不想把事情闹大,这场战斗,因此草草了事。
虽然在战场上取胜,郑庄公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反而越想越害怕。当夜,郑庄公连夜派人追上周桓王,对周桓王说:
“大王啊,我们老大也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特意派我前来向大王请安问好。”如此深仇大恨,根本不可能一时半会能够化解。不多久,天下各方诸侯都得知了周桓王讨伐郑庄公反被郑庄公打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