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百炮齐发,越军据点纹丝不动,突然一运煤工站出来:我能搞定

星河共我醉 2025-03-27 13:58:55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震天的炮火声响彻天空,炮弹直飞越南同登,敌军阵地顿时浓烟四起。我军灵活穿插,迅速完成对同登的包围,越军的“英雄团”大部分被歼灭。剩下的敌人无心再战,边打边撤,最后躲进了易守难攻的核心阵地——鬼屯炮台。拿下敌军炮台,彻底消灭驻防部队,这就成了我们部队最后的作战任务。

鬼屯炮台坐落在越南同登镇的一座平顶山上,是法国人花了三年时间建造的。这座炮台非常坚固,光是墙壁就有差不多3米厚,材料包括钢轨、钢筋、石头和水泥,混合浇筑而成。炮台内部设施齐全,有坑道、礼堂、餐厅、房间、水井和仓库等,能容纳上千人,储备物资足够他们长期生活。此外,300个射击孔让防守变得非常容易,因此这座炮台很难被攻破。对方先发制人,放话挑衅。我军迅速制定了首次作战计划,打算从玻保的东北方向发起进攻,首要目标是抢占火车站,阻断鬼屯炮台和其他阵地的联络,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从而迅速攻克。163师集中火力对敌军据点展开猛烈轰炸,但效果并不理想。鬼屯炮台的外墙只是被炸出了一些白点,整体结构依然完好无损。相反,我军在冲锋过程中损失惨重。最终,第一次攻打鬼屯炮台以失败收场。

天刚亮,我军又一次下令攻打炮台。在炮火的支援下,士兵们迅速突入火车站,与敌军短兵相接,眨眼间就消灭了40多个敌人。我们推进到西南方向时,突然遭到三处敌军火力的猛烈打击:339高地、探某阵地群和鬼屯炮台同时开火,导致我军寸步难行。经过八次冲锋都没能突破,最后只能撤回到最初的那条战壕里。天亮之后,队伍的行踪暴露无遗,没办法继续进攻,只好暂时停下来,结果第二次攻打鬼屯炮台的行动又失败了。接连两次失败,让部队的士气受到严重打击。党委迅速召集会议,统一思想,提振斗志。在补充了大量武器装备后,重新部署了各部队的作战任务,同时加强了步兵和近距离火炮的配合训练。在周密的部署完成后,天刚蒙蒙亮,我们的部队就发起了第三轮攻势。

经过整整24小时的激烈战斗,我们的部队在22号清晨成功切断了鬼屯炮台和火车站之间的秘密通道,这样一来,鬼屯炮台就被完全包围,无法得到任何支援了。不过,防守炮台的越南军队依靠四周设置的300多个枪眼,加上坚固的围墙和充足的武器弹药,死守阵地不愿投降。我们的进攻部队因此难以推进,各支队伍都出现了严重的伤亡情况。眼下这情形,僵持下去对我们部队绝对不利,可短时间内又找不到更有效的应对办法,战场上的指挥官们全都陷入了困境为了支援前线战士的战斗,边疆百姓自发成立了后勤保障队,确保前线物资供应充足。广西凭祥电厂的工人何国安深受鼓舞,立刻报名参加了这支队伍。正当他兴冲冲地推着煤车向前线进发时,却看到一队队伤员被陆续抬了下来。他心头一紧,赶紧上前拉住一名战士打听情况。战士告诉他鬼屯炮台久攻不下的困境。听完这些,何国安马上请求战士带他去见部队领导。

一见到领导,何国安立刻走上前说:“领导,这个鬼屯炮台我有办法解决!”“这事你能行?你可不是打仗的料!”首长满脸诧异,盯着何国安说。何国安把自己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他来自广西,长期在凭祥市发电厂负责做饭工作。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有过一段不寻常的过往。1943年,年仅13岁的何国安被迫跟随越军来到越南同登镇干苦活,参与了鬼屯炮台的扩建工程,这一干就是八年,直到1951年才回到祖国。尽管时光已流逝二十多载,可那座炮台的景象始终深深刻在他的记忆里,无法抹去。他介绍,这座炮台长达120米,宽70米,总共有三层。不仅外墙极其坚固,内部设施也十分完备,包括了餐厅、库房、医疗室、卫生间等,水电通风系统都很齐全,可以轻松容纳上千人生活起居,简直就像一座井然有序的山中要塞。对于不了解它的人来说,想要攻破这座堡垒,简直是难如登天。何国安又说道:“不过,我清楚这个炮台有个致命弱点!”

无论是法军还是越军,他们建造鬼屯炮台的初衷都是让它固若金汤。但只要有人员驻守,就必须保证空气流通,这就不得不设置通风口。这些通风口成了炮台的致命弱点,只要把它们全部堵住,就能把里面的敌人一网打尽。何国安说完,脸上露出为难的表情,他叹了口气说:“不过都过去二十多年了,我现在实在想不起来通风口的具体位置了,只记得它们都在山顶那一带。”领导听完,顿时喜出望外:“你给的信息太重要了,既然知道了它的弱点,我们肯定能抓住它。”随即下令让何国安带人火速赶往山顶。在我方部队的强力保护下,何国安一行人顺利登上了山头。站在高处环顾四周,整个山顶被炸得一片狼藉,炮台的上部完全被土石覆盖,连通风口的位置都找不到了。

何国安仔细观察了炮台的位置,凭借自己的记忆确定了它的具体方位。师部还派来了工兵和喷火兵帮忙,大家仔细搜索了炮台的顶部。士兵们移除了堆积在炮台顶部的山石碎块,接着把大块石头炸成更小的碎片。经过一番努力,他们陆续发现了炮台的通风口和内部供水管道。炮台的通风口直接通到内部,最初我们尝试用喊话的方式劝越军投降,但489团多次喊话都没成功。为了拿下这个炮台,我们的伤亡已经非常惨重,既然敌人死守不降,打算拼死一搏,那我们只能选择把它炸毁。经过一下午的奋战,我们的战士们不顾自身安危,硬是把大量炸药扛到了炮台顶端,准备一举摧毁这个难啃的硬骨头。

万事俱备,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地面剧烈震动。鬼屯炮台的四个通风口瞬间消失,炮台被滚滚浓烟笼罩。这时,一个人影从烟雾中窜出,立刻被我方士兵抓住。随后,战士们迅速包围了那片区域,打算见一个抓一个。然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再也没人从里面逃出来。这个被抓的俘虏吓得面如土色,他坦白道:“我是越军的一个小队长,炮台里藏了不少人,有越军12团、2团、公安12团、炮兵68团,还有一些特工队,再加上他们的家属和行政人员,总共得有1000多人。”经过激烈战斗,我军成功攻占了固若金汤的鬼屯炮台,为对越自卫反击战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战争结束后,为了表彰何国安在支援前线中的突出表现,政府授予他"支前模范"这一荣誉称号,同时给他记了一次"一等功"。这不仅是对他个人付出的肯定,也体现了国家对有功之人的重视和嘉奖。

1979年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如今还有多少人能回忆起来?在这场战争中,不仅有超过20万解放军战士冲在前线,还有30多万后勤人员提供支持。这些后勤人员主要由大量的民兵和普通百姓组成。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运送武器和弹药,还要照顾受伤的战士,侦查敌情,有时甚至直接参与战斗。像何国安这样的许多人,都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成就。俗话说,老百姓是军队的坚强后盾。自抗日战争起,我们国家的支前群众就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后援力量。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