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根一代”:越来越多90后,已不和亲戚往来,也不愿生孩子

墨斗鱼纪事 2025-04-11 11:45:58

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候世界变得特别快,也是90后年轻人开始崭露头角的时候。

在新中国一步步强盛、甩掉落后面貌的那些日子里,咱们告别了老社会。想想60年代那会儿,买东西还得靠粮票、肉票,真是不容易。从土里刨食到做起买卖,这一路走来,历史的车轮总是稳稳当当、不断往前推。

一步步摆脱落后,慢慢迈向新时代,这是每个家庭心里都盼着的好日子。咱们都希望能一点一滴地改变不好的状况,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那个崭新的时代。这样的生活,才是每个家庭真正向往的。

到了90年代,大家的生活慢慢变好了,基本上每个家庭都不愁吃穿了。这时候,老一辈的人就开始关心起孩子的教育问题了,特别是女孩子的教育。

90后这批小家伙,现在已经长大,有的已经成家立业,有的则选择不生孩子做丁克族。就是这么一群90后,把一直以来都很老派的想法给改了。

他们现在不把传宗接代看作是家庭的首要任务,也不把亲戚间的走动当成最重要的事。他们活出了自我,同时,自己承担所做决定的全部责任。

【时代的变迁,90后成长环境】

1990年的时候,咱们中国的社会大局已经挺安稳了,乡村里头,差不多每家每户都能分到田地来耕种。

现在很多年轻人在种地之外,也尝试着做点小买卖,日子不再像过去那样艰难,环境压力也小多了。他们不再仅仅依赖农田的收入,而是寻找更多赚钱的机会。小本生意成了他们的新选择,有的卖点自家种的农产品,有的做点手工艺品,还有的开起了小杂货店。这样一来,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不用再为生计发愁。

在国家指引下,现在这辈人特别明白教育的价值,为了让自家小孩能有出息,他们开始把精力主要放在孩子的学习上。

尽管那时候的父母普遍学识不多,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可是一点不含糊。

90后这批学生啊,他们是在爸妈满满的期待中一点点长大的。打从小学、初中一直到高中,虽然那时候爸妈能教给他们的东西真的不多。

但他们会推着孩子去学习,老是盯着成绩不放,目的就是让孩子变得有学问、有教养,以后能跳出父辈的生活圈子,别再像他们一样种地,而是去大城市闯荡一番。

这些90年前后出生的父母们,正好碰上了一个特殊时期,就是国家那时候不让生二胎。

9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们,大多数都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有亲兄弟姐妹。

90后的这些孩子,简直就是爸妈手里的宝,心里的最爱。他们从小就被爸妈宠着,还有爷爷奶奶辈的细心照顾。虽说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但他们的童年过得那叫一个无忧无虑,快活得很。

虽然现在有些90后在读完初中后就回家帮忙干农活,替家里减轻负担,不过大多数家庭还是更看重教育,选择送孩子去上大学。

90后进入初中后,他们心里头对知识的渴求才真正冒出来。这些孩子大多是从村里跑到城里念书的,突然间告别了金黄的麦田、坑洼的土路,眼前全是耸立的大楼和笔直的大马路。

2003年,咱们国家的经济那是嗖嗖地往上涨,网络这玩意儿也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被大家伙儿给认识了。

90后的一些人,在初中那会儿就碰上了电脑,这一碰可不得了,让他们觉得眼前的世界大了去了。他们这才发现,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宽广,心里头也就种下了一颗种子——要从农村走出去,到城里闯一闯。这想法,就这么在他们心里扎下了根。

岁月匆匆,90后这一代人,从初中生变成了高中生,又迈进了大学的校门,最终步入了社会的大门。转眼间,最早的那批学生已经走过了2012年那个节点。

那段时间里,90后的小伙伴们熬过了2003年那场让人头疼的非典难关,又亲眼目睹了2008年奥运会那激动人心的盛况。他们的青少年时期过得挺热闹,有着很棒的学习环境,社会发展也是欣欣向荣,这些经历让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特别充实。

不过,爸妈老想着孩子能有大出息,这给90后们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90后开始在职场打拼,带着家人的希望,试着用大学里学的知识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可这才明白,现实世界远比想象中严峻。

大概在2012年那会儿,90后们碰到了工作机会少、薪水不高的问题。于是呢,一部分中大专学历的年轻人转身投入了技术行业,而多数本科毕业生呢,主要也就是找找私营企业的工作。当然了,也有一小撮人去考了公务员,还有另外一小部分人,他们选择了自己创业这条路。

有些在金融、IT技术和建筑领域拔尖的人才,他们的职业发展道路相对平坦顺畅。不过呢,那些在小型私营企业打拼的90后,往上升迁的机会可真是少之又少。

根据数据,2012年的时候,城里人平均每个月大概能赚3000块钱左右。

还有那么一群90后的创业者,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挺不容易的,面对着超级激烈的竞争,社会上人才那是一个接一个地往外冒。

最终,只有少数人能够咬牙挺到最后,赢得荣誉和成功,但多数人因为现实的种种压力,不得不选择放弃,转而投身于平凡的职场生活。

90后们步入职场后碰到的那些压力,他们的父母几乎是一点儿都不清楚。

中国人有个习惯,就是爱跟家里说好事,不说坏事,就是不想让爸妈操心。但其实呢,在大城市里混,很多时候都挺不容易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难以两全的工作与家庭】

90后在中国工作时,不管走到哪个城市,映入眼帘的都是一片热闹景象。

尽管他们的薪水不算多,可眼下的经济状况却在不断攀升。

因此,90后们在生活中其实并不怎么放纵,再加上工作挺忙,就导致他们很少往家里跑,大多数时候都只有等到过年过节才回家一趟。

回到家后,他们也没捞到啥真正的清净,迎接他们的是一大堆自家亲戚。想必很多人都碰上过这种场面,那些远亲近邻往家里一挤,边嗑瓜子边跟小辈们聊东聊西。

你有对象没?打算啥时候办婚礼呀?准备啥时候要孩子呢?现在一个月能赚多少啊……

聊来聊去都是那些客套话,可好多客套话偏偏戳中了90后不想直面的现实。像是每个月挣多少钱,啥时候结婚抱娃,这些事儿90后现在真的很难兼顾。

他们的工作压力一直都挺大,谈恋爱得花钱,结婚也得花钱,结婚后孩子的教育更是笔不小的开销。90后明白好的环境有多关键,所以对自己的终身大事,他们可不会轻易做出决定。

当亲戚们问东问西时,90后的心里其实挺排斥的,但出于礼貌,又不得不好好回应,这样一来,回家对他们来说就变得有点煎熬,跟坐在针毡上似的。

亲戚本来就是家族里更亲近的一种象征,可如今这时代,工作上能见到好多家族开的公司。

这家伙和老板沾亲带故,另一个呢,跟老板娘子那边关系也不浅,搞得公司里好多上班族都小心翼翼,生怕得罪人,这些上班族大都是90后的年轻人。

说到亲戚,很多时候不光是好事儿,有些方面真能让人对这层关系感到挺无奈的。

要是你混得风生水起,亲戚们会找上门来,希望你能给牵线找个好工作,或者直接进你的公司。反过来,要是你过得不如意,那些亲戚可能就会拿你开涮,说你这儿不行那儿不对,还老拿他们家的孩子来跟你比,显摆他们家的孩子多出色。

现在这些情况,都成了90后们越来越不想跟亲戚打交道的原因。

他们现在不太爱往家里跑了,也不怎么想跟亲戚一块儿唠嗑。不同的年代,想法就是不一样,跟亲戚见面,问来问去都是那些老话题,而这些正是90后不太想聊的。

在老一辈人眼里,稳稳当当的工作,加上全面的社保福利,找个伴侣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延续香火,这就是他们认为的人生正道。

但这跟90年代年轻人的想法可不一样,他们这辈人呢,琢磨的主要是怎么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好好闯荡一番,怎么抓住更好的机遇,还有就是怎么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加舒坦和踏实。

爸妈希望孩子能早点结婚生子,稳定下来,不过他们心底里更希望孩子能自己打拼出一番事业。

就算创业路上困难重重,还是有好多人一个接一个地去尝试,哪怕撞得满头是包,也要去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这就是90后的写照,他们倔强,而且乐在其中。

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方式来享受人生,谈恋爱时并不急着结婚,就算结了婚,也不会急着要孩子。这一代人心里很清楚,自己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这种观念上的差异,让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少,想要说到一块儿去也越来越难了。

就好比爸妈搞不懂,为啥孩子们结了婚却不要娃,在他们那一辈,哪个人不是结婚后就赶紧生孩子的。

90后的一代真的搞不懂,为啥一结婚就得要孩子,这两件事哪儿来的必然联系?结婚可没绑住他们对自由的向往,不光是男的这么想,女的也是这么想的。

这一系列的不平衡状况,使得90后更多地投入工作,而分给家庭的时间就少了。其实,他们并非不想多陪陪家人,多和父母、邻居走动走动,只是时间总是不够用。

其实就是代沟太明显,聊不到一块去,渐渐地就不想多说话了。这样一来二去,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就越来越疏远了。

【寻找自己的诗和远方】

对于90后这一代人,他们能接受眼前的暂时不如意,能扛住工作上遇到的打击,也愿意承认失败。

然而,心底那份对远方的渴望始终如一,那份追求自由、不受拘束的性格,正如高晓松所言:“生活不仅仅是眼前的琐碎与平庸,还有诗意和遥远田野的呼唤。你空手而来到这世界,为了找寻心中的那片海洋,愿意付出所有。”

这一代人啊,可真是经历了不少大事儿,还尝到了好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新鲜玩意儿。

小时候,家里只有个黑白电视机,后来有了VCD,再后来换上了大彩电和液晶电视。以前打电话只能靠固定电话,慢慢地,小灵通、诺基亚这些手机开始流行。电脑也从以前那种笨重的台式机,变成了轻便的笔记本。记得以前出门都得带现金,现在扫二维码就能付款了。

从QQ聊到微信,然后又从微信蹦跶到了抖音,平台换了一个又一个,新玩意儿也是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

信息爆炸的时代让90后不断碰到各种新玩意儿。转眼间,1990年出生的人都已经33岁了,到了该有所成就的年纪。

即便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小家,但这小家跟以前的家庭模式很不一样,就连跟最近的80后比起来,他们的观念也都有所不同。他们不再急着催生下一代,而是选择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

网上流传着一个说法,说90后是“漂泊一族”。你可以说这是种负面评价,但换个角度看,也代表着他们拥有更顽强的生存能力。

说到“根”,它不光是指植物扎进土里的那根须,还意味着回到最初的地方。种下种子长出根来是一种根,心里总惦记着老家,想回去看看,那也是另一种根。

家就像是咱们心里的那棵树,老家就是那树的根,这根啊,是怎么也断不了的。不管90后的小伙伴们以后走得有多远,家始终都是他们能安心停靠的地方。

现在大多数90后确实不常回家,特别是那些在村里长大的孩子,回老家的次数少得可怜。他们离开山村,有的甚至是从大山深处走出来,去求学,去提升自己,目标就是在城市里有个立足之地。

站稳脚跟绝非易事,得找工作,得挣钱糊口,这一代人身上扛着沉甸甸的压力,只能硬着头皮在城市里一步步摸爬滚打。

在家时间不多,并不代表对家的感情就淡,如今的社交网络发展速度那叫一个飞快,跟坐火箭似的直线往上涨。

90后现在更喜欢用手机,在社交软件上和家人、朋友、亲戚保持联系,看看他们的朋友圈就能知道最近都在干啥。

一个简单的视频聊天,就能让两个人感觉近在咫尺,这就是90后展现对家人情感的一种方式。

因此,他们心中的那份归属感,是随着时代变迁而演变出的各种展现形式。他们依然深爱着自己的家,只是表现形式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觉得待在家里就是安稳,但现在,那份根,更多地体现在心里头,是对家的深情厚意,不拘泥于物理空间的局限。

【传宗接代,还是魂归故里】

老人们总爱念叨着要让家族血脉相承,把后代延续下去。

打从老辈儿起,情况基本就那样,没变过啥。可到了90后这一代,咋就好多人选择晚点要孩子,或者干脆不要了呢?

根据数据显示,从2006年开始,咱们国家新出生的宝宝数量就一直在往下掉。到了2020年,这下降的趋势更是厉害,就像是突然掉了个大坑,跟去年比起来,少了快三百万的新生命呢。

在这段时间里,90后成了人口数量大幅减少的主力军。大家都说,孩子就像是父母爱情的象征,是幸福生活的起点,但90后这一代人,他们看待爱情和孩子的态度却有所不同,没把孩子看作是爱情的必然结果。

首先,90后这代人结婚后可得好好照顾双方父母,一共四位老人呢。而且,大多数90后都是家里的独苗,有的也就一两个兄弟姐妹,这养老的压力,想想都大。

再者,说到结婚,彩礼这事儿少不了,大家伙儿都得瞅瞅那些实在的条件,说白了,就是得有辆车,有套房子。

年轻人一结婚,往往就得背上房贷、车贷的重担,吃穿住行样样都得花钱。这样一来,90后的夫妻生活本就不算宽松,要是再添个孩子,那压力就更大了。

当下社会特别看重孩子的教育问题,90后的人只要跟身边的朋友、同事一聊天,就能明白养娃得花多少心思在教育上。不光得送孩子去补习班,还得发掘和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要是你在孩子的教育上稍微松懈一下,那和其他同龄孩子比起来,你家宝贝就会慢人一拍。这种得从小紧盯不放的感觉,确实挺让人心里发慌的。

现在的90后小夫妻,俩人大多都有自己的职业。等有了娃,选择就多了起来:要么其中一人辞职在家带孩子,要么请个保姆来帮忙,再不然就是让自己的爸妈搭把手。

但其实这些并非他们内心真正向往的道路。一方面,他们顾虑到无法给予孩子更优渥的生活环境,因此选择暂时搁置计划;另一方面,也有人只想安安稳稳地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如今不管从哪方面看,我觉得都不能算作自私。这早已不是70年代了,不是那时候只要简单种种地就能过得不错的日子,也不是小孩随便拉扯大,往托儿所一放就不用多操心的年代了。

如今,孩子一旦慢半拍,你就很难再帮他们赶上去。想进个好的幼儿园不容易,找个优质的小学也难,就连碰到个好老师都挺费劲。这事儿越搞越复杂,不光父母觉得头疼,孩子的压力其实一点儿也不小。

这些90后的年轻人,要是工作上没啥长进,很容易被甩在后面。不管走到哪儿,都得花钱,而且东西价格涨得飞快。他们不想让自己背负太多重担,也不急着要孩子,这其实挺能理解的。

这是种担当,最基础的是对自己的担当。90后这帮人,随心所欲,不受拘束,追求自由。他们活得真切,爽快,不管外界的眼光和规矩。

这一辈的年轻人,可不是那种随波逐流的无主之物,他们把自己当成了根基,不断地成长壮大,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属于他们的精神世界。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