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最先进的191箱式火箭炮,为何还要一根一根的手动装填?在日前的对台海演训中,陆军的191式370毫米箱式火箭炮进行了实弹射击,对50公里外的岛屿靶标实施了制导火箭弹的打击,用于模拟摧毁台岛天然气站等能源基础设施。

细心的网友发现,我军最先进的PHL-191型箱式火箭炮,依然采取在发射阵地进行手动装填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吊装火箭弹模块。很显然,在“实战化条件下”,还慢悠悠地玩单弹装填,那就是有点儿戏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模块化的箱式火箭炮,是先进远火的标志性特征。例如美国“海马斯”远程火箭炮“海马斯”火箭炮采用了模块化的装药和先进的火控系统,可以进行大区域的机动作战。采用一种模块化的玻璃钢箱式定向管,每个箱式弹药模块由一组6管火箭弹组成,弹药模块采用了玻璃钢材质的一次性定向器,发射完即可以抛弃。弹药模块可以整体吊装,火力打击速度快。再装填时间只要5~10分钟。

而老式的PHL-03式300毫米火箭炮,采用12管可重复装填发射的定向器,填装12枚火箭弹,需要用人工吊车逐个装填,总耗时超过了40分钟。
我国最新型的PCH-191型火箭炮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部队名称为“远箱火”。最大的优势特征就是只需要将耗光弹药的发射模块一次性吊走,再将满弹药的新发射模块安装到发射车上即可完成弹药补充,总耗时不超过5分钟。

其实,我军所有新型箱式火箭炮,都要求两种装填方式兼容,不仅仅是370毫米箱火可以单弹装填,122毫米箱火也能单弹装填。这应该是我们军队特意提出来的要求,单弹装填和整箱装填各有优缺点。
PHL-191型箱式火箭炮的弹药非常复杂,包括各种300和370毫米火箭弹,特种火箭弹、巡飞弹、近程弹道导弹等等。
PHL-191远程箱式火箭炮(远箱火),300毫米模块中间的筒子,比周边四个发射筒的直径小一些。实际上中间那根是一个支撑管,一直以来误导了不少人,很多人以为中间那根也是发射管。

国产自用型的PHL-191箱式远程火箭炮的300毫米弹药,每个发射箱单元并不是5发火箭弹,而是4枚火箭弹。PHL-191的发射箱单元与出口型的AR-3火箭炮的每箱5发火箭弹结构完全不同。
从作战角度看,由于普遍采用了精确制导弹药,不再强调火力密度,300毫米箱式单元的4发或5发没有太多区别,并不是装的越多战斗力越大。而且4发单元降低了车辆重心,有利于快速更换弹种。
因此设计有好多装填方式,有预装模块,出厂就预装好的。也有“散装”的,需要一根一根的装填。这种安排,主要是考虑多弹种的顺畅切换,此外要求还能与03A式300毫米火箭炮配的弹药兼容,就需要一根一根的手动装填。

在作战中,单发装填通常是进行不满管齐放,只发射少量的火箭弹,或者需要搭配不同弹种。是一个特殊的战术要求,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