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正常饮食,为何突然“失控”?揭秘进食障碍

嘉慧浏览趣事 2025-04-10 22:02:43

吃饭,这件对大多数人来说轻松平常的事,却是许多进食障碍患者难以跨越的障碍。进食障碍正悄然影响着无数人的身心健康,却常被大众忽视。

今天,让我们来了解这个隐蔽的健康问题,寻找应对它的希望与方法。

进食障碍是什么?

进食障碍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组以进食行为异常,且过度关注体重和体型为特征的综合征。主要包含三种常见类型: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和暴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往往过度关注体重,通过严格限制饮食,甚至节食到极端程度,导致身体过度消瘦。他们对自身体型有着扭曲认知,即便已经骨瘦如柴,仍觉得自己肥胖。

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则表现为发作性的、不可控制的暴食行为,在短时间内大量进食,之后又会因对体重增加的恐惧,采取催吐、滥用泻药、过度运动等补偿行为。

暴食障碍患者与神经性贪食症患者类似,也有反复发作的暴食行为,但他们通常没有后续的补偿行为,体型大多处于正常范围,不过,这种频繁的暴食往往伴随着强烈的心理负担,如羞耻感、焦虑和抑郁等。

进食障碍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在中国,它常被大众所忽视。据统计,进食障碍高发于14至25岁的年轻女性群体。在所有心理疾病中,神经性厌食症的死亡率相当高,达到了5%至20%。

2021年中国青年报的一项大型研究显示,超过八成的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对自己的体型不满意,超过六成存在身材焦虑,而超四成女大学生有过限制性进食行为,这一系列数据表明,进食障碍的隐患在青年群体中广泛存在。

进食障碍如何形成的?

进食障碍的成因复杂,是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理因素,部分人天生具有完美主义倾向,性格容易焦虑,这类人群相对更容易受到进食障碍的侵袭。

心理层面,性格敏感、习惯将他人的评价内化为自身问题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如果遭受家庭或社会的负面事件,比如家庭中长辈频繁对其胖瘦进行随意评价,就可能在他们心中留下阴影,成为进食障碍的潜在诱因。

社会文化,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接触到大量以苗条、美貌为标准的信息,使得“苗条即美”的观念深入人心,苗条甚至成为一种社交资本,获得更多点赞和认可。

同时,商品化的消费主义不断宣扬特定的“健康、自律”饮食观念,误导人们对食物的认知,这些都在无形中为进食障碍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进食障碍患者的经历

以张沁文为例,她曾经历长达6年的进食障碍折磨。

初中时,就读私立学校的她,身处重视财富、美貌和苗条的环境,一颗追求变美、渴望被认可的种子悄然种下。高考备考时,她开始减少晚餐摄入,到了大学,对食物的恐惧愈发严重,从每天只吃一个苹果,变为仅吃几颗番茄,在食堂打饭的菜也要在水里涮几遍,因害怕社交场合的进食而远离人群。

体重不断下降的同时,身体也出现了脱发、手上长斑、失眠早醒、焦虑抑郁等症状。直到体重降至28公斤,父母带她辗转上海各大医院的内分泌科、妇科、消化内科等,却始终未能明确诊断。最终,病情危急的她被送进ICU,收到病危通知书时,才得知自己患的是神经性厌食症且伴有各脏器衰竭,痛苦终于有了名字。

从ICU出院后,张沁文体重又迅速下降10斤,内心恐惧依旧。一次骑车摔倒昏迷送医,急诊医生因她太瘦不敢打麻药,询问能否忍痛缝针。

之后在上海街头,看着街边景象,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从未好好爱自己,于是主动跟妈妈说想吃一碗大馄饨,这是几年来第一次想吃高热量食物。

此后,她开始有意识接触不同食物,还在社交媒体分享进食障碍相关内容,引发众多共鸣。想到自己在一线城市都花了这么久才确诊,她决心在互联网持续科普。

艺术助力康复与科普

在科普过程中,张沁文面临诸多困难,求助信息众多而个人力量有限,且国内医疗资源匮乏,当时仅北京和上海有专科治疗中心。后来,9位同样是进食障碍康复者的女孩私信她,希望一起做科普,团队EDHealer就此成立,如今已发展到20多人及上百号志愿者。

团队尝试多种科普方式,因张沁文是美术艺考生且工作与艺术相关,便想到为进食障碍办展。她们在防空洞征集与疾病相关物品,创作了许多作品,还吸引社区小朋友参与。

2021年5月,展览进入上海美术馆,鉴于大众对进食障碍认知少,将其命名为“身材焦虑展”,通过独特动线设计,让观众了解进食障碍从诱因到康复的全过程。展览最后两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前来支持,举办义诊和科普活动,连美术馆保洁阿姨都来听讲,让团队看到自下而上推动公共卫生发展的可能。

此后,团队收到各种展现疾病复杂性的艺术作品。如带刺餐盘餐具的作品,让医生直观感受到患者恐惧;患者用中国水墨画描绘精神病院住院经历,传递疾病感受。众多学科、行业人士参与,让进食障碍被更多人了解。团队还制作了采访30位进食障碍患者的艺术书《苹果们》。

从去年起,团队将展览搬进宛平南路600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除进食障碍展,还举办强迫症、亲子关系等展览。艺术以温柔方式让大家重新认识医院,不再恐惧,许多人反馈“让疾病变得温柔”。

在这一过程中,张沁文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大学分享后有学生想加入,曾经患病画画的孩子如今重新走入社会。虽然也有沮丧时刻,但正如一位高中生所说,只要帮到一个人就够了。

进食障碍虽可怕,但并非不可战胜。了解其成因、症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辅以艺术等温暖的力量,我们有希望帮助患者走出困境。希望大家若身边有人患病,能主动了解疾病、倾听陪伴;若自身受困,别犹豫,及时寻求专业支持,勇敢迈向康复。



【文本来源@一席的视频内容】

0 阅读:6

嘉慧浏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