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高宗时期,倭国完成了大化革新,国力变强。百济被唐朝灭掉后向倭国求援,倭国出兵帮忙复国,与唐朝大将刘仁轨在白江口进行了大规模海战,倭国、百济联军溃败!日本战国大名丰臣秀吉在1588年统一日本后,以进攻明朝为由向朝鲜借道被拒绝,日本于是进攻朝鲜。朝鲜不能抵挡,遣使向宗主国明朝求援。明朝前后派出约八万人赴朝作战,虽未全歼日本侵略军,却也让丰臣秀吉集团的势力被削弱,导致德川家康崛起。

晚清时期中日爆发了甲午战争,由于日本明治维新国力大增且蓄谋已久,清朝仓皇迎战,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日本趁机发动了志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虽然日本最终战败,却也给当时贫弱的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从唐朝到近代,为什么日本要将侵略中国作为千年国策呢?而且这一国策恐怕再过一千年都不会变,这主要是日本的生存环境所决定的,日本祖祖辈辈生活在四个岛上,恐怕早就想换个大陆生活了。

日本四岛都在地震带上,平均每年地震2000多次,长期的恐慌便是日常。狭长的岛链紧邻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一旦出现超级大地震,日本整个国家都有可能滑落至11000米深的海沟!火山遍布日本各个角落,就连富士山也是一个活火山,一旦大规模喷发就会遭受灭顶之灾。此外日本国内还有无数的休眠火山和活火山,随时可能喷发,淹没附近的一切。日本土地贫瘠、物产匮乏,山多平原少,生产的粮食都不够吃,大量的粮食、蔬菜和肉蛋奶需要进口。中国富饶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日本人真是做梦也想得到,有个四川盆地也行啊。

农业基础差,工业资源更是缺少,现代工业所需要的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稀有金属等一概没有,全靠进口。发电的资源非常缺乏,但凡有点煤炭、水能利用,也不至于经常发生核电站的事故。此外日本的气候环境也十分恶劣,台风、寒潮、暴雪都是家常便饭,房屋动不动就倒塌,所以日本人千年来更喜欢木质房屋,将伤害降到最低。因此尽管日本列岛养育了祖祖辈辈,但无论是谁主政日本,都想要为国家、民族、后代谋求一片富饶的领土,尤其是日本强大的时候,这种想法会付诸实施。战国大名织田信长就有“天下布武”的愿望,丰臣秀吉更是直接入侵朝鲜,最终的目标还是明朝。

而日本环顾四周,其实中国是最佳的移民地。这里物产丰富、平原广大、人杰地灵,且环境优越、气候适宜,可惜中国并不是无主之地,战争也就在所难免了。但中国的文明程度、人口体量、资源都远超日本,日本侵略中国无异于蚂蚁吞象。虽然抗战时期日本一度占据优势,但却是在美国资源的大力进口下。没有美国资源的支持,日本根本没有能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就是一直盯着中国,从而失去了其他的移民地。以千年来中日战争来看,日本不应该将侵略中国作为基本国策,有太多的地方可供日本选择,离日本最近的库页岛是个不错的选择。日本曾经短暂地占据库页岛南部,后来俄国以千岛群岛十八岛置换库页岛南部,对日本而言亏大了。

澳大利亚是英国人流放囚犯的地方,这块单独的大陆在19世纪50年代以前只有40万人。后来发现了包括金矿在内的多种矿藏,才让各国淘金者蜂拥而至,人口激增、日本可以在澳大利亚成立联邦之前吞并,让渡给一些英国利益也不是不可能。此外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对东南亚是降维打击,跨海占领比日本四岛更大的领土是轻而易举的事。可惜日本太专注于中国,最后侵略中国失败,二战后作为战败国不应该提出任何领土要求,也错失了寻找优质领土的最佳时机!战争的本质从来都不是意识形态之争、地缘政治之争、不战而屈人之兵,而是生存空间与资源的争夺。只要日本人还生活在环境恶劣、资源匮乏的那四个岛屿上,占领中国的千年国策就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