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迎来新福利!近日,国家针对住房安全问题再次发力,明确将六类困难群体纳入危房改造补贴范围,最高可享受3.5万元补助。这一政策不仅让更多家庭住上安全房,还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根据最新政策,农村危房改造补贴主要面向低收入家庭和特殊困难群体,具体包括:
1. 农村易返贫致贫户(如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
2. 农村低保户;
3. 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如独居老人、孤儿等);
4. 因病因灾等突发困难家庭(因意外事故或重大疾病导致经济严重受困的家庭);
5. 农村低保边缘家庭(收入略高于低保标准但生活仍困难的群体);
6. 未享受过住房保障的其他脱贫户(住房安全问题未解决且无力自建的已脱贫家庭)。
以巴中市为例,当地明确,符合条件的农户若修缮危房可获6000元补贴,拆除重建最高可领3.5万元。这一标准与全国多地政策基本一致,例如广西、重庆等地也采取“因户施策”原则,根据危房等级和家庭情况差异化补助。

怎么申请?流程简单,资金直发到户
申请流程并不复杂,农户只需三步:
1. **准备材料**:身份证、户口本、银行卡,重建房屋还需提供镇级部门审批的建房手续;
2. **提交申请**:向村委会提交材料,由村里统一上报至乡镇住建部门审核;
3. **等待审批**:区县部门核查通过后,补贴资金直接打入农户银行卡,全程公开透明。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强调“应改尽改”,对无自筹能力的家庭实行兜底保障,甚至可按最低住房面积全额补贴。例如,广西部分地区对特殊困难户直接按人均13平方米的标准全额补助建房成本,确保“不漏一户”。

为了防止返贫,各地还建立了常态化监测机制。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定期排查住房隐患,一旦发现危房,立即启动鉴定程序。对符合条件的农户,最快可在当年完成改造。例如,湖北大悟县通过“网格化监测”,每季度排查一次,确保危房“发现一户、整治一户”。
此外,政策鼓励灵活保障方式。若农户不愿改造,可通过租房、投亲靠友或入住福利院等方式解决住房问题,同样视为风险消除。这种人性化的设计,既尊重了农户意愿,又守住了安全底线。
关键提醒:这些情况不能享受补贴1. 已享受过住房保障政策的家庭不得重复申请;
2. 非唯一住房或非长期居住的危房不在补贴范围内;
3. 因灾倒房已获得其他重建补助的,不可叠加享受危房改造资金。
政策虽好,但执行更需落到实处。近年来,个别地区存在补贴发放延迟、审批流程繁琐等问题。对此,国家明确要求补助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接到户,并鼓励村民监督公示流程,确保公平公正。

农村危房改造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民生工程”,也是乡村振兴的“安全基石”。随着动态监测和差异化补助的推进,更多困难群体将告别“忧居”,实现“优居”。如果您或身边人符合条件,不妨尽快申请,早一步住进安心房!
信息来源:巴中市人民政府、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丰都县人民政府、大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官方文件。
(本文基于政府公开信息综合整理,具体政策以当地最新规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