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柯淳晒出的工资单时,我正蹲在公司楼下啃包子。屏幕上那串数字晃得人头晕——日薪2万,这比我一个月的房贷还多。那个曾经在横店当群演、日薪800元的穷小子,什么时候成了短剧圈的顶流?

一、从群演到顶流:流量时代的造星神话
柯淳的逆袭像极了爽文剧情。2020年他还是横店“背景板专业户”,为了演好混混特意学左手抽烟,在《民国烟云》里用细节把五分钟戏份演出人物小传。但命运转折发生在2025年春节档,他主演的《好一个乖乖女》三天播放量破10亿,抖音粉丝暴涨150万。这部“霸总+甜宠”的爆款,让他从日薪800元的龙套直接跃升为日薪2万的头部演员,甚至有传言综艺走红后片酬将涨至6万。

短剧行业的疯狂远超想象。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500亿,用户超6亿,横店每周四五十个短剧剧组进场,被戏称“竖店”。在这个“短平快”的赛道里,柯淳创下一天拍62场戏的纪录,高强度工作换来了430万抖音粉丝和带货杂志破百万的商业价值。他的高片酬,正是行业马太效应的缩影——头部演员日薪1-2万,普通演员却只有1000-2000元,差距达10倍。

二、暴利背后的行业隐忧
但柯淳的成功也撕开了行业的伤疤。短剧演员薪酬占比从10%飙升至40%,甚至有剧组100万投资中50万给了四位主演。这种畸形生态催生了大量同质化内容,柯淳主演的《顶级豪门总裁成了我的金丝雀》等作品,虽获行业奖项,却难逃“快餐式”内容的质疑。更严峻的是,非科班出身的柯淳转型长剧面临挑战,业内担忧其“霸总”标签会限制戏路。

观众的态度也在分化。有人感叹“草根逆袭太励志”,也有人质疑“演技配不上片酬”。柯淳在综艺里坦言“还没接过2万的戏”,更暴露了行业虚火——部分演员片酬与实际收入脱节,流量红利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三、时代浪潮中的小人物启示
下班路过小区便利店,听见几个初中生在讨论《好一个乖乖女》。他们不知道柯淳曾是服装店老板,更不关心短剧行业的争议,只记得“霸总哭戏好戳人”。这让我想起柯淳在采访里说的话:“跑龙套时被骂哭的眼泪,终究会变成镜头前的星光。”

这个时代给了小人物更多机会,却也放大了成功的偶然性。柯淳的日薪2万,既是个人努力的回报,也是行业泡沫的缩影。当短剧从“野蛮生长”迈向“精耕细作”,那些在横店烈日下坚持的群演、在出租屋里打磨台词的新人,或许正等待属于自己的风口。就像柯淳的抖音简介写的:“每个龙套,都有成为主角的可能。”

回家路上,便利店的电视正在重播《无限超越班》。柯淳穿着戏服站在舞台中央,灯光照在他略显局促的笑脸上。这个从横店走出来的短剧一哥,终究还是被命运选中的幸运儿。而他的故事,不过是流量时代里,无数小人物与大时代碰撞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