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7月20日,各大报刊的头版均以此点题:李小龙先生于午夜十一时半病逝。作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传奇性大人物,李小龙的影响力就如众人认识的水型名句一样,至今仍然一直流遍全球不同角落,以多变的形态将力量灌输予不同世代、种族。
「Be Water, my friend.」
提起李小龙,你总会想起七十年代那几部极具代表性的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还有那部他无法完成的《死亡游戏》。可是,电影以外的李小龙大家又了解吗?他终生追求武术,又是否真的四处与人切磋?早年已得儿女的他,又对家庭有什么观念?组长与大家好好分享一下几个鲜为人知的秘密,让大家更深入认识谁是李小龙。
1. 曾经是个小混混
相信不少人曾听说,李小龙年少时非常好动,甚至经常“惹是生非”。这是真的。大概受到性格影响,李小龙早于童年时已经与身边同辈经常闹事,更被人取名“无时停”。当年曾入读本地传统男校喇沙书院的李小龙,曾与另一笑匠许冠文属同一年代的校友,过往甚至有指许冠文是校内跳舞唱歌的活跃分子,李小龙则是因为打架而出名的,更指他一放学便与人打架。
后来,李小龙甚至在生前一次访问中亲认自己曾是个“小混混”,试过随手拆下男厕水箱的冲厕银链就去打架,而且已故笑匠梁醒波女儿文兰也曾分享,自己当年有份开着车等李小龙打架,待他打完后便负责接送他离开,属于李小龙在那些年的“疯狂拍挡”。相信因为这种无时停的性格,令其爸爸李海泉决定将李小龙带回美国,亦因为此决定间接令李小龙在美国的大学修读哲学,开僻了其日后的武术传奇之路。
2. 当初回港拍戏,只是邹文怀的一场赌博
时间回到六十年代中期,即使李小龙在《盲人追凶》、《青峰侠》等电视剧有出色演出,但发展上仍然不理想。相反,却因为以上的演出令他被香港的演艺圈、观众相中,开始受到注意。于是,他便决定回港寻求机会。
可惜的是,最终他被邵氏所拒绝,只能在欢乐今宵等的人气节目上露面担当嘉宾,令他失望而回。不过,那时正遇着邹文怀燃起创业的想法,于是决定派导演罗维的前妻刘亮华远赴美国进行两项任务,第一就是找郑佩佩回港拍戏,第二就是将那名在欢乐今宵有亮眼演出的后生仔带回香港,而他就是李小龙。后来,李小龙与邹文怀洽谈顺利,成功开拍了《唐山大兄》。但是,据李小龙会会长W先生分享,从《唐山大兄》得到的拍摄资源,与及找来田俊做第二男主角的安排去看,大概可估计到当年邹文怀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进行,但求“衰咗都唔蚀太多”。结果,《唐山大兄》几乎成为当年的票房之冠,大获空前成功。
3. 李小龙:一边是武术、一边教跳舞
回到大学年代,李小龙在美国曾经开班及走到邮轮上教授跳舞,并在1958、59年间夺得跳舞冠军。李小龙热爱阅读,而俄国芭蕾舞大师Rudolf Nureyev的自传则是他其中一本最喜爱的书籍。回到香港后,李小龙亦曾与不少圈中好友低调交流舞技,而才女林燕妮也分享过李小龙曾指出,她跳芭蕾舞时的脚不直,证明后者对芭蕾舞是有研究的。
此外,李小龙在电影的动作演出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其实同样受到跳舞所影响。如果大家细心留意,其实会发现李小龙在电影中不时加入一些飞踢、跳跃的动作,而这些设计却甚少出现在他的真实示范中,源于他参考了不少舞者的肢体语言,将其加入予不同的动作设计,从而优雅了他的动态演出及节奏,可谓非常具有智慧和心思。而且,当年他想过,如果武术方面没有太多发展,就打算向跳舞的方向走。
4. 他是画画高手
据说他荷里活的影响,李小龙回港后拍摄的几部电影,他也习惯亲自画制“Storyboard”表达一些动作场面,例如《死亡游戏》他也有绘画。据了解,他更常绘画的是一些侠士、道士等的角色人物,而有部分书籍甚至找到那些真迹,将其编在书籍的开页,其中一本就是《武道释义》,首页印有一个出自李小龙亲笔画的“道家”侠士,而根据李小龙过往的记载去推断,这很有可能是他想像出来、其最常参透的老子或庄子。
5. 他曾因为老婆被记者滋扰而暴怒
《唐山大兄》的空前成功,的确是出品人邹文怀和李小龙也意想不到的美满结果,可是对于李小龙来说,其实这次演出的压力也非常大,源于连他自己也无法估计香港影迷的反应,他也很担心最终与理想大有出入。结果电影一鸣惊人,而李小龙也即时成为了香港的巨星,自1971年起,他的一举一动、日常生活都几乎成为无处不在的报导。
起初,李小龙的确很享受这种巨星般的对待,可是记者的追踪和报导开始困扰李小龙,甚至曾有记者长时间捕在李小龙家宅楼下,令他严重失去私人空间。据说曾有一次,李小龙拒绝拍照并即时拆下记者的相机,后来李小龙才得知对方是某世叔伯的姪仔,之后李小龙再见那位记者时,也特意上前与对方握手示好,尽显其礼仪修养。当年亦有报导指,因为李小龙太太Linda外出到超级市场时被记者上前追问,再不断被滋扰,后来传到李小龙的耳中后令他极为愤怒,可见他护妻有加。
有趣的是,传闻有指李小龙的第一位女弟子就是Linda,不过事情则未被证实,只是肯定的是李小龙不时在家中都会找来Linda陪伴练习,而过往在美国读大学时,也因为不时练习咏春、“讲手”而吸引不少女生。
6. 李小龙是传奇,也少不免被神化
李小龙会会长W先生分享,过往曾听过Linda形容李小龙是一个很擅长表演的“showman”,经常笑别人踢木板,笑指别人只懂“踢死物”。她指李小龙都会踢,可是他的分别是,他在批评、取笑别人之前,一定会确保自己做得比别人好一万倍,还要表演得比你精彩,因为他要别人服他。
李小龙的厉害,随着他的意外离世而慢慢被过度神化,当中最为广泛流传的必定是他四处挑战不同高手,或者被不同宗师上门挑战。当中一次,则是传闻当年拍摄《唐山大兄》期间,他打听到当地有一位泰拳“金腰带”,于是趁着拍摄空档与对方较量。可是,这些全都是谣言。
李小龙会会长W先生,他说:“很记得出发(到泰国)前,他也相对担心,毕竟这是首次回港拍摄,对当地也人生路不熟,加上不熟悉当地的武师,忧虑对方会从中作梗及闹事。其实李小龙十分聪明的,他很了解自己是到当地拍戏而不是上擂台,绝对不会乱来。如果你留意,李小龙拍戏会有固定班底,他喜欢用自己信任的人,所以后来才会经常看见元华、林正英、陈会毅等人的出现;尤其一位,Robert Chan,他本来不是电影圈的人,只是曾教导李小龙健身,可是正因为他获得李小龙的信任,后来才被他拉进了电影圈,从此踏足这一行。”
李小龙会会长W先生也承认,李小龙的确被神化了,但他特别强调:“留意一下,你越看李小龙的电影,会发现越后期的那些作品,也越没有这些神化事情的出现。因为当他有能力控制一部电影的时候,他便越会除去那些不真实的部分。”
李小龙曾在《猛龙过江》中说过:“做任何动作都能够从心所欲、一心一意,尽量去表达自己。”逝世五十年,李小龙的武术和生命智慧一直永存。一代宗师,精神不灭。
对。别盲目崇拜偶像。可以激励精进精神。人生不可以复制。别失去“自已”。要寻回“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