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川页
1976年9月9日,是自建国以来,甚至是几百几千年之后,最为悲痛的一天。
这一天,伟人逝世,举国悲痛,但传奇仍在,所以在后来的影视剧中,他是最特殊的“角色”。
而在饰演伟人的这些演员中,谁是最符合他形象的那一个呢?

看到唐国强居然不是第一名,想必很多观众都会感到不可思议。
毕竟,唐国强是所有演员当中,饰演伟人次数极多的演员之一,甚至在某些导演的心中,他都成了“钦点”,伟人这个角色非他不可。

如今已经年过七旬的唐国强,目前扮演伟人的次数为54次左右,不可谓不多。
而饰演过“诸葛亮”等经典“老角色”的唐国强,其实在年轻的时候,可是名副其实的“奶油小生”。
当年刚演完《南海风云》,他就成了圈内的香饽饽。
不过,成也此标签,败也此标签,所以在戏路被限制之后,唐国强迫切地想要转型。

如此一来,才有了经典的“诸葛亮”和“伟人”等角色。
1996年的电影《长征》,唐国强首次接触到“伟人”这个角色。
虽然那时候他还没有饰演伟人的经验,可唐国强与生俱来的“领袖气质”,还是让他完成的非常出色。

事实上,如果单单是从外形上来看,唐国强与伟人并非是最相似的,甚至可以说差别很大。
但还是那句话,有时候演员饰演一个角色,并非只看外形,整体的气质和神韵也非常重要。
更不要说还是“伟人”这种极富个人传奇色彩的角色,所以唐国强还是比较不错的。
不过,他也终究是只能排在第五位而已。

排在第四名的王霙,饰演伟人的次数和唐国强相差无几,早在1989年的时候,他就已经作为“青年伟人”的演员人选。
此间还有件事值得一提,当时要拍摄的作品是《开天辟地》,而王霙并非第一人选。

原本的第一人选大家还非常熟悉,他就是《人民的名义》中的“达康书记”,也就是吴刚。
不过,在仔细对比过外形之后,还是觉得王霙比吴刚更像一些,所以这个角色最终落在了王霙的手中。
饰演伟人,其压力可以说是相当大的。

对比唐国强,王霙付出的努力还要大一些。
他自知无法完美复刻伟人,所以就到处丰富自己,除了将伟人的著作一一研读之外,还曾多次去过伟人待过的地方。
伟人的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举一动,他都要熟悉一遍。

正是因为如此全面地了解过伟人,才让王霙饰演的“伟人”,能够做到别人难以演绎的“鲜活”。
看到他之后,大家会觉得这个人物是现实的,而不是刻意演绎出来的。
从业多年,王霙几乎就是为“伟人”这个角色而生,故而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经典。

在一众饰演“伟人”的演员中,侯京健算是最年轻的一个。
也是因为年纪小,阅历低,对曾经的那段历史了解不够深刻,导致其在出演《觉醒年代》里的“伟人”时,一度不被人看好。

然而让所有人都惊喜的是,侯京健用自己精湛的演绎,居然给了大家一次大大的惊喜。
事实上,在参演之前,他也如同王霙一样,看过和体验过了伟人的一切。
最终,他练就了一口流利的湖南话,那充满正义且坚毅的眼神,让他往那一站,就仿佛看到了曾经辉煌的那段岁月。

可能侯京健饰演的次数并不多,但他的排名仍旧很靠前,这背后的原因除了自身演技十分出色之外,还因为他的外形。
上天赐予他的形象,让他与年轻时的伟人自有一番相似度。
综上,侯京健完全有实力排在第三名。

提到古月,他和唐国强之间还有一段“争议”,就是谁最像伟人?
2005年7月2日,古月逝世。
这则消息在第二天被传出来之后,无数人为之感到遗憾,观众都感慨看不到“最像的伟人”了。

很早之前,古月就已经被当做“特型演员”,虽然说他“为伟人而存在”有些不恰当,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的确如此。
也是因为他的特殊身份,当时为了抢救他,有很多专家都到场了,奈何还是没能救回。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月去世之时,演员卢奇、刘劲和郭法曾等人都在其身边。

而这三人,分别是邓老、朱将军和周总理的“特型演员”,从这里就不能看出,古月的逝世,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古月与伟人几乎有着最全面的重合度,形象和言行都是“浑然天成”。
而他之所以不是第一,原因也是过于相似,以至于没有更好的突破。

虽然唐国强饰演过多次伟人,但如果真正论起群众基础,张克瑶才是稳居第一位的那个。
1933年出生的他,很早就是西安话剧院的一级演员,演绎能力毋庸置疑,能拿到金狮奖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许多上年纪的人心目中,张克瑶就是最像伟人的演员,没有之一。
从最简单的动作开始看,仅仅是抽烟这个小小的细节,他就有着其他演员无法企及的“自然性”,仿佛真人坐在那里一样。
而他最令人信服的一点,也不是“像”,而是不同角度的呈现。

伟人之所以伟大,除了拥有“开天辟地”之能外,他内心丰富的思想性和哲学性,同样十分难得。
所以张克瑶就从这一点入手,脱胎于观众更欣赏的“形似”,转而往哲学层面的“神似”发展。
所以他演绎出来的伟人,或许并不是“伟人”自己,而是为那个时代所生的“领导者”和“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