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国乒女队的世界杯大戏。最近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孙颖莎稳了的论调,但作为跟着国乒十几年的球迷,我得说这事儿可没表面看着那么简单。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聊聊,孙颖莎这个卫冕之路到底有几道坎儿要过。

第一道坎:要夺冠,莎莎就必须在技术上进行改造
先说这个技战术改造,听着挺高大上吧?其实就是孙颖莎在给自己换装备,上个月重庆冠军赛大家都看到了,打大藤沙月那场差点翻车,第三局9-11输得那叫一个揪心。有局比赛我数着,正手短球直接失误了4次,这可是马琳亲自当陪练后的效果。不过话说回来,这就像咱们穿新鞋,头几天磨脚后跟正常得很。
但您猜怎么着?人家教练组是真下血本。邱贻可带着科研团队搞了个正手防御系统升级,据说把孙颖莎的正手覆盖面积扩大了15公分。马琳更绝,直接把自己当年接发球的绝活拆解成三板斧教给孙颖莎。重庆赛打王艺迪那场,孙颖莎接发球直接得分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第二道坎:伤病最不讲武德
再说王曼昱这档子事,现在网上分两派吵得不可开交。一派说天助莎莎,另一派嚷嚷鳗鱼满血复活照样杀,要我说啊,伤病这事儿就跟天气预报似的。重庆说要下雨,结果艳阳高照,预报说多云,转眼就暴雨倾盆。
王曼昱这次伤的是右肩三角肌,听着吓人吧?但您别忘了,当年刘诗雯带着腰伤照样在世乒赛上演七剑下天山,现在国乒医疗队可牛了,听说用上了某康复系统,能预测肌肉疲劳度到小数点后两位。要我说啊,现在说王曼昱废了还为时过早,搞不好人家正憋着大招呢。

第三道坎:外协选手集体进化
日本队那边最近动静可不小。张本美和的反手拧拉现在能拐出S型弧线,早田希娜把发球练得跟变魔术似的。上次陈梦跟她打,光发球直接得分就丢了5分。还有那个法国00后帕瓦德,反手爆冲那劲儿跟男选手似的,孙颖莎要是碰上她,可别被带进暴力美学的节奏里。
不过要说经验值,孙颖莎确实占优。光世乒赛单项赛她就打过三届,这履历够外协小年轻们眼红的。但您发现没?现在00后打球根本不按套路出牌,大藤沙月上回那个海底捞"救球,把孙颖莎都整不会了。要我说啊,现在的乒坛就跟吃鸡游戏似的,老将得防着新手伏地魔。

第四道坎:七连败背后的心理战
这"七连败"的梗都快成连续剧了。去年澳门赛那场决胜局14-12,孙颖莎硬是靠擦边球绝杀;今年新加坡大满贯,王曼昱手握3个赛点愣是被翻盘。但您仔细看技术统计,两人多拍相持得分率王曼昱还高2个百分点呢。重庆赛半决赛要不是伤退,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
现在这局面像极了当年张怡宁和王楠的"瑜亮之争"。张怡宁说过:"顶尖选手过招,输赢就在两三个擦网擦边上。"孙颖莎现在最需要防的不是技战术,而是别被"七连胜"的心理优势反噬。毕竟王曼昱这种级别的选手,随时可能触底反弹。

第五道坎:教练组的甜蜜烦恼
马琳现在估计头发又得掉几根。孙颖莎要保,王曼昱要救,陈幸同王艺迪还得盯着外战。听说教练组连夜开会搞出个"双保险计划",孙颖莎主攻技战术升级,王曼昱专注康复训练。要我说啊,这跟打牌似的,既要防着对手偷鸡,又不能暴露自己的底牌。
最绝的是备战策略。听说孙颖莎最近在河北队集训,陪练专门找了左手持拍的林诗栋模仿早田希娜,还请了男队员当"人肉发球机"。王曼昱那边更狠,直接上VR训练系统,把孙颖莎近半年的比赛数据做成全息影像。
现在网上预测都跟算命似的,有说孙颖莎六四开的,有说五五开的。要我说啊,关键看这三板斧:
1、接发球能不能顶住日本队的魔法攻击
2、正手短球失误率能不能压到15%以下
3、多拍相持中敢不敢变直线
最后给兄弟们爆个料:听说国际乒联偷偷换了新球,旋转比之前降了8%。这对擅长旋转变化的孙颖莎可不是好消息,但对力量型打法的王曼昱倒是利好。您品,您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