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扁平,全身漆黑,造型奇特可能是大多数人看到它的印象,而它也有着诸多之最,可以说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战斗机的次元壁,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它就是世界上首款完全针对隐形技术开发的飞机F-117夜鹰攻击机。
这架不论是外形还是概念都十分前卫的战机,其实早在二战时期就已经出现端倪,纳粹德国将一种能够吸收电磁波的特殊涂料涂抹在战船和飞机上,可以大大降低雷达的侦测信号,不过随着二战的结束,这项技术也随之流产。
不过之后一篇不起眼的技术论文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论文中清楚地展现了雷达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多年的研究得到了一个数学公式,可以计算出雷达的反射公式,并且通过特有的外形设计来尽可能的降低雷达波的发射,最终实现隐形的效果。
这名前苏联的物理学家彼得乌菲姆采夫的开创性论文,成为了隐形技术的关键所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了隐形技术的研究,并研制出了U2高空侦察机,这种以高空躲避雷达侦测的隐形手段让他们看到了隐形技术的潜力,国防部也开始重视这项技术的研究。
于是1973年美国正式立项隐形战机计划,最终洛克希德公司接下了合同,并交由臭鼬工厂研制,根据彼得乌菲姆采夫的数学公式,洛克希德公司的工程师开始着手研究,最终他们发现,如果继续沿用传统战机的曲面外形设计,那么雷达发射波的问题根本无法解决。
通过计算机一系列的演算,得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外形设计,一个完全由切面组合而成的前卫战机,这些四四方方的切面可以有效地将发射过来的雷达波像不规则的方向散射,极大程度的降低了被雷达侦测的可能,技术方面的问题暂时得以解决,但想要制造一架这种非常规的飞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洛克希德公司通过不停地演算和改进,设计出了F-117的概念型原型机,为了节省经费和提高研制进度,设计人员大量的采用了现已飞机的零部件,从而大大降低了实验时间以及后期零部件更换的问题,为了掩盖原型机在隐形能力上的技术,洛克希德公司给原型机喷上了一种特殊的涂装。
1977年,两架可实际飞行的飞机机型诞生,编号为1001和1002,其中一架用来评估飞行性能,另一架用于测试躲避雷达信号的反应,同年的12月1日,两架原型机进行了试飞,完全没有弧度的机体以及特殊的雷达波吸收涂料让参与试飞的原型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虽然最终两架原型机分别因为迫降和液压泄漏的原因坠毁,但出色的实验表现让国防部看到了可行性,很快美国国防部就加大了也行技术的研究力度,并开始了量产型战机的研制,最终外形与原机型相似但技术更加成熟的也行攻击机F-117诞生。
F117夜鹰的体型更大,属于单座双发飞翼攻击机,配备两台F404-F1D2非加力涡扇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0.9马赫,F-117与其说是一款攻击机,不如说是一款小型的轰炸机,它长度达到20米,翼展13.2米,高度3.78米,翼展面积84.8平方米。
单从体型来看,F-117拥有更大的体型,飞行速度也完全和战斗机没法比,作为放弃机动性的代价,F-117的隐形能力是超一流的,它可以在不被防空雷达发现的情况下悄无生息的来到目标上空进行精准打击。几十平方米的面积在雷达上的显示面积仅为0.001平方米,和一个高尔夫球的大小差不多。
由于一切外部的武器装备都会进一步增大雷达波的反射面积,F-117取消了所有外部挂点,全部采用隐藏的内部弹仓,这样的舍弃也让F-117的自卫能力近乎为零,再优秀的参数也要得到实战的检验。
1989年12月F-117参与了巴拿马的军事行动。在此次作战中,F-117使用激光制导炸弹摧毁了巴拿马国防军的指挥部和主要兵营,为美军大部队进攻巴拿马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巴拿马的军事行动只是小试牛刀,在随后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再次派遣43架F-117执行精准打击任务,然而全部F117的出动量仅为全部战机出动量的4%,但却摧毁了整个空袭行动40%的目标。
事实上F-117是海湾战争中唯一一款可以深入伊拉克腹地的飞机,而整个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没有一起发现或攻击F117的记录,这也再次证明了F-117强悍的也行能力。
时间来到了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这场由美国为首的大规模空袭行动中,南联盟使用老式的防空导弹击落了一架F-117,从而终结了隐形战机的不败神话,这也让美军意识到了这架隐形战斗机的不足,而后续研发的新型战机也都把隐形能力放到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地位。
随着技术的革新,传统机型的隐形技术也被研发,载弹量更大的B2隐形战略轰炸机出现了,以及F22战机的研发,再到后来F35的服役,随着更多隐形战机的出现,F-117最终于2008年退役。
如今距离F-117退役已经过去了14年,但似乎这位元老级别的隐形战机又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在内达华州的51区机场中就发现了F-117的身影,并且涂抹上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新型涂装,而这个涂装同样出现过在F22的机体上,不由让人怀疑这家曾经夜色魅影是否又要翱翔于天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