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奥运会赛场上,提供赛事后勤保障服务的家电企业,基本上以欧美日韩为主体,最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家电企业成为奥运会参与者、竞争者。其中,以美的、海信为首的中国企业最具竞争力。
乔华||撰稿
北京冬奥会再次引发全球关注的目光。但,不为人知的是,在每一届成功的冬奥会背后,都隐藏着家电企业的身影,他们提供的产品、技术,以及相关解决方案,成功为冬奥会“增光添彩”。
比如,在本届北京冬奥会现场,搭载了海信监视器的央视总台B级转播车正在将赛事盛况画面无比清晰地传送到亿万观众面前。此前,冬奥会的监视器多是来自于索尼等日韩企业,如今海信监视器基于自研超高画质芯片,以极具竞争力的性能指标——画质效果出众、产品可靠性高、人机交互体验出色等脱颖而出,打破国外企业在冬奥会赛场上的垄断。
其实,在冬奥会赛场上,海信的另一项黑科技产业智能交通早已开启了冬奥服务模式,全新升级安装的冬奥会场馆以及其周边近120台交通信号机系统,全部接入新一代管控平台,既可以智慧调控,也可以由中心指挥人员远程对道路口信号状态进行监管、调控,保障奥运车辆、运动员和市民更畅通、安全的出行。而之前,这一领域主要由西门子等欧洲企业垄断。
海信在冬奥会赛道多个领域的服务,只是中国家电企业科技创新实力的一个缩影。来自美的集团的暖通空调解决方案,就为开闭幕场馆国家体育场(鸟巢)、山地转播中心、冬奥村、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等场馆提供了低碳、高效、环保解决方案。
数据显示,入驻鸟巢的美的MDV云多联机组最高能效达国际标准的2.7倍,可节能40%,预计每年助力鸟巢减少碳排放约200吨。这从一个侧面释放出美的在中央空调产品节能性、可靠性和智能化等技术优势。而之前全球主要体育赛事场馆的中央空调,均是由开利等欧美企业所垄断。
此外,在首钢滑雪大跳台、冰立方(冰壶馆)、延庆国家雪橇/滑雪中心、五棵松体育馆(冰球馆)、崇礼太子城小镇等多个冬奥项目中,还出现了天加、海尔、格力等中国企业的身影。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家电企业,在实现了家庭消费抢夺后,又在加速以冬奥会为代表的商用市场抢夺。
冬奥会上,越来越多中国家电企业的身影,不只是释放出中国企业的科技创新实力和产品竞争力,同时还展现中国企业在消费市场和商用市场多个领域称霸的决心和底气。
====
智家电(ijiadian):智能互联网时代家电新媒体,关注互联网智能化拐点时代的家电产业转型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