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历年间,有一位年轻的官员韦子威,正值弱冠之年,对修炼神仙之术痴迷不已。他的部下有一名步兵名叫丁约,常常为韦子威效力。

有一天,丁约向韦子威告别,说要到别的地方去了,并且赠给了韦子威一颗神秘的药丸,还对他说:“五十年后我们会在京城再相见。”
时间飞逝,五十年过去了,韦子威已年过七十,他交卸了差事,准备返回京城安度晚年。途中,他在骊山的一个旅舍歇脚,夜里忽然听到外面的大道上传来喧闹声。有人说镇压叛贼李师道的将士正在押送俘虏进京。韦子威好奇,便走出旅舍观看。

果然,外面有一支严密的护卫队,押送着一群戴着镣铐的犯人。韦子威仔细一看,其中一人竟然是他五十年前的部下丁约!丁约看起来依旧年轻强壮,丝毫没有衰老的迹象。
正在韦子威惊讶时,丁约也看到了他,远远地微笑着对他说:“我们果然再见了,请陪我走到前面的驿站吧。”不久,他们抵达了滋水驿。丁约被关在驿站的廊舍里,食物通过一个小孔送进去。

韦子威忍不住偷偷观察,发现丁约突然解开了镣铐,从孔中钻了出来,然后轻松地跳过围栏。他与韦子威一起去了一家酒馆。在酒馆里,他们把酒言欢,丁约感慨道:“我们分开了这么多年,真是有许多话要说。”
韦子威感到困惑,便问道:“既然你知道未来,为何还要成为叛臣?你会被处死吗?”
丁约微笑答道:“修道成仙有‘尸解’、‘兵解’、‘水解’、‘火解’等方法,我只是借机选择了兵解而已。这不过是我舍弃旧身的方法罢了。您看,我要是就此离开,谁又能抓得住我呢。”
说完,丁约又回到了驿站,还从小孔中钻了进去,重新戴上了镣铐,安然坐着。到了第十九天,朝廷要执行大规模的斩首,围观的人非常多。丁约远远看着人群中的韦子威,微笑着点了三四次头。

当刽子手挥刀之际,韦子威看到刀锋闪过的一瞬间,丁约竟然又跃了出来,在众目睽睽之下,轻巧地走到酒馆,脱下囚衣,与韦子威再次把酒相对。
丁约笑道:“从今以后,我将自由地遨游天地。你要继续修道,不过你我之间仍然隔着尘世之缘。日后,我会在昆仑石室中等你。”
话音未落,丁约从酒馆走了出去,渐渐地向西行去,走了几步后便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中。
——出自唐戴孚《广异记》
虽是志异,但透着道家的洒脱,自主且好来好走。
赞叹地藏菩萨,赞叹宝胜佛,吉祥如意。
兵解也是级别很高的一类了
《拈花一笑,常撮谷道》 释迦文武双全,哪是文佛能言。 若要人中龙凤,必先炼此内功。 ~~~四川南充顺庆舞凤俗人范氏 原著(随缘)
双瞳[点赞][点赞]
所谓神仙应该是古人对自由的一种病态憧憬,囊中羞涩对应点铁成金,生老病死对应与天同寿,保甲加路引对应瞬息千里,饥肠辘辘对应餐风饮露,就好比我每天都幻想彩票中大奖,得到青铜版财富自由一样
1866年,普鲁士大公国(德国前身)的国王威廉一世结束征战,来到行宫休养,当他看到宫外老旧的磨坊时,觉得非常扫兴,就命令手下去把磨坊拆掉。可因为这是祖传的家业,磨坊主死活不让拆,出钱也不愿卖,最后威廉一世恼火地派兵“强拆”了老磨坊。人们都认为国王这样运用权力是最大的腐败,就动员老磨坊主去控告威廉一世。在民众一致的“王权腐败!照价赔偿!”的呼声中,法庭裁定国王侵犯民众财产权利,责令在原址立即重建一座同样大小的磨坊,并且赔偿磨坊主损失及诉讼等各类费用。于是,一座崭新的磨坊又矗立在桑苏西宫墙外。几十年后,磨坊主的儿子因为生意萧条面临破产,想把这座磨坊出售给时任国王威廉二世。威廉二世思来想去,最后提笔写了一封信,希望他好好保存祖先遗留的产业,也为王族保留一个时刻警惕王权腐败的提醒,并随信附上一笔钱。磨坊主儿子十分感动,用那笔钱将旧磨坊修葺一新。
兵解的流程是怎么回事,难道就是去当兵然后被别人砍头。
道教是性命双修 但其实也不能肉身飞升
看来这个解是解脱的意思,借个由头给原来的身份画个句号
道诡异仙里的异术
博主说的很对,我可以作证,博主就是当时的鞋垫子,见证了全过程。。。