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美国和印度可以说是军工领域的两个典型代表,美国靠着强大的军工制造能力,长期稳坐全球霸主的宝座,而印度的军工却以拖拖拉拉闻名,成了“十年磨一剑”的经典例子。
在印度造船业里,花十多年时间造一艘护卫舰或者驱逐舰,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大家都习惯了。

而美国造船的速度,则快的让人瞠目结舌,以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为例,从开始建造到下水,只用了5年,之后再舾装,又花了3年。
同级别的其他航母建造时间也差不多,造船5年,舾装2年左右,不过这也成了美国造船业的最后一次辉煌。
现在美国正在造的核动力航母“肯尼迪号”,可以说是历史上造得最慢的一艘航母,这艘航母从2015年7月20日开始铺设龙骨,到预计明年交付,整整造了11年,差不多花了4000天,简直是个纪录。

要知道,在此之前美国造航母最慢的也就是福特级,那个“走一步喘两步”的慢货,总共花了2755天,差不多10年。
结果“肯尼迪号”这一艘的建造时间,比福特级还要久,都够造两艘“尼米兹”级航母了,效率可以说是低到离谱。
而彭博社,在当地时间4月9日报道了一份新的国会证词,说美国海军最新的“福特”级航母“约翰·F·肯尼迪”号原本计划今年7月交付。

但因为弹药升降机和舰载机起降系统的一些关键问题一直没解决,可能需要继续延期。
这“肯尼迪”号是福特级的第二艘航母,按理说应该从第一艘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加快建造速度,但实际上却越陷越深。
它用的电磁弹射系统在第一艘航母的测试中就出过问题,拦阻系统测试到第20次就故障,而这种严重问题直接让建造时间翻了两三倍。

航母是美国海军的核心战舰,现在建造速度一拖再拖,能想象得出,其他舰艇的进度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毕竟美国造船业的衰退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负责建造“肯尼迪”号航母的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现在正面临熟练工人流失、供应链断裂的困境。
美国海军自己都承认,他们的现役舰艇项目几乎没有一个能按时交付,从“星座”级护卫舰到“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全都因为各种问题拖延得一塌糊涂。

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美国为了维持自己的技术领先地位,不想输给别人。
为了抢时间,他们连没完全成熟的技术也直接上马,再加上制造业的空心化,结果反而拖慢了装备的更新速度。
特朗普看到这些情况急得不行,4月9日,他签署了一项行政令,准备通过一些措施来振兴美国的海事行业,在签署之前,他还放话说,美国会在这个领域“砸大钱”。

他还感慨道,“我们以前一天能造一艘船,现在一年都造不出一艘船。”
二战的时候,美国的造船厂效率惊人,2天就能造出3艘船,而现在,美国一年造的船也就5艘,差距非常明显。
公开数据显示,美国造船业在二战期间达到了巅峰,尤其是1944年那一年,造出来的船加起来总吨位达到了1930万吨,几乎是战前全球造船总量的10倍。

而现在造船行业的主力已经转移到了亚洲,中国、韩国和日本占了全球造船市场的大头,比例分别是50%、30%和17%。
反观美国的商业造船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连0.1%都不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有专家分析,美国造船业之所以落到这种地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保护主义政策让航运业变得畸形,失去了竞争力。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1920年通过的《琼斯法案》,这个法案规定,美国国内港口之间跑的内贸船,必须是美国自己造的船,还得在美国登记,目的就是保护当时受到欧洲船企冲击的美国造船业。
但结果却适得其反,法案实施才两年,美国造船的成本就比欧洲高出了20%,也就是说,保护政策反而让美国的造船业越来越贵,越来越没竞争力。
虽然美国在金融危机后一直喊着要“制造业复兴”和“再工业化”,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占比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的16%降到了2022年的11%,明显下滑了。

麦肯锡的一份报告还指出,从1997年到2022年,由于企业倒闭和新企业发展缓慢,美国的制造公司和工厂数量减少了大约四分之一。
美国制造业的生产总值和出口在全球的占比也从90年代的12.7%和22%,下降到了2022年的7.3%和16.5%。
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美国缺乏完整的配套产业链,这让制造业回流变得非常困难。

《福布斯》杂志提到,美国造船业的衰退是“去工业化”带来的结果,冷战结束后,造船厂一个接一个关门,有的甚至被改成了国家公园或集装箱码头。
更糟糕的是,美国的造船业不仅已经衰退,还在继续往下滑,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
这直接带来了一个大问题,美国造航母的能力正在不断下降,未来无论是建造新的航母,还是对现有航母进行改装和维护,美国都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
消息来源:



找阿三帮忙呀,手搓航母能飞太空[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