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特朗普的特不靠谱,但仔细想想,美国不靠谱的政客又何止他一个。
而这美国一个叫马克的众议员,又是如何拿着几张旧中国的债券,发起过一项比特郎普还要不靠谱的、针对中国的议案的?
百年欠条重现江湖
这场穿越时空的讨债戏码,实则源于一段屈辱的近代史。
1911年,清政府为修建湖广铁路向西方银行团借款,以路权和关税作抵押。
但这笔债务随着清朝灭亡早已失效,新中国成立后更明确宣布不承认任何不平等条约遗留债务。
美债困局
美国政客为何执着于百年前的旧账?答案藏在当下的经济困局里。
2025年一季度,美国GDP增速骤降至0.1%,通胀率却攀升至4%,陷入典型的滞胀泥潭。
根据美国财政部2025年2月数据,中国实际持有美债7590亿美元,较美媒宣称的8600亿少了1010亿。
正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指出,美国当前的经济困境本质上是政策内耗的结果。
特朗普时代遗留的关税政策推高进口成本,制造业回流计划沦为空谈,反而加剧了通胀压力。
面对美媒的无理取闹,中国的立场始终坚定如磐。
这些债务不仅掏空了国库,更让中国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新中国用实际行动终结了这一屈辱循环。
通过外交声明、舆论反击和冻结偿债资金等组合拳,最终迫使列强放弃索债企图。
这段历史证明,只有彻底斩断不平等条约的枷锁,才能真正实现国家主权独立。
美债抛售潮下的博弈
截至2025年4月,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已从峰值的1.3万亿美元降至7590亿美元,创15年来新低。
这种渐进式减持既避免引发市场恐慌,又持续释放战略压力。
2024年全年减持573亿美元,2025年1月单月再抛96亿,令美债收益率飙升至5%,加剧了美国的债务滚续压力。
美媒的荒诞言论不仅在中国碰壁,更引发国际社会的连锁反应。
日本在2025年3月单周抛售9027亿日元美债,创历史纪录,直接动摇了美元霸权根基。
更具戏剧性的是,美国盟友的态度也在悄然转变。
中美博弈
一方面通过有序减持美债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大宗商品结算(2024年人民币结算占比达26.5%)、离岸市场建设(熊猫债发行近2000亿元)等领域取得突破。
而美国的处境则愈发尴尬。
6.5万亿美债到期在即,特朗普政府不得不悄悄豁免部分商品关税以缓解市场压力,但此举反而暴露了其政策的摇摆性。
结语
当美媒试图用泛黄的欠条维系旧霸权时,中国正以渐进式减持、多元化布局和多边合作重构金融新生态。
历史终将证明,任何试图开倒车的行径,都抵不过时代前进的车轮。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中,真正的赢家,永远属于那些尊重现实、着眼未来的智者。
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